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是第三次去上海博物馆看元青花展了,因为连着去了三天,成了保安们“照顾”的重点对象,进去就盯住我,不让我拍照,因为前二次我偷偷的拍了几百张照片,但是最后他们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我拍了一些。我之所以这么起劲是因为,我今年已经六十五岁了,说到底有生之年能否再像现在这样,近距离的看到这么多的元青花真品同时展出,恐怕要打个问号了。另外我有意就这批元青花做个详细的观察和研究,然后把我的心得贡献给没有机会来上海看这个展览的藏友们。
“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是上海博物馆为庆祝建馆60周年系列活动安排组织的的最重要的重头戏,展会上有来自伊朗、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内外30余家博物馆的90件元青花集体亮相,如此大规模的元青花展,在国内外都属首次。
由于对这批藏品的观赏虽然隔着一层玻璃,但是距离上是几乎近在眼前,所以观赏非常方便,可以非常清晰的看清各件藏品的特征。
这批元青花在质量上有高低,但这不是说良莠不齐,而是真实的反映了元代烧造青花瓷器的广泛性。按我的眼光,这批元青花首先全部是真品,没有用仿品来替代的现象。
这批元青花综合釉色、纹饰、画工、形制等各方面来看可以分出上、中、下三等。第三等就是“下等”(请原谅我用这个字眼,这并不是贬低这些元青花,而只是从艺术的角度做个分别而已)。
第三等元青花的具体特征是:1、青花色偏淡、暗,或发灰。苏麻里青发色不明显;2、图案不清晰,画工不精细;3、形制较粗糙。
第二等元青花的具体特征是:1、青花色淡,但色较正。2、总体纹饰比较简单;3、苏麻里青呈色同样不明显,也可以说这批瓷器和上一批瓷器用的都不一定是苏青蓝料。
第一等元青花的特征是:1、青花色正、浓,苏麻里青呈色明显;2、纹饰丰富,甚至于满布器身;3、器形大;4、画工精细。
第一等瓷器中还要分成几种:
1、出口瓷。最典型的特征是纹饰丰富,画工精细,釉色肥厚。特别是釉色肥厚这一点,国内发现的元青花中只有少数能达到这一点。伊朗博物馆这次参展的是代表作。
2、国内瓷,包括不是经过贸易渠道流传到国外的元青花,如日本出光博物馆等收藏的瓷器。这批瓷器的典型特征是大量出现人物图,上釉均匀,比不上出口瓷肥厚,但很匀净。画工极为精细、工整,或大气。日本出光博物馆现藏的昭君出塞罐、鬼谷子下山罐等是代表作。
3、张文进型瓷器。这次称得上张文进型瓷器的唯有一件,就是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那对象耳瓶中的一件。而就是这一件与藏品中的另外89件都不一样,区别在于1、青花发色特别浓艳,正在向明初的宝石蓝釉色发展;2、画工大气,不拘谨。而这一件瓷器根据我的观察,与现在尚未得到承认的古相博陵第款的元青花是一脉相承的。
关于以上的论断我将逐一发表文章详加评点,今天先脱开这一点,先介绍出现在本展览会上仅有的三件青花釉里红瓷器。
第一件:青花釉里红堆塑亭楼式谷仓
大小尺寸: 通高29.5厘米,横宽20.5厘米,进深10厘米
http://s4/mw690/6205a38atce890074cbc3&690
下面这张图片来自网上
http://s14/mw690/6205a38atce891e90863d&690
下面这张照片是我拍摄于展览会现场
http://s16/mw690/6205a38atce89453df7bf&690
这件谷仓,底釉介于影青釉和枢府釉之间,釉里红部分在某些文章中被称为红釉,因为它确实与明清的釉里红显然有区别,区别在于1、特别肥厚。我请大家注意观察那几根柱子,说它肥厚,打个比方釉面除了平整度稍差外,几乎和现代的钢琴漆一样,非常匀称。2、这几根柱子的釉色实物的颜色比照片还要深一些,接近枣红。
关于元代釉里红肥厚的现象等会我们还能看到,我要提醒大家这也许正是元代釉里红真品与后仿赝品之间的差别。
第二件青花釉里红堆塑四灵塔式盖罐
http://s15/mw690/6205a38at7b0dbc1ace5e&690
此张图片来自于网上,请注意此图片红色部分过于艳红,与实物有差别,另外顶部的小白塔中门洞里有一尊小佛,图片上看不出。
http://s1/mw690/6205a38atce8961c2e720&690
此照片是展览会上所拍,光线不好。
http://s16/mw690/6205a38atce895fdbe11f&690
这个罐的底釉色同上面的谷仓也是介于影青釉和枢府釉之间,红釉色相似。整体十分精巧,上面的饰件十分精致。
第三件:河南保定永华南路窖藏出土青花釉里红开光镂空花卉纹盖罐
http://s12/mw690/6205a38at7b0dbf4e303b&690
下面的图片也是来自于网上,所以根本没有反映出镂空雕刻的实际情形,这也是现在市面上很多仿品所没有做到的,其原因在于要么他们是按图索骥仿造,根本没有看到过真品,要么就是工艺难度太大,下面我要着重讲这一件的特征。
http://s5/mw690/6205a38atce610bed8124&690
此盖罐最有特色的是罐身四周有四个部分开光,这些开光部分里面的花卉是镂空雕刻的,如果光看这张照片,是根本看不出什么名堂来的,究竟它是怎样镂空的?根本看不出来,因此市面上有些赝品就只能想当然的弄些堆塑或浅浮雕,实际上真品的真正情形是这样的:一、开光部分的底子被整整削薄了一层,也就是说开光部分的底子比非开光部分要低5毫米以上;二、然后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雕塑好的花卉和叶子粘结上去,再一起烧制。还有一种是制坯时开光部分留得特别厚,然后再雕刻,特别是底部透雕。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先给大家看两张砚台的图片,这第一张是浮雕:
http://s5/mw690/6205a38atce613ba7c0c4&690
下面这一张就是镂空雕:
http://s13/mw690/6205a38at7b0dc0d4d3fc&690
而这件元青花釉里红开光镂空花卉纹盖罐开光部分所采用的雕刻工艺就是这种镂空雕工艺。下面再看看我在现场拍得的细部照片,并作详细介绍:
http://s6/mw690/6205a38atce899212a065&690
http://s5/mw690/6205a38atce89946cf854&690
http://s16/mw690/6205a38atce89959e287f&690
http://s10/mw690/6205a38atce89965537f9&690
http://s8/mw690/6205a38at7b0dc2503717&690
http://s6/mw690/6205a38atce89982e4175&690
看了这几张照片,大家就知道了看实物与看照片差距有多大。
(第一篇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