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氓》的女子形象分析及该诗的艺术特点
(2011-11-23 17:47:04)
《氓》这首诗采用了赋比兴和倒叙,插叙的艺术手法,通过女主人公追忆他与一青年男子氓 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来展开情节。
在这首诗中,先后描写了女主人公的三个生活片段。首先是美好纯真恋爱。其次是女主人公诉说婚后的不平等不美满的家庭生活。最后是女主人公不理会兄长及族人的讥笑,抱着“亦已焉哉”的决绝态度离开负心汉回到家里。通过这三个阶段的描写深刻的反映了春秋时期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的可悲命运。显示了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也在客观上揭露和控诉了那个历史时代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在这个充满浓郁哀伤情调的婚恋悲剧中,女主人公展示了她的真诚,善良,勇敢和坚强。在一二章中,用了赋的手法,直陈女主人公美好纯真的恋爱,”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没有看见他,泪流满面,看见他了,高兴的又唱又跳。女主人公对爱情,对他的真诚在二章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到了第三段“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的比喻为下文“桑之落矣,其黄而殒”张本,采用了比和兴的手法,通过对女主人公的议论和抒情,写出了女主人公的感情已经由开始的爱情高峰顿时跌落到失意绝望的谷地的悲剧。“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多年来的辛苦劳作却只换来“士二其行”。但是女主人公没有放弃希望,她用自己的勇敢坚定的反抗着,尽管兄弟讥笑她,没有人可以了解她心中的痛苦。但是最后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坚定的表达了她的想法。既然他违背了誓言,不念当初,那就算了吧。这一句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勇敢,坚强以及不屈的反抗精神。在如此的一个时代,作为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她能作出这样的决定,无疑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举动。一方面表现了人民思想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以及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性。
这首诗通过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思想感情的深刻变化,并从她同氓的相互对比映衬中鞭挞了丑恶,捍卫了人格的尊严,展现了她的真诚勇敢善良坚强。
《氓》这首诗同大多数的《诗经》中的四言诗一样,句式以四言为主,多采用回环跌宕的结构。在《氓》中,全为四言,注重重章叠句。如第三段与第四段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与“桑之落矣,其黄而殒”,节奏鲜明,词汇丰富,声韵和谐,极富音乐美。其次,《氓》中的语言讲究节奏和压韵,多以偶句为压韵句,且常采用双声叠韵词或叠字,如“淇水汤汤”“氓之蚩蚩”“泣涕涟涟”等,使作品极富韵律美。第三,《氓》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虽然它是一首叙事诗,但是整首诗充满了哀伤的情调,表现出女主人公悔恨的心情以及决绝的态度。第四,整首诗语言自然朴素,谴词造句精炼优美,像“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等以极朴素的语言写出了写出了一种精炼的美。第五,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形象生动,感情含蓄。此诗即采用了直叙的手法描写了女主人公的经历,也用比兴的手法写了女主人公悔恨的心情以及决绝的态度。
总之,《氓》这首诗反映了现实生活,是《诗经》中的优秀作品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