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大讲稿】说说音步

(2021-10-11 11:33:10)
标签:

365

教育

十三行松竹体新汉诗

时评

时尚

分类: 学术研究

深大讲稿

 

说说音步

 

(本文为《音步 格律 现代汉语诗》之第一节)

 

铁舞

让我们从卡莱尔说的“诗歌是音乐性的思想”说起。

如果我们承认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我们可以从音乐性角度谈谈诗歌的音步(foot)。进而对格律再做一些探讨,最后从整体上说说现代汉诗。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有两个观点,一个是:音步是诗歌最小的韵律测量单位。另一个是:经过韵律分析而看到的主要音步种类和数目,决定一首诗的格律关键词:韵律测量单位,格律。

 

先说音步吧,音步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语音现象,是古今中外通有的不能说中国古时候没有“音步”的概念,就没有音步了;也不能说你可以自由地写诗,就不用知道什么是音步了。闻一多说,戴着镣铐跳舞,跳舞,就有舞步;我们不跳舞,走路,也有脚步。格律诗犹如古典舞,自由诗犹如现代舞,都有舞步和节奏。音步既是一个最小的韵律测量单位,我们就得搞清楚它怎么是最小的,它构成的样子是怎样的。

这就牵涉到第二句话中说的韵律分析,我们必须了解音步是怎么构成的,以及音步的种类。

不列颠百科全书说,当然我们不一定按不列颠百科全书说,后面我们也将对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进行反思,现在为了论述方便,我们先取一个通常的说法。一个音步是两个或更多的长短音节的结合。英语古典诗章中有28种不同的音步。我们汉语有多少种音步?不知有人统计过没。英语里,长短音节的结合从3个短音节到4个短音节的都有。但即使那种古典韵律适应于重音很强的日耳曼系语言(如英语),也没有提供一个完全可靠的测量标准。但术语仍在使用。我相信这种情况是普遍的。

一个音步是两个或更多的长短音节的结合,音节又是怎么回事呢?音节是由一个元音(或不加)其前后若干辅音而组成的言语的切分成分。如 a out too cap snap check buton widen .究竟是怎么表现的呢?英语的情况是这样的:一个音步通常被确定为包括一个重读音节和一个或两个非重读音节的音节组。包括两个重读音节的扬扬格是例外。这通常是两个单音音节,如词组He who。英诗中最常见的音步是抑扬格,即非重读音节后跟着一个重读音节,如re |port ; 扬抑格,即一个重读音节后跟着一个非重读音节,如dai | ly ; 扬抑抑格, 即一个重读音节后跟着两个非重读音节,如mer | ri | ly 。如一个诗句里只有一个音步,就叫单音步格,以下则有双音步格,三音步格,四音步格,五音步格,六音步格,七音步格,八音步格。但六音步格以上的诗句十分少见。一首诗的格律是每一诗行中音步的性质加音步的数目(如抑扬五音步格,扬抑抑六音步格)。


http://www.zitengshan.com/zb_users/upload/2021/10/202110111633922533108049.jpg


http://www.zitengshan.com/zb_users/upload/2021/10/202110111633922905754195.jpg


那么中国的汉语诗里的音步又是怎样的呢?中国的汉语诗分两部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使用的都是汉字。

为了说清楚,我们先化简到字的声音上,比如:谁shui (汉)——who(英) , 猫 mao (汉)——cat(英),便帽bianmao (汉) cap(英)同样一个事物,我们的发音区别竟然是如此巨大,但不妨碍我们做韵律分析。

音步是由音节(syllable)组成的,以及音节是由一个元音(或不加)其前后若干辅音而组成的言语的切分成分。这个道理对分析汉语语音也是可以用上的。比如哦(o),就是一个元音。制止(zhizhi)有两个音节,一个字一个音节,在中文里,音节等同于字节,而英语check 元音e前后若干辅音组成一个音节。这就是英语和汉语语音的区别。在中文里发zhizhi语音的按同声调和不同声调分,我们还必须按汉字的图形来识别其不同意义。而英语大多直接以声音区分意义的。也有个别例外,但很少。我们常说我们的汉字是象形文字,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全面,我们的汉字是具有多层结构的形、义、音文字,这个调是在声音层次上的,古诗里的四声和普通话里的四声,虽不完全相同,其实指的都是声调。为普及和方便起见,我们现在以普通话为标准。至于古音四声,让专门家和爱好遵守者知道就是了。


怎么理解我们的汉字是具有多层结构的形、义、调的文字?形、义、音是一个综合说法,在不同层次上它们强调的内容不尽相同。

第一个层次:字的层面。关于汉字,有六书,讲字的构成方式。一个汉字,孤立看,是有形的。字有,且每个字都有声调。字的层面上的形义调,统一于字。有的字,只有一个意义,有的字有多个含义。要确定一个字的含义,要在语的层面上解决。不仅汉语如此,英语也是如此。一个单词有好几个义项,一样的意思,又有多种表达。

第二个层次:语的层面,就是表达的层面。说就是表达。就拿“说就是表达”这句话来说吧,其形象就不是一个字的形象,而是代表了许多“说”的状态,而且给“说”下了一个“表达”的定义。这句话提供了一组声音:shuo jiushi biaoda. 我们现在可以说到音步了。Shuo 是单音步格,jiu | shi是双音步格,biao | da是双音步格。这里面有声调。音步和音步连起来就有高低起伏。古诗里的平仄,普通话里的声韵调配合,都是。


http://www.zitengshan.com/zb_users/upload/2021/10/202110111633922570334469.jpg


 

第三个层次:文的层面,就是文章的层面。我们这里要考察的主要是诗的层面了。我们首先要同意一个大前提,诗是音乐性的思想。如果不同意这个前提首先要解决的是另外一个问题:诗究竟是什么?在此我们不展开。所谓音乐性,一定是表现在声音层面上的。我们一开始就说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第一个观点是:音步是诗歌最小的韵律测量单位。前辈翻译家孙大雨有过一个“音尺”的说法,就有测量单位和数量的意思了。我们举一个古体诗的例子:

gun j

  关雎

  gun gun j ji,zài hé zh zhu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yo tio sh n,jn z ho qi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n c xìng cài,zu yoù líu zh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yo tio sh n,wù mèi qiú zh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qiú zh bù dé,wù mèi s fú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yu zi yu zi,zhn zhun fn cè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cn c xìng cài,zu yoù ci zh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yo tio sh n,qín sè yu zh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n c xìng cài,zu yoù mào zh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yo tio sh n,zhng g yào zh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我们以开头四句为例。

gun gun j ji,zài hé zh zhu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yo tio sh n,jn z ho qi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如果按现代诗分行法,可以有两种分法:分两行,或分四行。分两行如上,古诗多是一字称一言。可说是四言两顿一行;共两行。每一行有四个音步。如果分四行,就是每一行四言两音步。

Gun|gun j|ji,

Zài hé|zh|zhu

Yo|tio sh|n,

Jn|z ho|qiú


http://www.zitengshan.com/zb_users/upload/2021/10/202110111633922623828978.jpg


仔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的音步是二二对称的,外形因四言,字数相等,有齐言的感觉。闻一多现代汉语诗地建筑美指的多是齐言,这种建筑美地齐言,其实直接来自我们早期地四言古诗。

如果从声音上分析,这四行诗里除了zai  he | zhi | zhou.,是一个单音节音步+一个三音节音步之外,其余都是二音节音步,zai  he | zhi | zhou. 实际朗读时或许会被变通处理成zai | he  zhi | zhou.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诗词里的音步的种类可能不止一种。再看看它的音调变化,我们不知道诗经时代的古音如何,但肯定有那时候的声调。比较唐诗中的平仄来求分析它的声调,就知道诗经的声调是自然声调,没有人为的平仄安排。但平仄是存在的。如这两句的平仄为:

平平平平 仄平平平

平平仄仄 平平仄平

可见后来的一些格律属性在这些自然声调的诗里已经存在了。我们就按普通话的样式看看这首诗的每个字的声调,就知道了。一切未来的属性一定存在于未来之前,或当下,或从前。这里面有着深层次的逻辑必然。我们不妨把它变成一个全拼音的,就看得更清楚了。


   http://www.zitengshan.com/zb_users/upload/2021/10/202110111633922796864269.jpg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首新诗:


不去东山

     季振邦

  我不去东山了    

尽管枇杷依然   

比蛋黄更具生命的意义 

  尽管不论英雄的杨梅 

  宁可浸酒而辞却煮酒

  尽管碧螺春总不肯脱去

那一袭青色的春天


  我不去东山 

  只因为三万六千顷太湖 

  我曾取走了一瓢 

  水土却仍然流失了

  在非关岁月的额头

  流失成亘古荒漠 


  或问,以后何时再去

  我不禁感到一阵揪然

  你们竟然不问问  

是谁每个晚上
  只能枕着东山入睡

这是一首现代汉语新诗,我们不会把它看成格律诗的,作者写的时候并无格律版本参照,完全是自由创作的。我只是希望通过这首不长不短的诗来作一番音韵分析。

我们把它变成拼音,就是一个纯音响的版本.由于技术原因,我未能将一下拼音注明声调。

wo bu|qu dong|shan le
  jin|guan pi|pa yi|ran
  bi dan|huang geng|ju sheng|ming de yi|yi
  jin|guan bu|lun ying|xiong de yang|mei
  ning|ke jing|jiu er ci|que zhu|jiu
  jin|guan bi|luo|chun zong bu|ken tuo|qu
  na yi|xi qing|se de chun|tian

  wo buqu dongshanle
  zhi yin|wei san|wan liu|qian qing tai|hu
  wo ceng qu|zou le yi|piao
  shui|tu que reng|ran liu|shi le
  zai fei|guan sui|yue de e|tou
  liu|shi cheng geng|gu huang|mo

  huo|wen, yi|hou he|shi zai|qu

wo bu|jin gan|dao yi|zheng jiu|ran
  ni|men jing|ran bu wen|wen  

shi|sui mei|ge wan|shang
  zhi|neng zhen|zhe dong|shan ru|shui

 

也许只有不懂汉语的外国友人才会纯粹从听觉上接受它。

   wo bu|qu dong|shan le
这一行诗,照如上分析则有单音步格,如wo,le ,有双音步格如bu|qu,dong|shan。在实际朗诵的时候,朗诵者也许会做这样的停顿:

wo bu|qu dong|shan le

强调的或是wo,或是bu|qu dong|shan le。这一行斜体字整个读来假如视为一个音步的话,就是5音步格。有人提出le和wo比较起来,没有独立意义,是否可以称之为弱音步格。这样,这个5音步格严格地被说成4个半音步格。是否还能像英语里来个抑扬-扬抑的分析呢?可能不能完全套上。中国汉字有平声仄声之分。这一行现代诗句套用平仄可以这样标注的:仄 仄 平平 弱

第二句jin|guan pi|pa yi|ran 仄仄 平平 平平 我们发现上下句之间 自然声调呈现一种衔接,这种衔接全靠口吻来成就的。

我们注意到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在音步问题上,主要的差别,不是古代汉语单音词占多数,现代汉语双音词占多数,并由此得出结论音步存在不同。我认为古代汉语的音步和现代汉语的音步划分方法在声音层面上是一样的。区别在只于两点:一,现代汉语的弱化音步比较多,并被大量采用。古汉语中比较少,但也有。如除此里的“兮”字,只是在楚辞里大量出现。二,我们看古代诗歌,其实有很多还是口语的,只是以言为规定限制而已。古诗词里多有“三字尾”,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三字尾”,也就是由三个字组成一个句尾的,如:huanghelou xiaYangzhou bikongjin  tianjiliu 。用普通话朗读我们会把它读成一个音步的。但古人吟诗与我们今天的诵读可能不完全相同。平声拉得较长,仄声短促。一个“兮”字,在吟诵的时候,这个声音会拉得很长。

以上说的是第一个观点,音步是古今中外通有的,在不同的语言里,组合方式各有所异同。我们尤其注意现代汉语诗歌和古代汉语诗歌,我们看《不去东山》这首诗,如“了”“的”“那”“却”……这样的表示语法关系的字特别多。这就出现了完全音步,不完全音步和弱音步。弱音步不能自己成为一个完全音步,它必须附在一个完全音步和不完全音步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