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靓颖:改变就是要回到原点
(2013-12-29 19:18:31)
标签:
文化 |
关于她,我们好像都认识,但又好像都不认识。她的歌和人都是光鲜的,即便是悲戚戚的苦情歌,都显得那么有亮泽,但光鲜背后驻着一颗怎样的内心,却一直被她“掩饰”得密不透风,她没有过多的私生活暴露给公众,尽管也有过传闻和争议,但都迅速被平息了。她最响亮的招牌还是曾被誉为“海豚公主”,被认为是“超女里最像歌手的,歌手里最像超女的”,但那都是5年前的事了。从出道到现在,很多同期的超女或是沉寂,或是转道影视,即便是还有人气的也在尝试转型,但都有不同程度的步履维艰。她却是最早被叫天后,最早单飞,最早做了老板,签了国际唱片公司,不间断飞来飞去的工作,代言、走秀、跑场子,她说:“公司一说有活动我就去参加,因为只有自己给公司赚得足够多的钱,才能有资格去提要求。”
但她又说那不是真正的自己,她说这几年从当艺人开始,自己总是容易不快乐,很多时候会去思考这是不是想要的生活。做艺人会对很多事情很抗拒,从一开始就很抗拒跟人交往,抗拒做访问,做很多事情的同时都对人有一种强烈的防备心理,把自己保护得很好,后来发现这种保护反而让自己越来越拘谨,觉得自己越来越不真实。刚刚不久,27岁的她推出了自己的第5张个人唱片《改变》。她说自己当艺人之前是一个特别开心的人,无拘无束,没有任何的束缚,包括在家里,妈妈都不会去安排生活,一切一切都是自己安排的,突然有一天有了一种被安排的感觉,就感觉很拘束,想改变这种状态。从去年那张《我相信》开始,她觉得自己做唱片有了一定的自主权,“改变不是变成其他的样子,而是变回以前的自己,想要放开一些。”用一句当下流行语就是——回到原点。
为什么要回到原点
不想背着别人的看法生活
她说自己二十岁之前不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生活上比较散漫,不会对未来有太多的憧憬,完全不像后来媒体说的那样从小有很大抱负或者怀揣什么梦想,之前都没想过要当艺人。只是到了一个阶段,一切事情就这样发生了。虽然之前有过酒吧唱歌的经历,但作为艺人出道还是来得太快,之前也没有想过自己会当艺人,没有做好准备,突然就进这个圈子了,所以也对自己不是特别有信心,显得特别拘谨。但一进入这个圈子就身不由己,包括出门一定要花很多时间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一定要在意别人怎么看,不管是外表还是讲话,稍有不慎就会有麻烦。所以是会觉得自己每天讲的很多都是客套话,没有太大的意义,但讲来讲去还得那样讲,不管你有多少刻意的真实,但多多少少都是会有演艺的成分在里边。“真正仔细观察我的人会看出我脸上始终有一个怯字”,因为太在意了。有那么多双挑剔的眼睛在盯着,容貌、表情、身材、造型、唱腔、动作、言辞……更严重的还有私生活。还是超女的时候,总是被追问造型是谁做的,因为总是和她的气质不搭,看起来怪怪的。她自己也答不出来,因为那时候的状态是一边画着妆,一边就睡着了。画完了,才被摇醒。用的什么东西,自己也没什么概念。在娱乐圈的常态就是远离原点,被包装,被安排,被标签,许多说的做的都是固定程式和套路,并且不允许出错,是圆点而不是原点,想真实一点也得被掰回来。其实她在超女时代就是一个有要求的人,网传有“七不”原则:演唱时不笑、不满场乱跑、不挑逗观众、关键时刻不唱中文歌、不随声附和、不给评委好脸色、不签约。但做艺人成为一种工作习惯后,内心的真实被遮蔽了。
当然会有被抓住把柄的时候,有一次活动李宇春和周笔畅都穿了裙子,问她怎么改变风格,她脱口而出:“我不走男人范儿。”结果一语激起千层浪。前前前后后还有说她在北美演出是“唱堂会”,说她不同于学生偶像的风尘气,时不时冒出的“被结婚”,这些都让她很不自在,或是有口难言或是哭笑不得。她说自己生活中完全不是这样子的,以前的自己和熟的不熟的都可以开玩笑,把不熟的人野可以当成熟的人。但现在做不到了,和很多人都有了距离感,只能和身边熟悉的朋友一起寻找一些在外人看来比较无趣的乐趣,比如偷偷的踩单车压马路。这几年的颠簸起伏让她逐渐学会在压力中找平衡,“也算付出了不少,先不管是为什么,但一定要做出些成绩才算是对得起自己”。在这个圈子待得久了,一些现状和规则也逐渐摸出了些门道,“做艺人,有红的一天就会有不红的一天,自己却一直是自己,不想到时候再慢慢调整自己。所以希望在精神上面能有属于自己的部分保留空间”,然后她决定更“自我”一些,更“真实”一些,更多停留在个人化的层面上。尽管在当下,“真实”和“诚意”这样的字眼已经太过泛滥,而她新唱片《改变》的概念也谈不上新鲜,但她觉得,要实在一些,不是要哗众取宠,“就像在上台之前肯定要考虑歌迷喜欢听什么样的歌,但现在,真的都是自己想唱的歌,想丢开别人的看法,不想总是背着别人的看法生活,不想变成一个被别人操纵的连轴转的机器。”
怎样才能回到原点
做好一个打算立即去执行
“作为歌手来说,幸运的是遇到一首好歌;而我更幸运是因为遇到了一个能写好歌的制作人,从上一张《我相信》到这一张《改变》,他是最大的功臣,他让我找到了一些自己,找到了我想要的表达方式。”这个“他”就是台湾金牌制作人阿弟仔,张靓颖去年大热的一首单曲《如果这就是爱情》就是出自他之手。阿弟仔当年凭借一首《我是人》拿了金曲歌王,后来帮蔡依林制作转型之作《特务J》拿了金曲奖最佳单曲制作人奖,再接再厉就是帮张惠妹制作一时专辑《阿密特》捧回金曲奖最佳专辑制作人,因为成功让蔡依林、萧亚轩、张惠妹等女歌手再上层楼阿弟仔更是被誉为“天后专属推手”。张靓颖坦承,最早和阿弟仔接触是听了他给张惠妹制作的《阿密特》,当时和舞曲并没有关系,只是听完让她感觉整张专辑的概念和要表达的态度都很清晰,包括文字和曲风都非常统一。做歌手和做唱片很多东西是相互指代的,就像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而什么样的歌手就会有什么样的唱片。这一点张靓颖很清楚,她说当下的很多唱片包括自己前几年的唱片,也是杂糅拼凑的,不是特别像一张专辑,有歌者自己擅长的东西放在里面,再加上大众特别喜欢的慢歌情歌的东西放在一起,很多歌没有秩序放在一张专辑都会觉得有些别扭。是阿弟仔和《阿密特》让张靓颖觉得,一张唱片如果能够做得完整、清晰做成意识概念专辑,也是要回到原点,纯粹做自己想做的东西,先强迫自己要丢掉顾虑祛除遮蔽,再慢慢在心态上调整。
这样说还是会觉得笼统,张靓颖解释做《改变》之前的唱片企划的时候,不去特别思考歌迷会不会喜欢,包括唱片的封面的造型,后来挑封面的时候自己干脆完全没有参与,就是怕自己有顾忌,怕自己下不定决心。如果自己去挑,会把觉得有些太过性感的造型毙掉,这次唱片封面上“BODY式黑战衣”以及内页的肉色的贴身舞衣,都算是张靓颖出道以来的最大尺度。但她觉得,其实放在生活中这样的造型都不难看到,因为夏天到了大家公共场合都会穿泳衣,自己这次选择的还是高领的,但是做艺人就会有顾虑觉得正常的都不正常了。张靓颖强调丢掉一些周围给予的顾忌,做好一个打算,立即去执行,当艺人做好一个打算总是要瞻前顾后,自己现在越来越不喜欢这样的态度。所以在音乐制作上,她可以毫无保留的把自己交给阿弟仔。她承认之前的李伟菘老师也帮过自己很多,刚开始自己从一个普通人立马跨过来当艺人,自己唱歌还是不够细腻,李伟菘老师教会自己怎样唱情歌;和谭盾合作《拥抱爱的梦想》和《我用所有报答爱》则是学会一种偏夸张的音乐剧式的唱歌方式;吴梦琪也给自己写过很多好歌,但直到遇到阿弟仔,才终于学会了怎样表达自己的态度,并且可以表达得更清晰。以前总是很不敢表达,害怕直接表达,后来了解了歌迷的听觉习惯,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听一些苦情歌,会更容易产生代入感,但那些都是一种既定的模式,未必是自己最想唱的。这几年在舞台上待习惯了,有了表现欲,更享受在舞台上的即兴感觉和二度创作,之前比较排斥的跳舞现在也越来越享受了,于是就有了《改变》,可以去做一些舞曲和电子音色律动的尝试。
如何算是回到原点
从内心感受开始向外界延伸
根据张靓颖的说法,回到原点变通一下就是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肯定自己想做什么。对于她来说,现在海豚音已成往事,她自己也说,那些比较红的比如《我们说好的》、《如果爱下去》、《如果这就是爱情》这些都没有海豚音,她认为这是一种扬弃,歌迷自己也已经做出了选择。对于她来说另外一个扬弃就是喜欢上了跳舞,以前不喜欢跳,也没有特别去钻研,感觉很不协调。但现在跳舞现在已经不是因为需要,而是跳着跳着就喜欢上了,因为当下的她更希望在舞台上能够有更完整的表演,用她自己的话说,在现场如果有一个特别好的创作发挥回去能够乐好久。她透露以前很排斥身体接触,所以编舞老师也很为难,经常是舞台演员跳他们的,她自己跳自己的,直到去年才有了一个托举动作,已经算是最大的身体接触了。她强调自己七八年的朋友都没有拥抱,握手都很难得,现在好很多了,只是以前太在意外界的眼光,把事情看得好像很重要一样。尽管可以在造型和舞姿上小露性感,但她说自己不会像Lady
GaGa或者蕾哈娜一样有太挑逗出位的动作,也不会像蔡依林一样成为体操运动员,她只是要把演出时的状态调整到最好,能更好得烘托表演。另外一个扬弃是她不会去当一个创作型的歌手,因为她觉得自己能力上有限,时间上也不容许每天去瞎想,她认为创作是一个需要时间的事情,自己还没有修炼到把自己假设成各种不同的角色,然后用这些角色去揣摩内容,去写词,她还只是停留在自己的框框里,只能写自己有感受的东西,每次都是碰上了,有感觉就写,只是有感而发不会逼迫自己。
另外,当然除了歌手的张靓颖,还有老板的张靓颖,她再重申只是和朋友合作,除了发片或者演唱会这样重要工作的开会,平时都不在公司的,因为一直都在出差。偶尔喜欢来一下公司是因为一来就有吃的喝的,自己也会带一大堆吃的给大家,她感觉在一个像郊游一样的公司工作心情会特别好,会觉得特别舒服,别的所有都不管,财务什么的都没有关系,和当年在华谊时候的工作状态一样。当然,公司其他艺人的后期或者制作推广,如果有想参与的话,可以举手要求一下。现在已经27岁的张靓颖关注和思考的东西,已经上了台阶,“我说的改变一方面是在讲我自己,一方面也在讲近一两年社会环境生活中的改变”,现在微博开始介入生活,网上会有很多悲观的想法,比如说中国人的身体晒干了就是一张化学元素表。她认为,生活里无可避免的有阳光的一面,有黑暗的一面,所谓改变就是选择阳光的一面,选择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像造假的、拐卖儿童的这些消极的东西都是生活中的乌云,我们没有办法控制,但只要我们不去加入他,迟早会消失,我认为这些行业之所以存在就是有太多的人不断的加入进来。我讲的改变从我内心的一种感受开始,但跟外界琐碎的东西接触距离近了,就有更大的感觉,不能总是想着自己这一辈子怎么过,毕竟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整体,我还希望的是一种氛围的改变”。
小张的圆点与原点
她的身材固然妖娆,但穿衣打扮的品位非常不稳定;她的嗓音固然丰沛,但并没有具备脱俗的可辨识度。但她真的是一个清醒,智慧,自省的人,交谈中逻辑清晰,表达有条有理,问她感情上的改变她只说“希望有更充沛的精力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可见她真是圆滑的,这不是贬义,娱乐本就是社会的润滑剂,就像她最常说的“结婚就会告诉大家”,像圆点一样没有棱角,但又无懈可击。
公司的人叫她小张,她也乐意,这不是在装嫩,一种很自然的称呼。原定半个钟的电话访问严重超时,时间就是在最原始的状态中过去的,至少通话的过程是真实的。其间有批评她奉行的“改变”新意不足,因为奥巴马几年前就宣扬过了,她立即把话题转向对社会话题的关注,滔滔不绝讲出对微博情绪和热点风气的见解,这种化解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退缩,也不是清高的回避。对她来说,头脑比个性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