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竹园与李苦禅纪念馆
标签:
历史文化旅游图片 |
分类: 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图书馆 |
P1 万竹园,又名张家花园,曾是山东督军张怀芝的私家花园,坐落于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趵突泉公园西,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该园有3套院落,13个庭院,186间房屋,还有5桥4亭1花园及望水泉、东高泉、白云泉等名泉。前、东、西三院成品字形排列,是吸取北京王府、南方庭院、济南四合院建筑特点糅合而成的古建筑群。

P2 万竹园始建于元代,因园中多竹而得名。元代,因园内筑有
"胜概楼",赵孟頫曾有诗描写其壮观,称"济南胜概天下少"。1986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被收入《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集》。


P3 清康熙年间,济南诗人王苹在园内筑书室,名二十四泉草堂。现该园建筑为民国初年军阀张怀芝所修,故又名张家花园。1980年,市政府将其划归市园林局管理,对其进行了全面整修。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1985年恢复和改建了西花园,并正式启用原名--万竹园,成为趵突泉公园的园中园。

P4 1986年,设此园为当代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家李苦禅纪念馆,常年展出李苦禅画作。(万竹园内李苦禅纪念馆)


P6 此外,纪念馆中还展有李苦禅先生生前收藏的部分古字画及其生平照片、书信稿等。同时,纪念馆不定期举办各种书画联展,是中国书画名家纪念馆联馆会员之一。(万竹园内李苦禅纪念馆)


P8


P10 纪念馆中展出了李苦禅先生生前收藏的部分古字画及其生平照片、书信稿等。(万竹园内李苦禅纪念馆)

P11 纪念馆常年展出李苦禅的遗作和生前收藏的书画文物400余件,其中 有《红梅怒放图》、《晴雪图》、《墨竹图》、《盛夏图》等精品。其中《松鹰图》、《红梅花怒放》等,为画家晚年佳作,另有楹联"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系画家绝笔之作。(万竹园内李苦禅纪念馆)


P13 藏品中还有李苦禅其子李燕在文革中冒死救出的文物,明版的周易、乾隆手抄本《奇门五总龟》(奇门遁甲)及《玉匣记、道家方士典籍》、齐白石的几方印章等。(万竹园内李苦禅纪念馆)

P14 李苦禅(1899-1983)原名李英杰,字超三、励公。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李奇庄的一个贫农家庭。(万竹园内李苦禅纪念馆)

P15 李苦禅早年在北大附设的"业余画法研究会"从徐悲鸿先生学习西画。曾投入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学习油画。 1923年拜师齐白石,成为齐门第一名弟子。(万竹园内李苦禅纪念馆)

P16 万竹园主要建筑物都规则的排列在轴线上。若门户洞开,自南而北行成一条优美的透视线。院中空间环环相扣,建筑庭院层层递进。(赵朴初题万竹园“恒明”)



P19 “半含笑里清冰齿,忽绽饮食古今囊;雾壳作房珠作骨,水晶为粒玉为浆”,这是南宋杰出的诗人杨万里呤石榴著名诗句,嗅着石榴树的芳香。我不禁为之动容,拿起相机拍下这一美景。(万竹园“恒明”楼古石榴树)

P19

P20 恒明楼。前楼是主人起居处,后楼是小姐闺房,也叫秀楼,仅有一座天桥与前楼相通。西院除各式客厅外,另有家祠、运动场、藏书楼等,院中建有六角水榭,为古时豪宅中独有,用于主人和宾客赏戏和听曲。(万竹园“恒明”楼)

P21 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留迹于此,或感物兴怀,或吟咏称颂,而万竹园得以今日面貌留存于世,有两个人需要记取,一是清代诗人王苹,一是山东督军张怀芝。(万竹园内)

P22 王苹(1659-1720),字秋史,自号蓼谷山人、二十四泉居士,因其写诗好用黄叶意象,时人又呼为“王黄叶”。(万竹园秀楼)

P23 据《清史列传·文苑传》记载:“(王)苹性孝,好读书,负奔轶之才,嗜古好奇,视乡里间无一当意者,人以狂士目之。尤致力于诗。”(万竹园秀楼)

P24 王苹祖籍浙江仁和(今杭州),14岁时,举家北迁,落籍济南历城。19岁时,因家族不睦,其父在万竹园之侧租赁旧屋12间。王苹34岁,即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应房主之要求,购得这12间破屋,并加以修葺。同年又购得万竹园,从此定居(万竹园秀楼)

P25 当时园内有二泉,即望水泉、登州泉。元代于钦在《齐乘》中所载金人《名泉碑》,开列济南七十二名泉,其中望水泉位列第二十四,王苹遂把在泉畔新建的书斋命名为“二十四泉草堂”,自号“二十四泉居士”。(万竹园内望水泉)

P26

P27 喜欢闭门苦吟、息交绝游的王苹这样形容在万竹园的生活:“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者。”可爱的万竹园引发了王苹研究考证其兴废变迁的兴趣。(万竹园)

P28 王苹在《王氏南园记》一文中叙述了万竹园四易其主的经过。明代大学士殷士儋曾隐居于万竹园,改园名为“通乐园”,取“万民同乐”之意。他在园内构筑“川上精舍”,授徒讲学论文,当时人称此园为殷家亭子、阁老亭。(万竹园)

P29 明亡,此园卖给姚秀才,废为菜园达六七十年之久。后又转给孀妇王氏,又达三十年之久,人称“王氏南园”。(万竹园)


P31 有“诗坛怪杰”之称的王苹18岁学诗,终生苦吟,得诗3000余首。晚年自行汰选,辑为《二十四泉草堂集》,存诗1026首。(万竹园园内简洁明快的明代木椅)

P32 王苹倚泉而居,因园而定,筑园、赏泉、作诗为文,最终以《二十四泉草堂集》为万竹园的历史留下了文人雅士的浓墨重彩。(万竹园园内雕龙画凤的清代桌、床、)

P33 张怀芝原是武备学堂第一期炮科毕业,为袁世凯所赏识,提升较快。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怀芝奉袁世凯之命来山东组建新军第五镇。翌年,袁世凯授意张怀芝发动山东官绅为自己修建生祠。(万竹园园内雕龙画凤的清代桌、椅、)

P34 因为袁世凯认为他任山东巡抚时曾镇压了义和团运动,有“恩惠”于山东人民,在山东施了“德政”,所以在张怀芝到山东任第五镇统制的第二年,他便迫不及待地授意张怀芝为他修建生祠。(万竹园园内雕龙画凤的清代桌、椅、)

P35 为袁世凯修建生祠,张怀芝起初在大明湖一带选定了趵突泉西、剪子巷南端以西种植蔬菜的园地,地约40亩,作为祠堂地基确实合适不过。(万竹园园内万帅堂)

P36 此处正是古万竹园旧址,此时地上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但属济南七十二名泉的白云泉、望水泉、东高泉仍于此汩汩泉涌,淙淙流动,且此处东邻趵突泉,南临围屏街,交通便利,环境清幽,因此张怀芝购得此地十分理想。(桥亭这幅对联:“竹影拂阶尘不起,月光穿池水无声”)

P37

P38 宣统三年(1911年),清廷迫于革命形势,乃利用袁世凯之余威,又起用袁为总理大臣。张怀芝感到与老上司袁世凯难以相处,遂辞职回济南。(万竹园石榴院

P39 在张氏赋闲期间,开始在其所购得之古万竹园旧址营建私宅作久居之计。1916年5月,张怀芝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山东督军,于是更得以在这片土地上大兴土木,营建官邸。(万竹园内望水泉)

P40 直到1927年,经十年断断续续的施工,新万竹园始告竣工,袁世凯一心希望能在山东见到为他歌功颂德的生祠却最终成了张氏花园。(万竹园望水泉)

P41 万竹园与文人雅士有着特殊的渊源。明嘉靖进士、武英殿大学士、历城人殷士儋,因不善阿谀奉承,遭皇帝冷遇,于隆庆四年辞官归里,长期居住于万竹园。(万竹园望水泉)

P42

P43 万竹园,让人寻得一份坦然。寻得一份释然。世事,无论多么纠结于生活里各种各样的是是非非,人们都要从时光的斑驳里顿悟一切都是过眼烟云。(万竹园东高泉)

前一篇:济南大明湖与大明湖历下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