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鲁特旗小毛驴攀上了“富亲戚”
(2012-05-30 16:40:38)
标签:
东阿阿胶中药保健品消费投资理财杂谈 |
分类: 东阿阿胶 |
本报记者 杨朝东 管炜
扎鲁特旗小毛驴攀上了“富亲戚”。这是最近发生的事儿。
5月28日,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与该旗在山东聊城达成协议:公司投资3000万元进行肉驴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建设,准备两年时间里在乌日根塔拉农场形成年存栏1万头母驴、出栏7500头肉驴的规模,让扎鲁特旗成为公司的原材料基地。
乌日根塔拉农场的小毛驴咋就一下子“蹦”进了国内最大的阿胶生产企业?
芬芳五月,初夏时节。记者带着好奇,深入农场,一探究竟。随行的当地干部爽朗地告诉我们:“这儿的老乡对养毛驴情有独钟,每年靠这个能挣好几百万元。当前,大田已种完,忙活完地,老百姓们该忙活驴了!”
真是名不虚传。走进农场,驴鸣声不绝于耳——这里的农户养的毛驴竟然有4000多头!
得知记者的来意,农场党委书记包银锁滔滔不绝地唠起了“驴”嗑儿。他一边掰着手指头一边眉飞色舞地讲,想法是再清楚不过了:第一步是引龙头企业,第二步是建毛驴市场,第三步是扩大养殖规模,可以说是步步登高。
走进三分场刘明月家的驴棚,几十头膘肥体壮的大毛驴打着喷儿,正在吃草料。刘明月对记者说:“听说这几天场里又引进了一批新品种驴,每养一头补贴 1000块,山东东阿阿胶集团还负责收购,这真是想啥来啥!”2009年,在农场的扶持下,刘明月从辽宁购进了阜新关山品种驴,经过精心饲养和管理,养殖 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他家的驴存栏32头,仅靠养驴年收入就可达到3万多元。
边占国家也养了十几头驴,前几天他刚以1400元的价格卖了两头。边占国告诉记者,刚刚卖出的驴是普通品种,如果养了农场帮助引进的好品种就更来钱。
乌日根塔拉农场秸秆丰富,每年能收1000多万斤;而这儿的庄户人也都知道,毛驴抗病力强、易饲养、好管理,1000多万斤的秸秆就这样派上了用 场。前年,农场的干部通过到外地考察,看到了肉驴在市场上的广阔前景。经合计,场里决定投入资金200万元,扶持养驴户30户,购进阜新关山品种驴402 头。当年,农场就建设标准驴棚132间,养驴户发展到83户,养驴685头,人均增收400元。
2011年,包银锁带着几名干部主动出击,联系到国内最大的阿胶及系列产品生产企业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来人一看,当即决定入驻农场并投资100万元成立了阿胶道地药材良种驴养殖示范基地。这样一来,当地的驴产业就像是打了一针强心剂,那是越养越活泛!
今年,为了让更多的老乡发上驴财,农场认认真真地为他们跑起了“龙套”。包银锁这样理解:国家出台农牧民增收优惠政策,而农牧民也想通过优惠政策增 收致富;农牧民搞养殖业需要贷款,而金融部门也需要贷款渠道;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想买原材料,而农牧民也想卖农产品。而实现两者的有效对接才是农场为老乡跑 “龙套”的着力点。农场只有心甘情愿跑好“龙套”,农牧民才能彻头彻尾唱好“主角”。由此,除出台扶持政策,引进优良的肉驴品种外,农场还成立毛驴养殖合 作社,帮助农户协调贷款和寻找市场,并准备建设一处大型的毛驴交易市场。目前,全场有四个分场专门养驴,每头驴至少能让农户见利500元。
眼下,乌日根塔拉的驴产业是风生水起,但包银锁们却把眼光投向了更远的将来——产业成规模、产品树品牌,效益一年更比一年好!而打造“北方养驴第一镇”则是农场的最终目标。乌日根塔拉人的大算盘打得哗哗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