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个元末明初的影青小酒壶,形制古朴,气泡老化痕迹明显,底部少见,民窑产品。
http://s7/mw690/001Nij7Ity6EFSXvRVY16&690
http://s12/mw690/001Nij7Ity6EFSYular2b&690
http://s16/mw690/001Nij7Ity6EFSZo6lNef&690
http://s4/mw690/001Nij7Ity6EFT0nZNp93&690
http://s3/mw690/001Nij7Ity6EFT1j12G82&690
http://s5/mw690/001Nij7Ity6EFT27wLa34&690
为什么断为元末明初?
首先看是不是老东西,有经验的藏友都指出看开片和气泡内的积垢和破裂情形,做旧和自然变旧实际上是很容易判断的。此壶是老的,没有什么异议。
再从影青瓷着手,影青瓷始于南宋,终于明中期。清代几乎不见影青瓷器。
南宋瓷器形制规范,精致,如有名的汝窑温酒壶,大方,雅致,无可挑剔。
元代是影青瓷的高峰时期,元代景德镇湖田窑是生产影青瓷最著名的窑口,后期转化为青白瓷。
明代早期永乐、宣德包括成化,都可见到青花瓷的颈部等积釉的地方呈鸭蛋青色,实际上就是影青瓷的余痕。这一条在某种意义上成为鉴定这一时期瓷器的一条重要依据。成化以后这种情形几乎绝迹,影青瓷也从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消失。
影青瓷的颜色色系来源于汝窑天青色,只是汝窑为乳浊釉,影青为玻璃釉。影青瓷的底胎源自于定窑白瓷。
元代时期虽说已经控制景德镇窑场,但对于窑口的管理和要求与宋代和后世的官窑口相比要差得多。至元末天下大乱,窑口生产的瓷器质量相对都是比较差的。即使是元青花,在精致这一点上既比不过宋代汝窑、官窑、哥窑,也比不过明代永乐、宣德。总体上元代的瓷器比较粗旷,地方窑的瓷器更加粗慥。
将此壶定在元末明初的理由就是这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