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淮安区渠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的调查与思考

(2023-09-20 17:36:16)

关于淮安区渠北灌区

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的调查与思考

(淮安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张 卫  江凤玉 倪明信 朱学举)

 

淮安区渠北灌区始建于1957年,地处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北部,苏北灌溉总渠以北,里运河以东,古黄河以南,东与盐城市阜宁县接壤。灌区总面积511km2,耕地面积34.80万亩,设计灌溉面积34.8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2.28万亩,属全国大型灌区。2023419日,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对淮安区渠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进行调研,实地察看了渠北灌区主要灌排河道和水工建筑物现状,对三年来灌区实施的灌区续建配套工程与现代化改造项目的河道及建筑工程进行了全面了解,听取了区水利局和渠北水利管理所的工作汇报,并召开了座谈会,充分肯定了渠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取得的较大社会效益,进一步夯实了水利基础设施。与此同时,围绕以加强水利规划为引领,不断争取项目增加投入,切实注重水利工程建后维护管理提出了诸多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渠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实施情况

20212月,淮安市淮安区渠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由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水利厅以苏发改农经发〔2021176号批准建设,建设资金来自中央补助资金、省及市、区资金,项目资金比例为省以上补助80%,市、区配套20%。总投资2.59亿元,主要项目是:整治渠道11条,总长60.42km,建设水工建筑物共计112座。分三个年度实施完成,目前,2021年度,2022年度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实施2023年度工程。渠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健全了项目区的水利设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田抗灾标准,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带动了镇村面貌的改善、农村环境的提升,交通设施的配套,农田水网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渠北灌区实现可改善灌溉面积约18.5万亩,改善排涝面积约5.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约15.6万亩,年节水量816m3,灌区的灌排能力将得到显著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改变了项目区环境面貌。随着灌区内涵闸、泵站、防渗渠道等工程的先后实施,大大改善了项目区内的灌排条件,提高了灌区内灌溉水利用系数,增强了灌区整体工程的抗灾减灾能力;整个项目区的面貌得到了较大的改观,美化了农村环境,为灌区内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项目实施解决一批多年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如部分区域泵站、涵闸老化失修,河道两岸水生植物较多,影响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这次灌区改造正好列入改造项目,解决农民灌排问题,让广大农民真正看到了"灌区改造工程是实实在在的为农民办实事",得到了项目区内广大群众的认可、支持和称赞。

二、灌区目前存在主要的问题

目前灌区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大型灌区建设仍需投入。仍存在部分农田灌排条件较差,往年实施的项目逐年老化失修,大型灌区现有的灌排设施与农田灌溉发展的需求不相匹配等问题和薄弱环节,大型灌区改造提升空间仍然很大。

二是灌区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渠北灌区与周边全国大型灌区相比较现代化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管理设施不完备,缺少自动化、信息化等现代化管理手段。需提高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以水利信息化驱动水利现代化,从而建立起灌区良性运行的新机制,推动现代水利的发展。

三是用水户节水意识淡薄。虽然灌区管理单位每年加强节水宣传,但收效成绩不显著,浪费水资源的情况时有发生。近两年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成立了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逐步建立起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水权概念,但真正要形成自觉节约用水的习惯尚需时日。

四是管理经费不足遏制灌区发展。灌区面广量大的水工建筑物需要维护和管理,水管单位定性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每年保运转缺口较大,难以支撑,建成的工程交付后运行管理及维护保养经费得不到有效落实,影响功能、效益的正常发挥。

三、几点建议

针对渠北灌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科学编制项目,争取国家加大对大型灌区的投入。要抓住国家持续对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发力的契机,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广泛调研,编制出科学合理的水利项目,争取纳入国家投资项目,提高服务功能和水平。特别是争取投资体量大、定位高、质量好,实施效果明显的水利项目,提升渠北灌区整体水平。

2、加快推进灌区标准化建设,全力达到标准化水平。对照水利部要求,在2030年底前,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全面实现标准管理的,对照组织管理、安全管理、工程管理、农业节水与供用水管理、信息化管理、经济管理等方面,加强与省市沟通,推进大型灌区标准化建设项目的实施和管理等工作。

3、切实注重工程质量,打造精品民生工程。针对新建的水利工程项目,要切实强化对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抓好每一道关口,层层把关,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将工程质量作为重中之重,丝毫不能松懈,落实工程招投标制、质量监理制、工程验收制、终生追责制,将工程质量贯穿工程建设始终,打造精品民生水利工程。

4、加强融合共建,实现灌区乡村统筹发展。对新建的水利工程项目,要因地制宜,统筹谋划,结合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环境治理工作,着力打造一批高效益水利工程,以提升用水效益、改善地方面貌,美化周边环境,形成灌区建设与农村建设项目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5.积极向上争取,推进灌区列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积极向水利部、省水利厅呼吁,加大对灌区管理单位的重视力度,了解基层管理的疾苦,减轻灌区管理单位两费压力,将灌区管理单位转变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保证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灌区管理中。

                 

            20235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