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八大处之大悲寺(一)

标签:
文化旅游大悲寺西山八大处 |
分类: 寺庙与道观 |

P1 大悲寺位于西山八大处平坡山半腰的密林深处,是八大处的第四处寺院,旧名"隐寂寺",始建于辽金时代(1033年),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在原有两层大殿后增建了大悲阁,以供奉观世音菩萨。距今九百余年。该寺独处丛林深处,层层殿宇依山势递升,错落有致,山门南向。


P3 大悲寺的首层建筑是山门殿,硬山正脊灰筒瓦顶。檐下饰有丹青彩画,殿脊正中装饰“百鸟朝凤”砖雕图案。


P6 汉白玉券门,自下而上对称浮雕白象、雄狮、腾龙、翔羊。

P7 大悲寺在元、明两代皆为名刹,清代康熙、乾隆时期香火尤盛。康熙帝几度幸临此寺,召见慧灯和尚,并赐诗,赐"敕建大悲寺"匾额等。后来,乾隆帝也曾赐住持古梅和尚诗。(大悲寺鼓楼)

P8 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皇帝游大悲寺,御制诗一首,诗云:林麓忽开处,居然见上方。松风吹袂冷,山果落茶香。替戾铃声静,逶迤鸟道长。停鞭一回首,雾霭已苍茫。(大悲寺钟楼)


P10 韦驮菩萨,又称韦陀天,梵名音译为私建陀提婆,意为阴天,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后来归化为佛教的护法天神,是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大悲寺正殿内供奉的韦陀塑像)


P12 大悲寺內除明嘉靖二十九年泾王魏妃新建大悲殿碑和清雍正王掞重修大悲寺碑,另有一乾隆六十年工部营繕司官员方体祖撰并书的重修翠微山大悲寺记碑。

P13 过山门殿拾阶而上为大雄宝殿,硬山正脊式建筑。殿内居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胁侍为阿难、迦叶两大弟子。"十八罗汉"分列于两厢。

P14 大雄宝殿后为圆通宝殿内供彩塑观音菩萨坐像。此殿前两株参天古银杏树,粗有数圈,枝繁叶茂,树龄高达八百余年。是北京仅存不多的古树之一。

P15



P18 《大日经疏》卷一中提到:普贤菩萨,普是遍一切处义,贤是最妙善义。是说普贤菩萨依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具备众德,所以名为普贤。普贤菩萨代表一切诸佛的理德与定德,(圆通宝殿右侧之普贤殿居中的普贤菩萨)

P19 普贤菩萨是大乘菩萨的代表,象征着大乘佛教的精神。(圆通宝殿右侧之普贤殿门殿)

P20 (圆通宝殿右侧之普贤殿居中的普贤菩萨)

P21 据《文殊师利般涅槃经》所记载:文殊菩萨是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后来诣仙人处,求出家法,却无酬对者,乃皈依佛,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行稀有难事,佛涅槃后四百五千岁时至雪山,为五百仙宣畅演说十二部经,后还本生地,在尼拘楼陀树下入涅槃。(圆通宝殿左侧的文殊殿)

P22 依照佛教典籍所载,文殊菩萨是过去世无量诸佛的老师,曾经引导无数的修行者证得佛果。在《放钵经》中,佛陀也说: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萨的恩德!过去无数诸佛,也都是文殊师利弟子,未来当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萨威神力所致。就好像世间的小孩有父母一样,文殊菩萨是一切众生在佛道中的父母。(圆通宝殿古银杏树)

P23 文殊菩萨常与普贤菩萨同侍释迦牟尼佛,是释迦牟尼佛所有菩萨弟子中的上首,所以又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菩萨形象则为仗剑骑狮之像,代表着其法门的锐利,以右手执金刚宝剑,断一切众生的烦恼,以无畏的狮子吼震醒沉迷的众生,这是文殊菩萨的基本形象。(圆通宝殿古银杏树)

P24 在《华严经》中明示一切佛法归于毗卢遮那如来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二大士,三者并称“华严三圣”(圆通宝殿古银杏树)。

前一篇:西山八大处之三山庵
后一篇:西山八大处之大悲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