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2018-08-23 08:20:02)
标签:

佛学

历史

旅游

图片

文化

分类: 寺庙与道观
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1 东岳庙还有一大特色是碑刻数量众多,为京城各庙之冠。在历史上有资料记载的碑刻就有163通。在正院内神路两侧分列东西碑林。(东岳庙东西碑林和道教碑)
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2 最早的碑刻是元天历二年(1329年)的《大元敕赐开府仪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师张公碑》,俗称道教碑。(东岳庙东西碑林和道教碑)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3 东岳庙的各院落内都立有石碑,最多时达160多块,数量居京城之冠。现存的一百余块石碑全为元明清三代的作品,多为历朝修建东岳庙碑记和民间善会石碑,种类齐全,品味高贵,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东岳庙东西碑林和道教碑)
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4 其中,最著名的是赵孟俯的行书《张天师神道碑》(俗称《道教碑》),赵孟俯是元代著名书法家,喜好道教,与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吴全节(北京东岳庙始创者)交往甚密,曾奉旨为二人画像,悬挂在大都崇真宫中。(东岳庙东西碑林和道教碑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5 赵孟頫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晚年逐渐隐退,后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东岳庙东西碑林和道教碑)
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6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东岳庙东西碑林和道教碑)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7  至治二年,张留孙羽化,赵孟頫悲痛不已,不顾年老体衰,奉诏撰写《张公碑》。洋洋两千余字,详细记述了张留孙生平事迹,赞美之意,溢于言表。数月后,赵孟頫也辞世而去。2001年经专家鉴定,该碑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最早的碑刻是元天历二年(1329年)的《大元敕赐开府仪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师张公碑》,俗称道教碑。(东岳庙东西碑林和道教碑)
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8  广嗣殿位于东岳庙中路西侧,与阜财殿相望。“广”也是多的意思,殿内供奉“九天生明素真君”和“九天卫房圣母元君”,俗称子孙爷爷、子孙娘娘,二人身上爬满儿童。民间传说他俩就是周文王夫妇。(东岳庙广嗣殿)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9 广嗣殿里的“子孙爷爷(九天生明素真君)、子孙娘娘(九天卫房圣母元君)传说来缘于民间崇拜的送子、佑子神仙。(东岳庙广嗣殿)
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10  九天监生司主神有九天之帝、太一、帝君、主录、司命、五帝、圣母、司马大神、延寿益算君、回骸起死君、储福定命君、监生大神、送生童子、六甲保胎符吏、九天一切真宰等,他们皆列位于神霄派神系之中。九天监生明素真君。多男多女,九天卫房,圣母元君。(东岳庙广嗣殿)
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11 东岳庙广嗣殿陪祀着一些与生育和养成有关的其他神仙,如张仙、华佗、月老、花王、桃花女、斗母等。(东岳庙广嗣殿)
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12 这些神仙分别职司着从投胎、受胎、定男女、保胎到生产。养育、哺乳、梳洗、行走、去病等诸多功能,甚至还可以将原来受胎为女性的胎儿,转女为男,可谓应有尽有,尽可能的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东岳庙广嗣殿)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13 在东岳庙广嗣殿这里,生命得到了最美好的歌颂与赞美,从天地的诞生,到万物的孕育,经历了亿万年的演化,可见生命是多么的珍贵。(东岳庙广嗣殿)
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13 这种热爱生命的理念,融贯于道教的各个流派,成为道教思想的一个核心。道教以济世度人为传教宗旨,并将保护生命、监生护胎作为一个重要的使命,使人们对生命满怀敬畏,充满神圣。(东岳庙广嗣殿)
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14  自古以来,最令人困惑的是:行善者未必在当下获得回报,作恶也是如此,一般不会在当下就得到惩罚。正因为如此,劝人行善也就未必达到其预期效果,而制止别人作恶也没有了当初应有的惩戒作用。(东岳庙东西碑林和道教碑)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15 心是一切行为的根源,心念动则祸福生,所以,真正趋吉避凶的法门便在于看好这颗“本心”,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用适当的方法予以调伏,就是修心。(东岳庙七十六司)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16 这是东岳庙的正院里西的西碑亭和前的玉马,前的玉马玉马相传是文昌帝君的坐骑。原由白瓷烧制光洁如玉,人称“玉马”。传说抚摸它能保平安出入。现在的玉马为石雕的。东岳庙的正院里西的西碑亭前的玉马)
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17 这是东岳庙的西碑亭,内有乾隆二十六年《东岳庙重修碑记》碑,乾隆碑“满汉文,乾隆二十六年建,首题《东岳庙重修碑记》,记述乾隆二十六年重修事宜”。(东岳庙的西碑亭)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18 这是东岳庙东碑亭,亭内有康熙御碑“康熙四十三年立,满汉文,东岳庙碑文记载康熙四十七年失火重修事宜”康熙四十三记述康熙三十七年,东岳庙失火后皇家出帑银重修的经过。东岳庙的碑亭)
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19 这是东岳庙东碑亭前的铜特,相传铜特也是文昌帝君的坐骑,是一种叫“特”的神兽,马头、骡身、驴尾、牛蹄。民间传说抚摸它可愈人治病,所以北京民间有“东岳庙摸铜骡子”的民俗。东岳庙的碑亭前的铜特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20 我抚摸了它,感叹道教乃敬天法祖之多神教。举凡先天真圣,后天仙真,及地方社稷神灵,各依人民的钦仰崇拜,而自由祀奉之。东岳庙的碑亭前的铜特
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21 据史书载该牌楼是朝外东岳庙建筑群的附属建筑,故又称之为朝外东岳庙琉璃牌楼。该牌楼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是一座三间四柱七楼(单层夹楼式,一正楼,两次楼,两夹楼,两边楼)黄绿彩琉璃牌楼,高约13米,牌楼下部为城台状,砖石砌筑,券洞用青砖发券,雄峙若城阙,歇山顶,正楼和次楼的正脊两端施螭吻,楼顶正中饰火焰宝珠。正楼次楼的大小额枋间分饰11块花板;次楼匾饰卷草琉璃图案(东岳前的琉璃牌楼北侧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22 东岳前的琉璃牌楼的南侧匾额:秩祀岱宗。上款:万历丁未孟秋吉日(1607年)。下款:内官监总理太监马谦、陈永寿、卢升立。北侧匾额:永延帝祚。相传是明朝严嵩的笔墨,意为皇图永固,国运绵延。南面石匾,上款为“万历丁未孟秋吉日”,下属“内官监总理太监马谦、陈永寿、卢升立。”由此可知琉璃牌楼是皇宫里的太监们捐资添建的。据传,牌楼正楼原有一座非常精致的琉璃宝顶。(东岳前的琉璃牌楼北侧
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23 东岳庙的古迹历史文物们每时每刻无不在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只是那些故事人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如茶和酒一样,不懂的人只会把它们当做解渴的蠢物;而真正懂得的人却会细心品味,去理解其中的人生哲理(东岳庙北京民俗博物馆
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24 时至今日,东岳庙的古迹历史文物仍在延续,传奇依旧在书写。每一分、每一秒的逝去,都将化作历史长河里的一滴水,沿着时间坐标所指引的方向,携带着沧桑岁月流向宇宙的终点,一去不复返。(东岳庙北京民俗博物馆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P25 附件:我的参观票
                              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寻访华北第一道观--北京东岳庙(三)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