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总部大楼(一)


标签:
旅游文化浦东发展银行汇丰银行大楼杂谈 |
分类: 中国与中国文物古迹遗址 |






P6 大楼正门前有铜狮一对。说起铜狮,当时在上海汇丰银行大楼兴建的同时,出于风水考虑,向英国订购了两尊青铜狮,安放于大楼正门前,作为镇兽。两尊铜狮分别以当时汇丰香港总经理史提芬( A. G. Stephen)和上海分行总经理施迪(G. H. Stitt)命名,雕塑者为W.W. Wagstaff,铸造者为Chou Yin Hsing。


P8 底层和二层是银行用,中央部分五层上面有一座高二层的塔楼,并有一半圆形屋顶。半圆形的穹顶是仿古罗马万神庙之顶而建,横间两边对称。钢框架结构,外形为仿古典的砖石结构,内部处理采用古典主义的形式。

P9 室内装修极为讲究,大厅内的柱子、护壁,地坪均采用大理石贴面,隆起的部分冠以钢结构穹顶,穹顶下塔楼为昔日银行高级经理的会议室、餐厅和休息室。而储存白银的库房,设备亦为远东银行界之冠。


P11 大楼原有二个营业厅:底层中央,高二层,柱子、地面全部铺设意大利云石和柚木地板,顶部则用玻璃天棚采光,大厅中的对称式大理石楼梯显得十分华丽、气派。
P12
大楼主体为钢框架结构,砖块填充,外贴花岗岩石材。汇丰银行大楼内部装修品质十分高雅,选用大理石、黄铜等装修材料,技艺精良。

P13 内部为古典主义形式,如爱奥尼克式的柱廊、藻井式天花班等,显得富丽堂皇,可以称得上是上海近代西方建筑中的最佳极品。

P14 话说在汇丰银行大楼八角形门厅上的穹顶,马赛克天顶画美妙绝伦、世界闻名,在离地面20多米高的上层壁面及穹顶,分上下两层,下层是8根大理石柱,每一面都有较大的券门,上层壁面及穹顶均有大型镶嵌壁画,都是用彩色抛光马赛克组成画面。

P15 下部围绕以黄道十二宫的图案,总面积近200平方米。

P16 1996年,浦东发展银行通过置换购得大楼重新修缮时,在1997年11月维修时壁画才被修缮人员发现。当工人除去八角形门厅上原有墙面涂料时,意外地在其上层壁面和穹顶上发现一组被涂料覆盖的大型马赛克镶嵌 壁画。
P17
壁面上的8幅画,每幅宽4.3米,高2.4米。画面内容分别是汇丰银行在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等8个城市分行的建筑风貌及所在城市的背景、象征这个城市的一个女神为主体,如上海的画面中,背景是以汇丰银行大楼、海关大楼为中心的外滩建筑群,主体是航海女神及2个象征长江与海洋的神。
P13




P18 大楼后为副楼,内有银行办公室、金库及仓库,建筑特色略逊主楼。

P19 主立面成横五段、纵三段的格式,使人很容易联想起古罗马的万神庙。横五段中的底段采用粗犷的大块花岗石和三座恢弘的罗马石拱券样式石砌拱门,有花饰细腻的铸花紫铜色大门六扇,花饰精细,显得非常庄重。

P20 进入紫铜色大门,有一条东西向过道,正门处,装有三扇铜铸转门,铜铸转门两侧设玻璃门,而上面则为半圆形的花格玻璃窗。券门左右各置高低圆柱灯一盏。

P21 大楼由著名英商英资建筑设计机构公和洋行(Palmer & 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设计(出自英国设计师威尔逊、凯德纳之手),德罗·可尔洋行承建,于1921年5月5日开工,1923年6月23日建成。

P22 有记载,时日正午,上海租界万人空巷,数以十万计的上海市民潮水般地涌向外滩,争睹新建成的汇丰银行大厦的风采。大楼除了华丽,还是一幢充满历史的建筑,大楼现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23 大楼当时的造价为1000万两白银,这笔庞大的建造费用几乎是汇丰银行两年的赢利,它占了当时外滩所有建筑造价总和的一半以上,是外滩占地最广,门面最宽,体形最大的建筑,被公认为是外滩建筑群中最漂亮的建筑,是中国近代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高杰作,当时誉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豪华的建筑”。

P24 奠基前,特别为它请了风水先生,选定了1921年5月5日这个黄道吉日。破土动工时,还让人在地基内撒下了很多世界各国的金银币,作为招财聚宝的吉兆。大厦门口还按照中国衙门的样子,在两边设计了一对铜狮子。

P25

P26 1865年4月3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上海分行开业。办公地点在外滩南京路的中央饭店(后名汇中饭店)底层。

P27 1874年,汇丰在上海的业务蒸蒸日上,房屋面积不够使用,遂以6万两银子,购下海关大楼南面西人俱乐部的房子和大草坪,造了一座3层楼房,即在今天的福州路外滩,成为当时一座豪华的3层楼房。

P28

P29 二战爆发后,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曾占用此楼,战争结束,汇丰银行迁回此楼。
(待续)
前一篇:上海"颍川小筑"陈桂春住宅
后一篇: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鲁迅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