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序
(2012-03-31 22:23:06)
标签:
第十一单元 |
分类: 王力《古代汉语》(三) |
文选序
萧统
式观元始,眇觌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时义远矣哉!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宋表之於前,贾马继之于末。自兹以降,源流实繁。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戒畋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湘南。耿介之意既伤,壹郁之怀靡诉。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
余监抚余闲,居多暇日。历观文囿,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自姬、汉以来,眇焉悠邈。时更七代,数逾千祀。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自非略其芜秽,集其清英,盖欲兼功,太半难矣!
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岂可重以芟夷,加之剪截?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诸。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谋夫之话,辨士之端,冰释泉涌,金相玉振。所谓坐狙丘,议稷下,仲连之却秦军,食其之下齐国,留侯之发八难,曲逆之吐六奇,盖乃事美一时,语流千载,概见坟籍,旁出子史。若斯之流,又亦繁博。虽传之简牍,而事异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至于记事之史,系年之书,所以褒贬是非,纪别异同,方之篇翰,亦已不同。若其赞论之综缉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於深思,义归乎翰藻,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远自周室,迄于圣代,都为三十卷,名曰《文选》云耳。
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
译文:
观察原始时代,便可窥见远古的风俗。在那冬天居于洞窟夏天居于巢穴、吃生肉喝兽血的时代,世人质朴、民风淳厚,文章尚未兴起。到了伏羲氏统治天下的时代,才开始画八卦、造文字,以代替结绳而治的治理方法,文字书籍开始产生。《周易》说:“观察日月星辰,以了解四时之变化;观察诗书礼乐,以教化人民有成就。”文章随着时代之推演而产生,演绎之功用已然体现出来了。极原始极简陋的车椎轮是天子所乘的车大辂的原始模型,但大辂哪里有椎轮的质朴?厚厚的冰层由积水凝结而成,但积水哪曾增加冰层的寒冷?这是为何?大概是由于继承了椎轮的样子而增加了华饰,改变了积水原本的模样而使它更加寒冷的原因吧。物象既然有这样的现象,文章也应当如此。文章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改变,已经难以知道它全部的变化规律了。
我尝试着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毛诗序》曰:“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至于今时之作者,和古时之作者不同。在古代,所谓赋只是诗的体裁之一,现在直陈其事的诗却全称为赋了。荀卿、宋玉率先表明了赋的文体,继而有贾谊、司马相如跟着发扬。自此以后,赋的源流便十分繁杂了。描述城邑居所的,有张衡假托凭虚公子写的《西京赋》与司马相如假托亡是公写的《上林赋》。劝诫君王莫要沉湎于游猎的,则有扬雄的《长杨赋》和《羽猎赋》。若论记述一件事情,吟咏一个物件,寄托于风云草木、鱼虫禽兽的作品,被推而广之的各式各样的题材,则是数不胜数的。
又有楚国人屈原,心怀忠贞,品行端正,然而楚王却并非从善如流之人。屈原所讲的逆耳忠言,是为国家百姓深思远虑的言语,他却因此而被放逐到湘水之南。屈原守正不阿的情怀已经遭到伤害,抑郁的心绪也无法向谁倾诉,所以身临江边产生了“怀石自沉”的志气,行吟泽畔则有“颜色憔悴”的面容。骚人之文章,自此而兴起。
我在监国抚军之余,平日多有闲暇的时光。历观文学的园囿,泛览辞章的林园,未曾不是眼睛看着书籍,心中有所感想,直到日影西移也不觉疲倦。自从周、汉以来,年代久远。历史上更换了七个朝代,时间已过千年。这期间写词的文人才子,溢满文坛。他们挥毫染纸,浅黄色的书套中满是文章。若是不能忽略其中那些芜杂的作品而集中研读其中的精粹,要想事半功倍,多半是难以实现之事!
至于周公旦所著的书籍,孔子所写的文章,能与日月一样高挂于天上,能与鬼神的深奥玄妙进行较量。它们成为忠孝道德的标准范式,人情伦理的师尊良友,哪里能够删削,并对之进行裁剪?老子、庄子的作品,管子、孟子的作品,都以立意为本,不以擅于辞藻为本。我今日所编撰的这部书,就把这些略去了。至于圣贤的美妙言辞,忠贞之臣的耿直,谋略家的话语,辩论家的言辞,都像冰溶泉涌一样滔滔不绝,形式与内容就如金与玉的搭配一样美好。所谓的古代辩士坐在狙丘山下、稷山下高谈阔论,鲁仲连以言辞退去秦军的包围,郦食其劝退了齐国,张良连发八难,陈平献出六条奇计,都是当时广为传诵的佳话。关于他们的言辞流传了千裁,大略都已见于典籍之中,或出自诸子及史书之中。像这一类的事迹十分繁博,虽然被很多书籍记载,但他们的事迹与我所选的文学作品不同,所以这个集子中,也不采用这类作品。至于那些记事和编年的史书,是用来褒贬是非,记载并区别异同的,这些与文学作品相比,也有所不同。至于那些史论综合联缀华美的辞藻,对历史人物加以叙述时组织华美的文字,事实出于深刻的构思,最后都表现为优美的文学语言,所以都算得上是文学作品,因此我选了一些篇什集结在此书中。远至周朝,下自梁代,共为三十卷,取名为《文选》。
凡是编排体例,都按照类别进行分类。诗赋的体裁既有多种,又用小类进行分别。每类之中,各以时代的先后编次。
我思:
萧统是梁武帝的儿子,世称昭明太子。他热爱文学研究,不喜政事,也是个特别之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