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刘峰熊市4年50万变300万

标签:
转载 |
分类: 投资阅读 |
注:尽管与传统的价值投资观点不尽相同,但刘峰走出自己的一条投资之路·。
刘峰熊市4年50万变300万
将本文分享至:http://www.yicai.com/sites/all/themes/shark/images/article_25.jpg
http://www.yicai.com/sites/all/themes/shark/images/article_30.jpg
峰做了一件大胆的事。
2007年年末,他决定用50万元作启动资金,在博客上展示自己的实盘操作。这意味着账户动向和盈亏其他人都会看在眼里。也几乎从那时起,A股从巅峰的6000点一路下落,除去2009年的大反弹,之后几年都是震荡不定。至今大盘累积下跌了近57%。2012年3月末,刘峰在博客上梳理账户,他写了个结论:“第1108天,50万元资金,股票总赢利594%”。
这个成绩可以称得上优秀。算起来,他做投资有近12年了。刘峰把自己博客命名“Stock Research”,他喜欢巴菲特说的那句话,“名义上持有股票,你就已经是它的股东。”他当然是价值投资的信徒,“买一只股票就要知道这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它的商业逻辑以及是否具有成长性。”
他也曾是个技术崇拜者。最早接触股市的时候,他还是北京服装学院的一名学生。刘峰当时看书自学一些技术面技巧,志得意满,觉得股市来钱容易,在2002年和另外2个同学拿生活费和学费凑了几万元投进去。几乎都是短线操作,持仓时间不超过1周,来来回回赔钱容易挣钱难。到自己设定的20%止损位后,便不再继续。也就是那时,刘峰才对“风险”有了概念,这个词意味着亏了就得节衣缩食补足学费。
相同的故事延续到他工作后,刘峰做的是影视后期制作,他利用业余时间报班学习投资。民间高手的课、大学的投资培训班他都去,内容依然是技术层面偏多,画线、计算、统计。他最初觉得醍醐灌顶,自己有理论武装了,但一实践—呀,还是亏。
2004年,他跟着公司的一个同事买入张裕A,当时大盘下跌,这只股票却逆势上涨,同样的还有苏宁电器。他开始好奇一件事:技术面似乎解决不了选股的问题。通过软磨硬泡讨教,同事的一句话让他记忆深刻,“要选择未来能成为一个大公司的股票。”
“事关自己的投资,你当然会有持续的兴趣去深入了解。”刘峰此后转向研究股票基本面,开始读巴菲特等人的价值投资书籍、关注财经政策、商业新闻、公司研报。他的另一个心得是,有好的基本面和技术面,个股行情不见得就好,还要学会判断趋势。
“政策决定市场。”这是现在他挂在嘴边的话。
2012年年后股市的这波上涨和震荡,按刘峰的判断,就是建立在货币可能会宽松、股市改革会出利好的基础之上,属于政策对冲经济下滑趋势产生的一轮行情。但随着股价一路上涨,利好政策却没出台,投资者的预期落空,震荡也就在所难免了。两会刚结束的那个下午,股市大跌。
投资实践中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思行不一,或者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多次。刘峰有时就是明明想到趋势已坏,但由于贪心、侥幸,舍不得卖出股票。5%止损,是他给自己设定的强制任务。
投资理念
刘峰的投资思路是“成长选股+估值选时+趋势买卖点”。
选股:成长性
刘峰选择的,都是基本面具有成长性的上市公司。他选中的股票具有4个特点:
1. 一般流通盘较小。这类成长性股票更多来自中小板、创业板。
2. 行业成长性好。它得是国家政策支持下有发展潜力的板块。
3. 公司是细分行业龙头,或者市场占有率大,或者有别人没有的项目技术,有预期业绩爆发点。
4. 年业绩预期增长率至少30%,或有自主定价权,产品毛利率可期。
按此逻辑,他发现了龙源技术(SZ:300105),首先它是节能环保行业,是近年政策明显支持、具有成长性的行业;流通盘3960万股,较小;公司又是环保板块下细分前端脱硝的龙头,市场占有率50%以上;2011年业绩增长66%,2012年财报业绩预期仍将翻倍。如此他会加入自选池,成为重点关注的个股。他今年看好三个行业的成长性:节能环保、三网融合、消费类医药,以及二季度后的周期板块。
估值:选时机
估值是价值投资的基础,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当然是在低估时买入最佳。在刘峰看来,估值就是选时。具有成长性的公司,如果股价已经是高位,说明价值已经显露,不宜介入。
他会研究行业板块以及个股的估值情况。计算个股市盈率(PE)喜欢用总市值/纯利润(传统市盈率计算常用股价/年度每股收益)的方式,再对比行业估值平均水平。一般中小板PE达到20倍左右,他认为就具有投资价值。他的自选股龙源技术,已经判断具有成长性,目前计算出20倍市盈率(总市值60亿/今年预期纯利润3亿),说明它也具有投资价值,现在是很适合的投资时段。
买卖点:看趋势
“中国股市本质上还是政策市,所以必然要关注政策走势。”刘峰不建议天天看盘,反而尤其关注政策消息,判断其对趋势的刺激大小。他从三方面综合判断,决定买点和卖点:
1. 先看大盘趋势。大盘是小利好消息,只会有反弹,大利好才有反转。
2. 再看行业板块趋势。政策是否提振行业景气?比如去年市场单边下跌的情况下,仍有文化传媒、环保、化工、酿酒板块走强的趋势。这分别依托于国家政策提振、化工价格的上涨、经济转型消费板块的机会。
3. 最后看个股趋势。这主要是技术面走势的趋势。比如从2011年7月以来的舒泰神(SZ:300204)、汤臣倍健(SZ:300146)、酒鬼酒(SZ:000799),明显逆大盘走强,上涨趋势明显。
刘峰也在趋势判断上失误过。“在投资时很容易盲目自信,沉浸在对自己研究成果的强化情绪中。”2010年11月,刘峰买入广电运通(SZ:002152),他发现它主营ATM机,还有高铁概念,在城镇化建设背景下成长性可期。买入后的确有过收益,但是在后期忽略了大盘趋势已明显走弱,它下跌后还进行了补仓,结果亏损超过20%。
刘峰认为大盘下跌时最好做股票,因为已经选好个股,就只需通过分析政策刺激度,决定仓位份量以及持仓时间。如果是大刺激,趋势反转,个股操作也会逐步加仓。所以他的卖点,一是综合判断趋势,及时减仓;二是在趋势走坏情况下,严守5%止损位。
TIPS 1
刘峰判断成长性的依据:
行情系统的F10资料库。梳理公司基本资料,帮助跟踪公告,了解最新动态。
公司财报。研究主营业务动向,如2012年要做什么项目及其影响预期。
关注好的研报。看专业研究者陈述的事实论据与分析逻辑。
调研。可以通过微博关注相关行业人士、经销商,还能私信交流;找公司对手方的分析,这样信息更客观。
读书。关注商业书籍、杂志,学习基本商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