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塞外行(3)呼和浩特:昭君墓

(2009-09-26 09:14:28)
标签:

呼和浩特

昭君墓

王昭君

青冢

匈奴

分类: 旅行日记

敕勒川上,青色的城 

 

 ---内蒙古呼和浩特掠影(二)              

                                     2009年8月8日 

 

 

塞外行(3)呼和浩特:昭君墓

  

到西藏,要瞻仰大昭寺文成公主塑像,追忆她为汉藏民族团结作出的贡献;到内蒙,自然要去凭吊昭君墓,缅怀王昭君为安定北疆所作出的牺牲。早上,我们从住地乘公共汽车,转了两趟车,就到了昭君博物院


   塞外行(3)呼和浩特:昭君墓


 

昭君博物院正门

 

 塞外行(3)呼和浩特:昭君墓

 

在昭君博物院

 

 

塞外行(3)呼和浩特:昭君墓

青冢”牌坊

 

塞外行(3)呼和浩特:昭君墓

 

昭君墓及塑像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咏怀古迹》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遡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汉明妃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位于呼和浩特城南大黑河畔,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

昭君墓,是由汉代人工堆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0多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青冢”之称。青冢兀立、巍峨壮观,远远望去,显出一幅黛色朦胧、若泼浓墨的迷人景色,历史上被文人誉为“青冢拥黛”,成为呼和浩特的八景之一。


我们顺时针绕墓一圈,以表达对先人的哀悼和崇敬。

 

 

 塞外行(3)呼和浩特:昭君墓


  昭君塑像

 

塞外行(3)呼和浩特:昭君墓

  墓前昭君石刻像

 

 塞外行(3)呼和浩特:昭君墓

  昭君故里(复制)

 

据史书记载,王昭君 ,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她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


 相传昭君有“落雁”之美,为四大美女之一。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嫁远入匈奴,后立为宁胡阏氏,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唐代杜信《通典》中最早记载了这座昭君墓,以后历代记载甚多。在中国历史上,王昭君是一位献身于中华民族友好事业的伟大女性。在民间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数千年来,她的传说、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自唐、宋以来,历代文人咏唱昭君、抒发情感的诗文、歌词、绘画、戏曲更是多不胜数,形成了千古流传的“昭君文化”。

 

 

塞外行(3)呼和浩特:昭君墓

 墓表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有赞美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塞外行(3)呼和浩特:昭君墓

 昭君出塞图

塞外行(3)呼和浩特:昭君墓


 墓道

 

塞外行(3)呼和浩特:昭君墓

 

“琵琶一曲弹至今,昭君千古墓犹新”。今天的昭君墓,宛如北方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名扬世界的旅游胜地。这里不仅有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还有鸟语花香的自然情趣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其诗情画意,令人流连。

 

 塞外行(3)呼和浩特:昭君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