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关于人生的领悟

标签:
三国演义杂文原创杂谈 |
分类: 杂文 |
http://s9/small/620eadb8t85fc626d9698&690
人们口边的话叫做,少年不看水浒,青年不看红楼,老年不看三国。更有人大胆的讲,不看完《三国演义》便不可算作一个中国人。
一部三国,自明清至今养育了多少人哟!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一部三国也曾使我们的开国元勋们割据乡村进而解放了全国。这些沧海与桑田之间的变迁,人们都有同感,但让人领悟人生的是群雄纷争中的一批古之士人,也就是我们今天称之为知识分子的那些人们。古今变迁中,文人相轻是老生常谈,但更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千古恒言,我们可以从诸葛亮等一批士子的荣枯兴衰中领悟到文化人的品位与走向。
杨修是一文臣,主薄之位不轻,曹操与其有过“绝妙好辞”的共同领悟之佳话,但又因解破“鸡肋”的军机为曹操战时泄愤而祭刀。这与诸葛亮的定立三分,人臣至极真可谓对照鲜明。
诸葛亮一生与谨慎相伴,杨修才高八斗却不悟“伴虎”与志当缓行之平衡的厉害。同是士大夫,同处君王意念之下,同负济世之经纶,杨修的夭折让人伤感。
也是曹操之谋臣,郭嘉应当说是虽死而无憾。但又使人时时怜惜,倘若不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又岂能让周瑜等辈“博得生前身后名!”
更有一代名士许攸,屈居袁绍帐下多年,却因谋远志广被逐出帐门。曹操披发赤足迎出将其请入,致使曹操在粮草尽绝之时一举全歼袁军。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史册,许攸功高名扬。却又不能自已而向猛将夸功,被许褚挥于刀下。
真是人生无常,陈琳为袁绍作檄文骂尽曹操祖宗,却能因才而赦免,绝处逢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历史长河中,“马中有赤兔,人中有吕布”不能不说是千古绝唱。
时光交替至今二千年了,现代化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离人们理想王国有着高距离,但比之汉末之时,可说是“换了人间”。知识阶层千年仰慕的诸葛亮有了新雅号,被今朝之巨子借民谚定名为“臭皮匠”的合成品。
人生无常亦有常,生命累积使知识不断更新着人类。知识分子、文化人们要在奔文明与富裕的道上有所作为,当借古之精华设计出各自的人生,要求得不同凡响之举的往往是人迹稀少处有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