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2015-05-21 09:51:41)
标签:

文化

藏书阁

天一阁

范钦

宁波

分类: 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图书馆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1 在北京国图的一次阅读中,我发现了郑振铎《天一阁蓝格写本正续录鬼簿》的描摹,其中有关天一阁的描摹让我惊奇,当我亲眼看到天一阁是一个藏书楼时,我激动了,我激动的感悟它已经成为一种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迹,于是我寻访了这个古色古香的百年藏书阁和它的主人。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2 同为读书人,与书与字打交道无数,而像范钦范这样淡泊名利,为读书而藏书的生活态度实在令我汗颜,因为我读书多少有些功名利禄的思想。来“天一阁”,当走进书房中,闻着历史的阵阵墨香,一种生活态度,生活爱好,生活情趣,生活气质欣然环绕在了灵魂的周围,此时,已不再是一般的寻幽,而是一次灵魂归属的探访.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3 这座看起来比现代大学的阶梯教室大不了多少的藏书楼,身上布满了岁月的沧桑,所有的窗户和门都关得严严实实,那怕是一只小蚂蚁也休想钻了进去!藏满的古籍,忠实地守卫着范氏家族的心愿。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4 我第一次看到天一阁藏书阁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名称的,后来我了解到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名单中共51个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其中“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就是其中一。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5 同时天一阁藏书阁又是“全国古籍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称,这不由得不让我对此古色古香的百年藏书阁倍加注目,这不由得不让我对苍老的屋宇和庭园倍加向往了。于是我暂时放下对苏州过云楼的研拍,而来到宁波开展了对范钦和古色古香的百年藏书阁--天一阁藏书阁的研拍。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6 我先来说说天一阁藏书阁的基本情况,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7 天一阁面积约2.6万平方米,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8 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9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重孙范文光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10 天一阁之取名,取义于汉郑燮《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12 天一阁大门有郭沫若题字的大门联“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想起古人对书的痴恋,古人的书香文风、文化审美与精神追求,总是让人赞叹万分。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13 一直很是羡慕古人读书读得雅致,“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书,是一种高雅之物,读书,要的是心境,是意趣,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向往与满足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14 天一阁藏书阁的大门口柱联有“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题字。题字人是顾廷龙。顾廷龙(1904-1998)是苏州人。曾与人共同创办上海合众图书馆,兼任暨南大学、光华大学教授。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15 建国后,顾廷龙历任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馆长,上海图书馆馆长,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主编,文化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16 走进天一阁,正门前就出现出一座铜雕人像,头上带着官帽,身上穿管服。这个人叫范钦,是天一阁的创建者,也是一个有名的藏书家。在他的铜雕人像的后面,有一幅画,这幅画就是著名“溪山逸马图”画,我粗略数数,有八匹骏马;细细一看呢,八匹马在溪边仰鬃踢蹄,甩头扭尾,嬉戏嘶鸣,其形其姿,栩栩如生。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17 范钦,一位并不起眼的兵部右侍郎,官也确实不小。他本可以在官场上继续拼搏,但他却选择了以书为友,并坚持终生。官名,倒成了他搜罗古籍的手段。做官是为了敛书,这才是他的超凡之处。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18 走进东草明堂,“东明”是范钦的字号,草堂就是书房,古人没有网络,因此古人爱书,古人爱书就象现代人爱网络一样,是可以用一个痴绝来形容,凿壁借光,车胤囊萤,悬梁刺骨,这样的故事多不胜数。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19 俗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人的书香盈怀,我想就不止是芸香草的功劳了,还有他们饱读诗书后,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那种气韵,那种书卷气和气定神闲的姿态。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20 总体来说,古人读书,在功成名就之前,还是有很大的功利性,十年寒窗,只为读书是步入仕途的捷径,只有进入了仕途,才有机会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21 东草明堂正门前方有一幅石雕壁画,一幅石雕壁画上有一只龙角、牛嘴、狮身、鹰爪、马尾的奇怪动物“獬豸”,“獬豸”和麒麟差不多!它旁边是朵朵云雾,云雾下有隐隐约约的山。原来它俗称独角兽,是正义的象征。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22 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是多了些洒脱与从容,多了些淡逸与清远。人在功成名就后再读书,研究学问,就真纯惬意的多了。一盏茶,一轮月,有清风盈面,尽可“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23 穿过东明草堂,就是天一阁建成前范钦的藏书楼了。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24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乾隆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25 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世代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26 天一阁藏书阁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27 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许多的藏书,转卖给法国的传教士和造纸厂。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28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天一阁,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28 天一阁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29 现代的文人好称自已是“书香”,其实,古时候的“书香”是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30 芸香草有一股清香之气,夹有芸香草的书籍打开时清香袭人,故而称"书香"。有趣的是,芸香草生时没有丝毫香气,但一经干燥后就越来越香,能保持二十年之久。芸香草又名灵香草、七里香,素有"香王"之称,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和天然香料,属稀世珍品。它喜欢生生长在云雾缭绕的深山老林处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31 芸香草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和天然香料,属稀世珍品。它生生长在云雾缭绕的深山老林处。在宁波天一阁,我尤为注意收藏书阁中的中的"芸香草"。它们被安放在一个个的小布袋中.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32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的人们为我讲述了一个宁波姑娘为芸香草而生,又为芸香草而死的故事,这个故事被记载在《春草堂集》中,这位姑娘名叫钱绣芸.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33 钱绣芸酷爱诗书,凡闻世有奇异之书,即多方购之。她常听说范氏的天一阁藏书甚富,其中多罕见之版本。阁中三百年来书不生蠹全赖芸草之功,她听后顿生仰慕之情,用丝线绣芸草数百本,"绣芸"之名由此而得。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34 钱绣芸的父母甚爱其女,揣其情,不忍拂其意,于是由知府作媒,嫁给了范氏之子范茂才。结婚后,绣芸以为成了范家媳妇,自然可登阁看书看芸草了,哪知范氏家族有规矩,严禁妇女登天一阁。绣芸听后,恍然如有所失,由是得病,抑郁而终。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35 钱绣芸临死前哭着对范茂才说:"我之所以来汝家者,为芸草也,芸草既不见,生亦何为。君如怜妾,死葬阁之左近,妾瞑目矣!"。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36 钱绣芸至死也没有见到天一阁上的芸香草。这个故事的本身很是凄婉,凄婉得甚至有些让人惊心。它悲剧美的感染结果是让人在叹惋钱绣芸那坚韧而又脆弱的文化渴求之余,更想了解她。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37 著名的天一阁藏书楼,图书号称“无蛀书”,据说就是因每本书都夹有芸草之故。拼毕生而未能一见的芸香草的神奇。其实,人世间的许多神奇事物本身又很平常。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38 天一阁秘不示人的芸香草辟蠹想来是很成功的,当年钱绣芸遗憾地没有见到,抑郁而逝,这大概更引起后人对芸草的注意,以致后来许多学者登天一阁写诗题联,大都提到芸香草。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39 其实,藏书家遇到的真正麻烦不是防,大多是在身后,因此,范钦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自己的意志力变成一种不可动摇的家族遗传。不妨说,天一阁真正堪称悲壮的历史,开始于范钦死后。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40 八十高龄的范钦临终前把大儿子和二儿媳妇(二儿子已亡故)叫到跟前,安排遗产继承事项。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41 老人在弥留之老人在弥留之际还给后代出了一个难题,他们遗产分成两份,一份是万两白银,一份是一楼藏书,让两房挑选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42 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遗产分割法。万两白银立即可以享用,而一楼藏书则除了沉重的负担没有任何享用的可能,因为范钦本身一辈子的举止早已告示后代,藏书绝对不能有一本变卖,而要保存好这些藏书每年又要支付一大笔费用。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43 为什么范钦不把保存藏书的责任和万两白银都一分为二让两房一起来领受呢?为什么他要把权利和义务分割得如此彻底要后代选择呢?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44 范钦对这种遗产分割法已经反复考虑了几十年。实际上这是他自己给自己出的难题:要么后代中有人义无反顾、别无他求地承担艰苦的藏书事业,要么只能让这一切都随自己的生命烟消云散!范钦故意让遗嘱变得不近情理,让立志继承藏书的一房完全无利可图。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45 范钦的大儿子范大冲继承了藏书楼,范大冲拨出自己的部分良田,以田租充当藏书楼的保养费用。就这样,一场没完没了范大冲接力赛开始了。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46 多少年后,范大冲也有藏书楼的遗嘱,后一代的遗嘱比前一代还要严格。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47 范大冲继承了藏书楼藏书,藏书楼的繁衍却越来越大,怎么能使后代众多支脉的范氏世谱中每一家每一房都严格地恪守先祖范钦的规范呢?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我们一再品味的艰难课题。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48 天一阁藏书楼对于许多范氏后代来说几乎成了一个宗教式的朝拜对象,范氏后代只知要诚惶诚恐地维护和保存,这个在藏书楼下生活了几百年的家族非常值得同情。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49 范氏的后代子孙免不了会产生一种好奇,楼上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到底有哪些书,能不能借来看看?亲戚朋友更会频频相问,作为你们家族世代供奉的这个秘府,能不能让我们看上一眼呢?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50 范钦和他的继承者们早就预料到这种可能,而且预料藏书楼就会因这种点滴可能而崩坍,因而已经预防在先。他们给家族制定了一个严格的处罚规则,处罚内容是当时视为最大屈辱的不予参加祭祖大典,因为这种处罚意味着在家族血统关系上亮出了“黄牌”,比杖责鞭笞之类还要严重。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51 处罚规则标明: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惩外,永行摈逐,不得与祭。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52 天一阁有一条可以向真正的大学者开放的新规矩,这条规矩的执行还是十分苛严,在此后近二百年的时间内,获准登楼的大学者也仅有十余名,他们的名字,都是上得了中国文化史的,如黄宗羲。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53 现在我来说说天一阁藏书阁拍摄的百鹅亭,百鹅亭位于天一阁东园东边,明万历(一说嘉靖)年间遗物,墓前祭亭,原在祖关山,1959年移至天一阁藏书阁现地。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54 此亭结构精巧,雍容华丽,枋额等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珠”、“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图样。它吸引了我的拍摄兴趣。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55 天一阁藏书阁拍摄的百鹅亭是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斗冠造型,这造型让人们想起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标志性建筑的东方之冠,它不仅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更成为了改革开放而崛起的大中国的象征。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56 这就是上海世博会标志性建筑的东方之冠它的建筑类似类天一阁藏书阁的百鹅亭它也是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斗冠造型。这样的造型要义被概括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这是我收藏上海世博会标志性建筑的东方之冠图片)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57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文化意味的标志性建筑,就是这样一个象征着中华崛起的建筑,也同时引发了世人众说纷纭的声音。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声音就是指责它的无原创性而属模仿之作。其模仿的对象就是日本的有关建筑。(这是我收藏上海世博会标志性建筑的东方之冠图片)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58 当我第一眼看到“百鹅亭”时,第一感觉就是和世博会“东方之冠”的联想,似乎由“百鹅亭”看到了“东方之冠”的影子,从大的整体性的建筑构思来说,二者的确有着充分的相似性。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59 上海世博会标志性建筑的东方之冠绝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模仿浙江宁波天一阁的百鹅亭。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建筑上的体现,它对中国建筑文化中许许多多文化性要素的营养性吸收,不仅不是模仿抄袭,而是在新的建筑语言下进行了全新的再诠释和再创造。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60 上海世博会标志性建筑的东方之冠是在前文化传统基础上的全新再创造的新的建筑文化产品。它的华冠性状貌,它的层叠斗拱结构,它的中国红色调,在视觉造型上形成了颇具震撼力的冲击性效果,现实的置身其中时,你就会油然而生发出一种民族的自豪感,中国人的骄傲感。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61 天一阁的百鹅亭每个局部的细节都有高浮雕的图案上下呼应,丰富了百鹅亭的轮廓曲线,这是我拍摄的是一个局部的细节都有高浮雕的图案,图案是凤凰,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称“凤”;雌的称“凰”,通称凤。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62 在远古图腾时代被视为神鸟而予崇拜。比喻有圣德之人。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63 凤是原始社会人们想像中的保护神,经过形象的逐渐完美演化而来。它头似锦鸡、身如鸳鸯,有大鹏的翅膀、仙鹤的腿、鹦鹉的嘴、孔雀的尾。居百鸟之首,象征美好与和平。是封建时代吉瑞的象征,亦是皇后的代称。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64 凤凰与龙、麒麟、一起并称"四瑞兽"。(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著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狻猊。)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65 此刻,置身于天一阁藏书阁中,主动而欣慰地接受着、感受着、触摸着、体验着、沐浴着、同化着、幻觉着:缕缕书香一点点地升腾着、飞旋着、弥漫着,它们化为精魂缠绕着我的五官、轻吻着我的体肤。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66 于是,如饮醇酒韵味绵长,香气扑鼻七窍顿开;似临天池心旷神怡,冯虚御风羽化登仙……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67 天一阁藏书阁作为我们中国人的一种寻根文化的隐喻和隐语,是一种历史走向的探索与追问,行走与考察,是我获取第一手研拍资料的主要方式和方法,是听从历史呼唤先祖暗示的一种内心的书香预约,也是身体锤炼意志磨砺情感升华的一种独特情怀。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P68 感谢范氏家族和那些有着爱书、藏书情结的人们,正是有了这一批“书痴”的存在,才唱绝风流,让我们看到了从书中走出的蔡文姬、李白、杜甫、白居易……我想,这也是“天一阁”生存的意义和留下亘古功劳!


宁波“天一阁藏书阁”
背景音乐:

初夏的时候,我还在那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