塞外行(3)呼和浩特:昭君墓

标签:
呼和浩特昭君墓王昭君青冢匈奴 |
分类: 旅行日记 |
敕勒川上,青色的城
到西藏,要瞻仰大昭寺文成公主塑像,追忆她为汉藏民族团结作出的贡献;到内蒙,自然要去凭吊昭君墓,缅怀王昭君为安定北疆所作出的牺牲。早上,我们从住地乘公共汽车,转了两趟车,就到了昭君博物院。
昭君博物院正门
在昭君博物院
“青冢”牌坊
昭君墓及塑像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咏怀古迹》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遡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汉明妃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位于呼和浩特城南大黑河畔,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
昭君墓,是由汉代人工堆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0多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青冢”之称。青冢兀立、巍峨壮观,远远望去,显出一幅黛色朦胧、若泼浓墨的迷人景色,历史上被文人誉为“青冢拥黛”,成为呼和浩特的八景之一。
我们顺时针绕墓一圈,以表达对先人的哀悼和崇敬。
据史书记载,王昭君 ,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她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有赞美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琵琶一曲弹至今,昭君千古墓犹新”。今天的昭君墓,宛如北方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名扬世界的旅游胜地。这里不仅有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还有鸟语花香的自然情趣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其诗情画意,令人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