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大同:小教父,大不同

(2013-12-29 19:20:30)
标签:

文化

在当下的流行音乐环境,如果说还有几个歌手的新专辑是备受期待的话,方大同应该可以排在前几位。很多歌手比如周杰伦王力宏都把工作重心向电影转移,而世人一般的看法是,歌手出专辑等于印名片,是为增加曝光率或为将来举办演唱会增加砝码,但总还有那么几个人是在认认真真做音乐,并且一直试图通过音乐传递出某种信息。当港台的主流流行音乐很难再带出新鲜的东西,当风行一时的小独立小清新都让人觉得矫情,这个叫方大同的歌手却一直在吭哧吭哧地做着自己喜欢的黑人音乐,从《Soul Boy》、《爱爱爱》到这张《15》,这是一种全新的音乐样式,这么多年来难得听到的不一样的嗓音和音乐方式,从骚灵到蓝调摇滚,虽然褒贬不一,期待越大往往也会伴随着些许失落,但他出色的创作能力正在给单一乏味的华语流行音乐补充进新的血液。
一个28岁的小伙子,身材单薄,喜欢戴黑框眼镜,格子控,言语是羞涩中带着闷骚,谈起感情事只会说一句“看缘分”,谈起音乐来却是滔滔不绝,尤其是欧美摇滚和黑人蓝调音乐,从Bob Dylan、Eric Clapton、Jimi Hendrix到John Mayer、Lenny Kravitz,很多华语流行大佬都喜欢他,比如李宗盛,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夸奖他,说方大同“年轻的身体住着一个老灵魂”;而崔健的贝斯手张岭突然一句“方大同,我知道你很喜欢蓝调”,直接启发了他坚定做《15》这张蓝调摇滚专辑的信心。很多女歌手也都喜欢跟他合作,比如薛凯琪、王菀之、郭采洁、徐佳莹、周笔畅,但他私底下的个人生活却是相当无趣——吃素,不抽烟、不喝酒、不喝可乐,也不喝咖啡,因为信仰关系,他曾说如果有生理需求,会喝水让自己冷静,因此被八卦杂志誉为“娱乐圈最后一个处男”。他的确不是那种很会打哈哈的娱乐明星,而是真的有料,要想了解更多就得认真听他的音乐。

 

“小教父”更想做“小教授”

从第一张专辑《Soul Boy》开始,方大同便以其特殊的嗓音,华语乐坛很少见的灵魂乐和黑人音乐曲风,让歌迷们眼前一亮,纷纷以“音乐小教父”的名号尊称他。接触方大同的音乐,的确能够感受到他辐射出来的才华,但他刚出道时却让很多歌迷搞不清楚他究竟是哪里人,一个华人,唱的是非常西化的黑人音乐;一个香港歌手,却是一直在唱国语歌,陈奕迅就曾说:“香港歌迷以为方大同是台湾歌手,台湾歌迷以为方大同是内地歌手,其实他是我们香港的歌手。”在美国夏威夷出生,因为不断迁居的因素,在上海生活过,在广州也生活过两年,后来迁居香港,因为父亲是鼓手,耳濡目染之下,乐器玩通了,方大同就开始自己创作,“15”就是他开始学吉他的年龄,但他的确太不像香港歌手了,“大家可能觉得我不是香港歌手,香港的文化本身是K歌为主,但我的歌曲不是这样,比较西方一些,那台湾国语市场有听西方音乐,所以我跟他们的比较接近一些。”
但他的新唱片《15》在台湾地区卖得没有理想中好,反倒是在香港卖得不错,而他的影响力也正在内地逐渐蔓延,对于众多新生代歌迷能够接受自己的音乐,以及黑人音乐能够被东方人接受,他觉得是因为当下的年轻人比较没有很重的包袱,没有规定下来的听觉习惯,现在的歌迷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更多的音乐类型。而音乐本身无所谓形式说到底都是相通的,只不过是在编曲和情绪表现方式上会有不同,而他要做的,就是能够继续介绍杰出的音乐给大家,成为启发其他人地一座桥梁,除自己之外有更多的歌手去做不一样的东西,“大众对R&B了解可能有陶喆,可能有周杰伦,但对于灵魂乐,对于蓝调,对于放克,却没有那么多的了解。而蓝调却要比R&B更有态度,也许有一天,我还会做一张爵士乐专辑,用大乐队的方式,做我自己‘方式’的音乐。我想要做的都是黑人音乐这一块的,因为我从小就听这种类型的音乐,所以做出来我觉得是很自然的。我不会突然做一张跳舞专辑,也不会像Lady GaGa。”与“音乐小教父”比起来,他更想做一个“音乐小教授”。

“五好青年”是这个时代的叛逆

“蓝调是所有音乐的根本,这张专辑就是要回归到蓝调的本身,同时,也向自己喜欢的吉他手:Jimi Hendrix、Eric Clapton、B.B.King、John Mayer等致敬。”方大同无论走到哪里宣传,都会重复这样的话,但其实对于普通乐迷来说,这些名字是陌生的,稍微专业一点的乐迷可能知道Jimi Hendrix是美国传奇吉他宗师,招牌动作是用牙齿弹吉他以及在舞台上把吉他点燃;而Eric Clapton则是吉他之神,方大同曾翻唱过他的《Wonderful Tonight》;而新生代的可能知道John Mayer,多半也是因为詹妮弗·安妮斯顿的缘故,但其实他也是年少有为的吉他大师,方大同坦承自己这张新专辑《15》就是受到John Mayer的影响,刻意用蓝调、摇滚搭配原本的灵魂乐和R&B,而那首《无菇朋友》,就是听完John Mayer的一首歌《Stop This Train》后感觉他运用了非常好听的民谣吉他指法,正好看到一则新闻:一班一起吃 “魔力磨菇” 的朋友,因为刺激产生幻觉,以为他的朋友是个恶魔,连同想阻止他杀害朋友的女孩子也被他用非常残暴的手段一起杀掉。没过多久亚洲也发生了类似的新闻,让方大同觉得用一种这种温暖而接近童真的民谣的吉他指法去对照一个极度灰暗的题材,是一次带有象征性的尝试,同时也是对Bob Dylan式讽剌的致敬。
一说起音乐来,方大同能说出不少的掌故,比如他崇拜的欧美资深音乐人Bob Dylan以及Jimi Hendrix、Eric Clapton都有过非常传奇的个人经历,都曾经有过对毒品的沉溺,有过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他们很多经典的传世作品都是与其波澜壮阔的个人生活紧密相连。但在生活中,方大同却是一个“不抽烟、不喝酒、不杀生、不浮夸、不乱放电”的五好青年,因为个人喜好,因为宗教信仰,他对滥用毒品以及人性低下是非常排斥的。而对于那些摇滚大师有过的荒唐的叛逆行径,相对生活非常平静、干净的方大同认为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文化,他们是经过非常大的变故和经历之后才写出这些经典的传世之作,但是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需求,如果年轻的Bob Dylan生活在现在就会显得不对,在当时写对时代的认识反映出当时时代的情景,而自己现在写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来自亲友或者新闻的感知。以前是标榜叛逆的,现在则更需要正面的,“我的音乐想表达的多数比较正面,而正面也许是这时代的叛逆吧”。高晓松早前一直在宣扬,之前那些好的歌手都是好时代的坏孩子,现在的好的歌手则是坏时代的好孩子,倒是与方大同的观念不谋而合。新专辑《15》中有一首歌叫《昙花》,写的就是一个单亲妈妈的坚毅,方大同强调自己所要传递的就是这种正面、健康的东西,去表现个人精神修养的升华。

因为“混音”所以没有“婚姻”

这次的专辑主打歌《好不容易》,是一首充满幸福感的暖暖情歌,方大同解释说在过去的几年很多朋友都结婚了,但其实很多人把爱情看做游戏都已经对婚姻失去信念,让他感慨“要寻获一个能与你在人生路途上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及一起进步的伴侣谈何容易”。另外唱片中有一首歌《张永成》,就是看《叶问2》之后对叶问与拳师决战获胜后最渴望的是回家看妻儿,再被追问道是否已经找到自己的“张永成”,方大同就笑说没有,因为要找一个性格相配的人不容易。关于之前说过得三十岁结婚,他也给自己“缓刑”说要到三十五岁左右吧,并讲了一个非常“方大同”式的冷笑话——“人家一直问我为什么没有女朋友,为什么没有结婚,我就说,你看我微博,我一直都很忙,因为我要混音,所以没有婚姻。”
而在前一天的歌友会上,方大同曾遭遇到非常尴尬的一幕,因为与谈起音乐时的滔滔不绝,回答感情问题他还是显得不习惯,当时被主持人问及遇到自己心仪的女生会否以弹吉他吸引对方注意,方大同刚开始还笑着回答:“不会,我会直接约吃个饭,互相了解一下,弹吉他太像在工作了。”主持人不会放过:“吃完饭呢?”方大同就开始晴转多云说:“吃甜品。”粉丝也开始加入:“吃完甜品呢?”他再无奈说:“看电影。”主持人再引导说:“看完电影呢?”他就冷冷说:“各自回家。”至于会不会送对方回家,就还是那句“看缘分”。再被追问初吻年纪时,方大同开始拒绝回答,再被问说个年龄段比如20岁前还是20岁后,方大同扔下一句:“你们自己猜吧。”而在被一再逼问之后,他几乎有点急了:“这是我自己的私事,不会公开说。”面对需要不断“表演”的各种宣传工作,方大同坦言:“自己永远都不会习惯艺人或是明星的角色。但因为是工作,只好勉强自己去接受。在做音乐的时候我会更有趣,专辑中的每一刻都在,如果把做专辑看成拍电影的话,我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同时还是编剧,把幕前的和幕后的都承担起来。”

 

白水一样清澈

采访时落座下来,问他喝什么,就只要一杯白水。采访转场时,又是一杯白水。可见用喝水的方式浇灭生理需求并非空穴来风。他真的很瘦,之前有台湾媒体采访他说陈奕迅的大腿应该有两个他的大腿粗,他默默接话说:“三个吧。”他说他很不适合台湾的娱乐环境,因为太闹了,在对谈过程中,他并未显得放松,许多用词还要进一步和身边的人核实,整个人看上去就是和一杯水一样平静。他说,只有在舞台上演出,弹吉他的时候才会显得疯狂,他的冷笑话只适合周围少数几个相熟的人。就是这样一个白水一样清澈的歌手,内里却自有乾坤,林宥嘉也不太会说话,萧敬腾也是,但他们却是华语流行音乐的希望,用发哥勉励谢霆锋的话说,接下来十年的流行乐坛,就是他们的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