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4682读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10-09-2182
(2022-03-25 06:34:56)
标签:
《尼各马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人类社会自然 |
分类: 读书 |
第十卷:幸福,第九章:对立法学的需要:城邦学引论【1179a34 – 1181b22】,不能墨守陈规,而要灵活多变。
【1180b5】其次,个别教育优于共同教育,这与医疗中的情形一样。虽然一般地说休息与空腹都对治疗发烧有帮助,但对一个特定的病人却可能无效。一个教授拳击的人也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学一种打法。
ετι δε και διαφερουσιν αι καθ' εκαστον παιδειαι των κοινων, ωσπερ επ' ιατρικης· καθολου μεν γαρ τω πυρεττοντι συμφερει ησυχια και ασιτια, τινι δ' ισως ου, ο τε πυκτικος ισως ου πασι την αυτην μαχην περιτιθησιν.
Again, education on an individual basis is superior to education in common, as in the case of medical care. For though in general rest and abstinence from food are beneficial for a person in a fever, presumably they may not be for a particular person; and a boxer, presumably, will not prescribe the same style of fighting for all his pupils.
这是第十卷[快乐]的第九章,在这里讨论的是第十卷第二部分的内容,就是“幸福”,而这一章的主题是:对德性只知道还不够,还必须努力去获得。德性以好品质为前提,而好品质需在好法律下养成。这种教育可由公共制度或个人来实施。但懂得立法学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所以我们还必须懂得立法学。
这一卷所讨论的内容比较多,前面五章讨论的是“快乐”,从第六章开始的三章讨论了“幸福”。
这里是最后一章,要讨论一下如何实现德性的问题。那么如何成为一个好人,亚里士多德指出了三个方式,有些人认为一个人好是天生的,有些人认为人是通过习惯,另一些人认为是通过学习,而成为好人的。因为如何成为好人是这里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在说了这三种方式后,亚里士多德还要对这些方式作深入的讨论。
接着亚里士多德继续讨论与道德德性养成相关的内容,这里提出的是关于法律的内容,但是,如果一个人不是在健全的法律下成长的,就很难使他接受正确的德性。因为多数人,尤其青年人,都觉得过节制的、忍耐的生活不快乐。所以对于法律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所以,青年人的哺育与教育要在法律指导下进行。这种生活一经成为习惯,便不再是痛苦的。如果法律变成了习惯,那么对于法律的制约他就不会感觉到痛苦了。但对一个人而言仅仅在年轻时将法律的制约内化成为自身的习惯还不够,还应当进一步地将法律作为终身的习惯,但是,只在青年时期受到正确的哺育和训练还不够,人在成年后还要继续这种学习并养成习惯。所以,我们也需要这方面的,总之,有关人的整个一生的法律。因为,多数人服从的是法律而不是逻各斯,接受的是惩罚而不是高尚或高贵的事物。所以,亚里士多德指出,所以有些人认为,一个立法者必须鼓励趋向德性、追求高尚或高贵的人,期望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公道的人们会接受这种鼓励;惩罚、管束那些不服从者和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并完全驱逐那些不可救药的人。因为,公道的人会听从逻各斯,因为他们的生活朝向高尚或高贵;坏人总是追求快乐,应当用痛苦来惩罚,就像给牲畜加上重负一样。也就是如他们所说,所施加的痛苦必须是最相反于那些人所喜爱的快乐的。
在此还要就想成为好人的人指出一个前进的方向。但是,如果想成为好人就必须——如所说过的——预先得到高尚或高贵的哺育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将继续学习过公道的生活,而不去出于意愿或违反意愿地做坏事;如果只要具有努斯,生活在正确的制度下,并且这个制度有力量,一个人就能够这样地生活。那么父亲的——总起来说任何一个男子的——要求就不带有强制性,除非他是一位君王等等。然而,作为表达着某种明智与努斯的逻各斯,法律具有强制的力量。这种力量并不是由父亲或男人,而由法律来体现的,因为法律表达了某种逻各斯。正是因为亚里士多德看到了逻各斯的局限性,所以提出了力量在于法律,但通过对法律的讨论结果力量在于法律体现了逻各斯,是逻各斯以其力量使法律表达出绝对的力量,最终还是回到逻各斯。在这里究竟是逻各斯具有力量还是法律具有力量,其实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一种循环,对于一种开创性的问题,免不了会出现循环。
在此还要对法律的力量作一点分析,而且,如果一个人反对人们的口味,即使他是对的,他就会引起反感。但法律要求公道的行为却不会引起反感。在这里亚里士多德还要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上述的观点,斯巴达似乎是立法者关心公民的哺育与训练的惟一城邦或少数城邦之一。在大多数其他城邦,它们受到忽略。每个人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像库克洛普斯那样,每个人“给自己的孩子与妻子立法”。
然后亚里士多德从斯巴达的现象出发出进一步的讨论,所以,最好是有一个共同的制度来正确地关心公民的成长。如果这种共同的制度受到忽略,每个人就似乎应当关心提高他自己的孩子与朋友的德性。他应当能做到这一点,或至少应当选择这样去做。接着就对这里说到的“这一个人”的现象作说明,从上面谈到的可以看出,如果他懂得立法学,他就更能做到这一点。共同的关心总要通过法律来建立制度,有好的法律才能产生好的制度。只要建立了共同制度那么我们的行为就可以一致,法律不论是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是对于个别教育的还是针对多数人的教育的,都没有什么不同,就像音乐教育、体育和其他行业教育的情形一样。
在对法律的作用作了分析后,亚里士多德要回到前面说的,我们应当有一种像斯巴达城邦那样共同的教育制度,但当这种制度还不存在或不健全的时候,每个人就似乎应当关心提高他自己的孩子与朋友的德性。他应当能做到这一点,或至少应当选择这样去做。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看法,对生活(方式)的调整有公共的和私人的两种方式,家庭就是小城邦,或者,城邦在治理的意义上就是大家庭,所以立法学可以通及这两者。
既然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家庭与城邦可以有可比性,那么在此就要对在这两种环境中的共同体问题作一些分析,正像在城邦生活中法律与习惯具有约束作用一样,在家庭中父亲的话与习惯也有约束作用。由于有亲缘关系,由于父亲对子女的善举,这种约束作用比法律的更大。因为,家庭成员自然地对他有感情并愿意服从他。
在此还要讨论个别教育好还是多人教育来得好的问题,这里一共有两个分句。
在第一个分句里,亚里士多德说:ετι δε και διαφερουσιν(不同)αι καθ' εκαστον(每一个)παιδειαι(孩子)ων κοινων(共同), 其次,个别教育优于共同教育, Again, education on an individual basis is superior to education in common,
这一句在廖译本里说了“其次”,至于“第一”应当就是前面一句话中所说的约束作用。在此亚里士多德先提出一个结论,个别教育优越于共同教育。
传统教育往往是个别化的,孔子对学生的教育就是因材施教,同样一件事,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教导,在近代工业化条件下形成的流水线式的班级教育方式,就是一种对多人的同时教学。现在则又反过来提倡小班化的教学,看来对个别的教学要比多人的教学要好。
亚里士多德说:ωσπερ επ' ιατρικης(医疗)· 这与医疗中的情形一样。 as in the case of medical care.
在此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一个例子,以医疗为例来说明问题。而列举了对个别人的治疗还是群体的治疗来对应个别教育与众人教育的对比。医生治病是治这个人的这种病,所以治病是以个例而完成的。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里就说过这个问题。
在第二个分句里,亚里士多德说:καθολου(普遍地说)μεν γαρ τω πυρεττοντι(发热)συμφερει(有用)ησυχια(休息)και ασιτια(禁食),
关于医疗的例子是说,一般而言καθολου,如果一个人身体发烧πυρττοντι,那么一个有用的συμφερει方法,可以用休息ησυχια和禁食ασιτια来医疗,因为休息与禁食是对于发烧时通用的方式。
亚里士多德说:τινι(不定代词)δ' ισως(一样)ου(哪儿), 但对一个特定的病人却可能无效。 presumably they may not be for a particular person;
但这种以休息与禁食的方式并不能对每一个人都产生作用。
亚里士多德说:ο τε πυκτικος(拳击手)ισως ου πασι την αυτην μαχην(拳击)περιτιθησιν(加在身上). 一个教授拳击的人也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学一种打法。 and a boxer, presumably, will not prescribe the same style of fighting for all his pupils.
这里再举一个关于拳击的例子,拳击教授并不可能对所有的学生只教一种方式。首稑 是基本方法,然后是具有特色的方法,而且要教会学生随机应变,而不能墨守陈规。打拳的表演有套路,而实战却要灵活应用。
这一句话在这里的意思就是针对,究竟是个别教学好还是共同教育好而说的,个别教育有个别教育的好处,共同教育也有共同教育的好处,那么明显说明个别教育也有个别教育的不足,共同教育也有共同教育的缺点。在某一个具体问题上说,到底哪一种文汇好,也要随机应变地使用,哪一种方法对这一个特定的人更好,就用这一种方法。
人类的活动就要以不同的方式来应对变化多端的现实,合理的才是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