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富捷
看来J效应还是很准,每次账户创新高,市场就得跌一跌。今儿个跌得不错,很给力,就该这么跌一跌。
最近账户调仓相对较频,此前配置的金风在昨日已弃之,包括不久前介入的三洋也已获利了结,目的是腾出部分资金买估值更有优势的荣盛发展,总仓位约5%左右,此前的金风与三洋均为2.5%左右的仓位。
谁都知道地产股一直受政策压制,但是某些地产股业绩摆在那儿,即便政策一调再调,其业绩依旧勇往直前,你拦都拦不住。荣盛发展是我价值评估模型中评分最高的地产股,除现金流问题外,其成长、稳定、盈利评分均为100分。2010年净利同比增长67%,营收增长98%,ROE为24%,PE只有19倍,这PE还是静态PE。假若按今年预期收益33%-39%的增长率计算,那么其动态PE仅为13-15倍。
高增长、低估值,当然符合买入条件,你若政策再调控,其PE只会越拉越低,事实上荣盛发展一直强于绝大多数地产股,2010年依旧上涨,因为业绩摆在那儿。那么为何非得选择金风与三洋卖出?且你知道金风我才买入不久。当然,原因还是很简单,我一直满仓操作,必须减仓以后才能买入其余股,最后综合评估,金风与三洋评分相对最低,我只能优中择优,末尾淘汰。
我的操作很灵活,但是这种灵活仅局限于较小仓位的变动,在年报密集披露期,我的操作会相对频繁。其实股神巴菲特亦是如此,每季持股均有变动,根本不是所谓的只做长期投资。许多人盲目下判断,以为巴老卖出的股就是他不再看好,或是增仓的就是强烈看好,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巴老每季持股均有变动,可以说很灵活,许多企业持有不足一季就卖了,且还常能见到其亏损的股。
依照我的投资操作准则,买与卖都是站在组合配置的角度去抉择,我是用我个人开发的资金分配模型,按风险与收益去计算每只股应持有的仓位比例,这是非常严格的,不是靠主观决定每只股的仓位,故,每次买股时都会重新计算一次各股风险与收益。我不知道荣盛发展又会拿多久,若是又发掘更好的股,可能又会把荣盛剔除,尤其当下处在年报、季报频繁披露期,我的操作会很频,但是仅局限于小仓位调整,就像这次买入荣盛也只是5%的仓位。
更多文章
『投资思想』 『宏观经济』 『高效学习』 『市场数据』 『企业分析』
『内幕阴谋』 『投资调查』 『个人账户』 『杂谈闲扯』 『读书札记』
『微博汇总』 『书籍推荐』 『年度总结』
QQ交流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