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养云轩探秘


标签:
文化养云轩颐和园万寿山乾隆 |
分类: 图说颐和园 |
P1 颐和园有个养云轩,养云轩是万寿山前山东部的一所院落,依山面水,幽雅可爱。养云轩意思是“养蓄云气之轩”。何为云气呢?云气就是放眼远望,上瞰云青青兮欲雨,下俯水澹澹兮生烟。晴川松云交汇,芳坡枕溪凝碧,让人心旷神怡。
P3
P4 来颐和园的养云轩前,我读过京城老师探秘颐和园的养云轩的有关贴子,贴子说的是颐和园里有一座西洋门,其实,我感觉颐和园的养云轩名气大可不是养云轩的这扇西洋门,而是养云轩的意境。
P5
我先来说说颐和园的养云轩,养云轩建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是乾隆帝赏玩清漪园云水之态的佳处,这就是养云轩的正门,它的大门象京城老师探秘颐和园养云轩的贴子所说“西洋门”其实我感觉它要叫“八角门”而不能称作“西洋门”,“八角门”以八角形为主,八角门是正八边形,每个角是135度,这样式显得轻松和雅致。
P6 养云轩的门额书“川泳云飞”,这“川泳云飞”四字,取自韩愈《徐泗豪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中的“鱼川泳而鸟云飞”。
P7 原来这是在贞元十五年,韩愈赞美徐州的县令张建封的文采好,又赞李博志同气合,若“鱼川泳而鸟云飞”。韩愈一句“川泳云飞”画龙点晴,使得整篇文章增色不少。
P10 我推开京城老师养云轩贴子所说“西洋门”,进入养云轩的院落,这里没有游人只有我一个,这是一个前后两进,中间以宇墙相隔院,走过宇墙,正面出现自成一个院落的地方,正面是一古殿房,正殿五楹,长约三十,古殿房古朴别致,啊,此时的我似乎走进了陶公笔下的世外桃源了。
P11 养云轩这五楹正殿的殿名就是叫“养云轩”,很难看到有人对养云轩这五楹正殿的记载,但它的位置特殊,“养云殿”紧靠着长廊、乐寿堂和排云殿,又自成院落,是慈禧住在园子里的时候,跟随而来的格格们的住处。慈禧的女画师缪素筠也住在了“养云轩”.
P12 “养云轩”的正殿有一个露陈座,露陈座的高束腰部位由数道莲花瓣叠涩组成,呼吸着这里的阴凉湖的空气,全身顿觉清爽,暑意顿消,甚是惬意.
P13 养云轩是一所四合院式的建筑,除正殿五楹外,东厢房名叫“随香”,西厢房名为“含缘”,自成一个院落。我坐在这里少几分尘滓多几分宁静,慢慢地,就如湖水一般平静了。
P14
这就是养云轩名叫“随香”东的厢房,“随香”多么美的名字啊,古人们有太多太多的事物,我们都不能完全去体会,古人们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充实我们的心灵,那些故事给我们的心灵注入了生机盎然的活力。
P15
这就是养云轩名叫“含缘”,西厢房,一个随香,一个含缘,我醉在养云轩了,因为,静坐时,茶香漫在光影里,氤氲了一纸流年。遇见,淡了落寞,浓了眷恋,是岁月里最温柔的缘香。
P16
慈禧除善弄权术、热衷政治外,生活中喜爱书画,尤其爱以“自己所作的”书画赏赐群臣,以示恩宠,笼络人心。实际上,慈禧本无艺术才华,其书画多由人代笔。(这是我收藏的缪素筠入宫后为慈禧代笔的绘画)
P19 乾隆在《咏养云轩》诗中写道:“水云养以湖,山云养以室。居山复近水,云相兹合一”。养云轩居山近水,面湖隔廊,山岚涌入,云气交融,雾霭滋生,宛若仙境。
P20
殿前老槐一株,浓荫匝地,满庭幽凉,淡淡的云飘逸着美,无限感怀在心间,时光流年绕指牵,拥淡淡心绪,美好就在养云轩。
P22 养云轩世外桃源般的云气意境,有乾隆御制诗为证:
“名山多奇境,平陵构疏轩。轩中何所有,朝暮饶云烟。坌入既不拒,写去忽复旋。高咏陶氏停,欲笑苏家。蓄矣发应时,为霖利大田”,疏疏朗朗的淡泊;是生命意境中的一轮薄云,清清凉凉的宁静。是泼洒在生命宣纸上的墨迹,养云轩渲染着城府与世故;是生命深处的乐曲。
P23 乾隆又一御制诗再证养云轩“岩室无端倚翠微,朝岚夕霭蔚霏。便应满贮英英气,留待三春作雨飞”。这一切,好美,远处天边风轻轻,云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