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一个理论与现实策论合一的学术交流平台
——
在首届国际贸易理论与现实问题五校论坛的致辞
赵 伟
(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由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浙江财经大学研究院及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相关系所联办的五校国际贸易理论与现实策论圆满举办,这是本人在该论坛开幕式的即兴致辞。
各位青年学人、同学们,女士们,先生们,早晨好!
在这初冬如晚秋的杭城季节,我们聚会于千年京杭大运河畔,举办一场理论与现实,学术与政策策论兼具的对话与研讨,作为这次会议的发起人之一和此次会议主办单位负责人,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会议发起者和主办单位—-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对与会的各位同仁、学生、政府及企业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此次会议是由五所高校的国际经济或世界经济研究系所联办的,五所高校分别为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我们的主旨,就是想通过多校合作,创设一个将纯学术研究和社会经济现实问题的关注合一,因而一个现实政策论坛与学术研讨兼具的平台。通过这个学术交流平台把两拨人聚在一起:一拨是偏重现实问题的思考者与或智库人士,另一拨是偏重纯学术研究的经济学人。时下常常会看到,这两拨人谈论的话题各不相同:一拨人的热词是问题、战略、政策与对策,产品是咨询建议;另一拨人的话语是理论、模型、计量、发表,产品是论文。偏重现实者容易忽略理论,偏重学术者容易忽略现实,闭门造车。实际上,现实决策需要理论支持,即便纯学术研究也需要现实去印证。理论能给现实决策者提供两幅眼镜:一幅是望远镜,借助这幅眼镜能够看得比常人更远;一幅是透视镜,借助这幅眼镜能够看到现象后面的东西。但理论必须和现实结合,否则将可能失去方向。结合不仅能够解决怎样走路的问题,而且还能解决向哪里走的迷惑。这个世界上,知道向哪里走路比知道怎么走路要紧得多!不然的话,就会发生南辕北辙的事儿。
今天我们实际上聚了三拨人:一拨是高校师生,一拨是政府公务员,第三拨是企业经营者。这三拨人在一起有什么好处?能够产生思想碰撞,碰撞可望产生新思想或点子,这个世界是由思想引领的。制造业发生的事是思想引领设计,设计引领技术,技术引领制造。那些掌握独门技术的人不得不给不怎么懂技术但有思想或点子(idea)的人打工,看看乔布斯的苹果、阿里巴巴的淘宝和支付宝,就会理解这个顺序。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国际贸易理论与现实问题。目前贸易领域最大的现实问题,当是中美贸易摩擦,社会上叫“贸易战”。但中美官方都叫贸易摩擦,尤其是特朗普,在其推特和讲话中用的词都是摩擦而非贸易战。今天我们沿用了这个叫法。但叫贸易战也无妨。中美贸易摩擦一月份开始叫板,三月份第一单打出,七、八月份加码,迄今已尚未见到收场的迹象。这是目前国内外经济界的热门话题。我们今天上午将聚焦这个现实问题。下午将做点国际贸易理论研讨,具体说就是学术论文研讨。
这个会原本是要在浙大玉泉校区经济学院大楼召开的,由于那座大楼在弄外墙,几个月了还没弄好,似乎越能搞复杂,噪音很大,无奈只能另找地方。幸运的是,小河街道给我们免费提供了这样一处地方,恰在京杭大运河畔。这个地方本身,就和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非常合拍的。大运河是做什么的?答案自然是搞运输的,当然封建帝王当初修建它的第一目的,也许是方便其下江南视察,控制南方的官民。然而千百年来,运河主要发挥了运输的作用,一度是中国南北运输的大动脉。运输直接是和贸易相关联的,贸易的效率和市场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和运输业的效率息息相关,由运输成本决定。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全长1797公里的大运河不仅沟通了国内贸易,而且一度还沟通了国际贸易。今天我们聚会的这块叫河西街区,据称明代临近仁和粮仓,运粮船在此段河畔停泊。国内贸易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谈及海上丝绸之路,大运河是不能缺的。在此讨论国际贸易问题,可以借点历史文化底蕴,触发思想灵感。感谢拱墅区有关部门的慷慨支持!
最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2018/11/26于杭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