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沟壑

标签:
音乐武学第一个朋友之间看法 |
分类: 『学投资』 |
文/富捷
不得不说,人与人交流,时常遇到沟通问题。这问题源自每个人大脑中储存的不同思维模型。所谓思维模型,就是各种技能、学问。每个人脑中的思维模型数量不同、每个思维模型的等级亦不同,就是这些思维模型的组合决定我们对世间万物的看法,亦正是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思维模型组合,所以人与人交流起来会出现各种异议。
我们每个人脑中的思维模型,是由读的书、行的路决定的。我写这篇文,一方面想说明为什么两个人谈一件事儿会有争议,还有一方面,我要说明中国股民的“投资思维模型”等级还是很低,读书行路还是太少。希望借助这篇文,激励广大股民更积极地学习投资。当然,我不是权威,也不是广大投资者的爹妈,但是我希望这篇文对广大投资者有用。所有的博客都不会像我这样谈,读到的人是幸运的。
大家晓得我不是低调的人,也不喜欢过度自我。现在我更希望自己的状态在水平线上,不往上,亦就是不做郎咸平、李敖、周立波这类过度放纵的评论型人士;也不往下,不做类似张艺谋、冯小刚、陆川等过度抑制的导演型人士。我希望我在水平线上,淡定、从容、潇洒,但是,某些时候得往上,某些时候得往下,该上则上,该下则下。这种追求是我真正想要的,造作不来,只有靠平日生活,日积月累、年复一年修炼,才可变成条件反射。
我谈我的价值观,其实是要告诉大家,现在就是“该上则上”的时候,我得不谦逊地说、放纵地说,我脑中的“投资思维模型”等级很高。正因为高,我说些话,有些人不理解。
譬如我说:我不喜欢“能力圈”这词儿,就同我不喜欢“正能量”一样。
短短一句话,坦白讲,少有人理解,这就是思维模型的不同。我倒不是攻击不理解的投资者,这是在很客观地陈述问题,只是正好我有我自己的例子,所以我用我的例子作表述材料。
现在我来说明这句话背后的思维模型是怎样的。很多年前,我学到一条法则,这法则叫“弗罗斯特”,是由美国思想家弗罗斯特的名字命名的。这法则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看清界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都得搞清楚。他还说,要筑一堵墙,就得先搞清筑墙的范围,把属于自己的东西圈进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圈出去。这个思维,主要用在企业经营上,后来我发现这思维也可用到股市上,于是我感悟,选股也得如此,懂的买,不懂的不碰。再后来,我开始研究芒格,发现他在使用“能力圈”一词。那时,诸多价值投资博客亦开始引用这词汇,广大投资者也开始理解什么叫“能力圈”。可是,这很有意思,“能力圈”是广大投资者看见的第一个词汇,少有人晓得“弗罗斯特”,但是对我说来,“弗罗斯特”是我学到的第一个词汇,“能力圈”已经不新鲜。
所以坦白讲,我反感“能力圈”这词儿,既然有“弗罗斯特”,没必要再用芒格自创的词汇。结合我的历史,大家就清楚我为什么认为这词儿太俗,听起来令人作呕了。但是很多人没听过“弗罗斯特”,自然误解,以为我的意思是不消重视能力圈。当然,我不在乎外界怎么理解,因为这种事儿是饮食起居,老早习惯了,但是今天写这篇文,我把这个过程客观地写出来,就是希望大家搞明白这种思维模型是如何形成的。
可能我在写这篇文的时候,又会有一些朋友误解,以为我自诩同芒格一样智慧。我得“肯定”地“否定”,我从来不认为我比芒格智慧,因为年龄差距太大,除非上帝把我生命中的每一天变为二百四十小时。但是,我确实有很多观念是普世智慧的功劳,就使芒格不谈“能力圈”,甚至不认得芒格,我也通过研究企业经营,了解到“弗罗斯特”,把“弗罗斯特”用到股市中了。所以我也得说,要是拿我的二十岁同芒格的二十岁比,拿我的三十岁同芒格的三十岁比,拿我的七十岁同芒格的七十岁比,那未必他更智慧。因为这个时代的效率是芒格那时代远不可及的。
此外,关于“正能量”这词儿,我也确实很反感。它是怀斯曼写的一本书,书名就是《正能量》。这种励志的东西,全是陈词滥调。过去十来年我已经读遍励志书籍,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奥利森·马登、安东尼·罗宾、奥格·曼狄诺、斯宾塞·约翰逊、马克·汉森,包括陈安之、张锦贵、刘墉之流,这些人的书到大学毕业后,全都看尽。坦白讲,对我说来,这些东西有一些作用,但是作用不大,都是些大同小异的道理和一堆错漏百出的励志故事。可是,这些东西照旧经久不衰,还在源源不断地涌向市场,洗遍广大青少年脆弱的头脑。譬如这些年,又出了《正能量》、《秘密》、《不抱怨的世界》、《气场》,其实这些东西好比不断变换服饰的芭比娃娃,本质还是芭比娃娃,没有变成咸蛋超人。事实上,这些书籍往往是企业老板用作提高人力效率的工具。所以当我看到“正能量”这词儿,不得不作呕。
现在,我想大家应该清楚,我说一句话,背后可能经历漫长岁月,要理解它,得同我有大致相同的思维模型。再说一遍,这不是炫示,只是在客观解读思维模型之间何以形成沟壑的原因。我也可以不谈我,再谈一个人,陈丹青的导师木心。他曾说:“卡夫卡太命苦,又有肺病、又经常烧稿子,应该把林黛玉介绍给他。”这不是他的原话,但是大致是这意思。说明什么,说明短短一句话,要能说出口,就得又了解卡夫卡,又读过《红楼梦》,晓得林黛玉也是个悲惨人物。要是你没有木心的高等级“文学思维模型”,或者崇洋媚外、或者闭门造车,那你们的思维模型之间便有沟壑。
总归,说那么多,只为说明绝多数人还是学习太少,没法拥有普世智慧。我希望以我的例子和木心的例子,激励广大投资者花更多时间学习。按照芒格的逻辑,脑中得有七八十套思维模型才能获得真正的普世智慧,把这些模型组合在一起,你看事物的角度才能更清晰、更客观。要是对我的例子不满,以为我自大,我再谈谈芒格大师的例子。芒格他说自己脑中有一百套思维模型,这一百套思维模型是怎么来的,我可以把他的一个侧面展现给大家。譬如他推荐过一些书目,里头有《枪炮、病菌与钢铁》、《达尔文的盲点》、《自私的基因》、《冰河世纪》。这些书同股市有什么干系?看似都是不同的思维模型,但是组合在一起,这种普世智慧对股市投资大有裨益。因为这些书都有个共同点,都谈到“竞争性毁灭”问题,研究某些事物为什么能适应环境,活下来,最后长时间占据统治地位。那自然,这些“子思维模型”都可放到“投资思维模型”底下。就像“弗罗斯特”可用于股市是同理。事实上,这个例子又可以回答某些朋友的问题。过去有些朋友要我推荐几本最好的投资书籍,我实在没法推荐,今天我就透过这个例子告诉大家,要是只关注所谓的投资书籍,根本不可能有普世智慧,不可能令自己的投资水平持续进化。
所以,我说那么多,大家应该理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谈一些东西会有异议、为什么要阅读大量书籍。但是坦白讲,我的很多话,日后还是会有反对意见,我的思想同一些朋友之间还是会有一条沟壑,我也不想再在博客上发表长篇大论去解读我的思维模型,我会把更详尽的东西放到书里,否则有些人可能会山寨,甚至比我更早出版。
最后我再插一个例子。还是李小龙。他的“武学思维模型”登峰造极,而“武学思维模型”底下又有无数子思维模型,这些子思维模型就是“咏春拳思维模型”、“螳螂拳思维模型”、“洪拳思维模型”,甚至“恰恰舞思维模型”等等,是这些思维模型的组合令他创立截拳道,这就是普世智慧在武学领域的一个例证。当然,我谈李小龙,其实还想说明一点,他本身的专业就是学老庄,所以我也不喜欢“普世智慧”这词儿。坦白讲,芒格喜欢创造这些词汇,只是因为他到了那个位置,人们也愿意把他的话语称作“芒格主义”。我不搞这套,或许四五十年后,我的东西也会称作“富捷主义”,但是我绝对不会去山寨。
不再多谈,这文已经过三千字,虽然得冒大风险,又得说我自大,又可能被人盗版,但是,我还是希望大家能了解不同人之间何以会有争执,为什么有些人成为投资大师。记得许子东在做节目的时候说过,所谓“启蒙”,有两层意思,一个意思就是父母的启蒙、老师的启蒙,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你读了一百本书,可能都看不懂,但是那第一百零一本书,突然令你顿悟,把之前一百本书全部激活。所以,我也希望这篇文可以激活大家的思维模型,给大家“二次启蒙”。
二零一三年一月二日
【和讯博客】内容同新浪博客一致。
【富捷微博】记录投资理念、生活感悟。
【无尽投资】分享与投资有关,与人生有关的一切。
【读书札记】摘录有价值的文字。
【富捷体系】持续更新投资体系。
【个人持股】每季度公开个人持股,理论实践结合。
【投资价值】新浪微群,追求复利、崇尚价值。
【搜狐博客】博客已停用,但是大多文章不受时间限制,基本是理论文章,可反复阅读。
【音乐博客】音乐博客分享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