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山流水万古情》

(2016-06-12 15:56:33)
标签:

《高山流水万古情》

粤曲曲词

何建洪撰曲

陈小汉(伯牙)

黎骏声(子期)

     《高山流水万古情》
                         何建洪撰曲
                    陈小汉(伯牙)·黎骏声(子期)
锺子期【红烛泪】
       郊原荒野寒渚沙洲,极目烟波群峰远岫,
       书窗疏懒,傲世且无忧。
       此一生,只当风流梦醒,冷山雪月仍如旧。
(口白)
           想我锺子期,林泉归隐,侍奉严亲,淡泊都无求。
(吟哦)
       正是山人不解数甲子,青山长绿水长流。
       唉吔,好大雨呀。
俞伯牙【北上小楼】
       夜悄静,觉清幽。伯牙泊舟古渡头。
【老鼠尾(士字序)
       飞絮乱,风雨后,雁阵渐远闻残漏,
       金风飒飒寥廓时已入秋。
       始觉暮寒羁旅动客愁,
       身似浪萍天宇任去留,此刻浅醉弄琴,
       以期逐散心中忧,毋负景色秀。
【二簧慢板】
       弄琴弦,寄意心声,任我低吟,轻奏。
    白雪阳春,知音何处,终是世上,难求。
【合尺滚花】
       咦?何故变异弦声(合)
       又觉琴音战抖(上)
       应有不速人窃听(士)
       深宵到此究何由(尺)
(口白)
           伯牙:岸上何人窃听?
           子期:舟中大人!冒昧,冒昧!请大人不必见疑呀。大人!
子期【长句二簧】
(期唱)
       因聆妙韵起兰舟,
       一曲琴音情万缕,恍闻仙乐,逐江浮,
(弹词)
       若听黄鹂鸣翠柳,忽如神女现高丘。
       又似龙吟惊宇宙,涤然高亢涤轻柔。
(二簧)
       曲寓衷情,惊动寒云,星斗。
       本欲红尘隔绝,却被此玉律,勾留。
(伯唱序)
       你可知曲中喜乐哀愁。
(浪里白)
           子期:知呃!小人略知一二呀。
                     大人方才所弹嘅,乃孔仲尼叹颜加也,谱入咗琴声咯,
(吟哦)
       其词云:可惜颜回都命早亡,
       教人思想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
(口白)
           弹到哩一句,大人便绝了琴弦,都不曾弹出第四句呀。
           伯牙:先生可还记得?
           子期:记得!
           伯牙:请道…
           子期:请听:
(吟哦)
      留得贤名万古扬也。
          伯牙:唉吔!石中有美玉!先生果然是知音。呃…请上舟中一叙。
           子期:哦,多谢!
           伯牙:有请。
           子期:请呀!
           伯牙:有请。
【平湖秋月】
(伯牙唱)
       琴寒指冷在这深宵抹复揉,
       金风里幸有知音伫渡头。
(子期唱)
       我自惭也自羞,扰君清兴已招罪尤。
(伯牙唱)
       何言内疚,敢问名和姓。
(子期唱)
       我这世外樵夫,愧交知音友。
【反线中板】
(子期唱)
       想我锺子期,(伯牙:啊)
       烟雨一蓑,自惭,形陋。
       经卷抛疏,尘封琴剑,只为生计,筹谋。
(伯牙唱)
       羡君脱嚣尘,寡欲清心,长对山明,水秀。
【秋水龙吟】
(子期唱)
       唉你焉能知我喺茅寓瓮牖,
       山野苦寒力耕嫌地瘦。
(伯牙唱)
       岁月流逝去,却惜堤畔柳,
       风吹雨打恨未休。
(子期唱)
       清冷中,宽慰解忧独凭浊酒,
       一醉管他甲子与夏秋。
(伯牙唱)
       你当作骠骑傲然万里游。
(子期唱)
       我心志消惭愿随浪里鸥,
       处乱世,功名抛脑后。
(伯牙唱)
       至令伯乐抱恨疾首,
(子期唱)
       恨似风前——
【反线二簧】
(子期唱)
       絮飘千缕愁丝,难剪断,
       纵有壮志,亦难酬。千里烽烟,
(唱序)
       大地万民历劫,劳瘁贫寒苦交煎;
(曲)
       遍野哀鸿,
(唱序)
       哀漫天风雪厉,灾难濒临正悲痛。
           子期:啊!大人,你可知民不聊生呀!
           伯牙:啊!
(子期唱)
       可奈我生不逢时,才作烟霞,钓叟。
(伯牙唱)
       列国纷争,风云幻变,大地谁主,浮沉。
【反线中板】
(伯牙唱)
       我俞伯牙,
          (子期:嗄!俞大人呀?哦)!
       幼读经书,志在倒悬,解救。
       报国拯民,视为己任,岂意拜相,封侯。
       处湖海之遥,则忧其君,
       吏治不清明,心存愧疚。
       处庙堂之高,则忧黎庶,
       其必先天下,忧而忧。
(子期唱)
       我好比是鲲鹏,羁困池中,
       暗叹壮图,空枉有。
       此际唯有君,一舒抱负,
       更显豪气,方遒。
(口白)
           伯牙:先生,吾欲再弄七弦,未知君你可否释我琴音之意呢?
           子期:好呀!有幸面聆妙韵,是吾平生大幸,
                     求也不得,定必恭听呀。
           伯牙:请多指教。
           子期:恭听、恭听! [奏乐介] 哈哈…
(吟哦)
       美哉洋洋乎,意在高山;
       汤汤乎,志在流水呀。
       伯牙白:哈哈…唉吔!
                        君实为治国良才,伯牙喜遇知音,
                        若能共扶大业, 则为社稷之福,万民之幸。
伯牙【新腔恋檀】
(伯牙唱)
       叩谢苍天解我心忧,
       幸遇良才报国,愿已酬。
       欲八拜金兰,共荣并秀。
           (子期:唉吔,不敢呀)!
(子期唱)
       而令你屈辱我更添羞,
       何期逢君意合缘投。
(合唱)
       锦瑟能共奏,同结拜,
       从今当证弟兄情义厚。
[乐奏:出马牌子]
         伯牙:人来,备过香案!
           内白:知道。
           伯牙:今日喜结金兰,我行年廿八呀。
           子期:我行年廿...七呀!
           伯牙:哦,然则我忝为兄长嚹。
           子期:哦,我自当为弟呀。
           伯牙:好贤弟。
           子期:呃,好贤兄。
           伯牙:好贤弟!
           子期:好贤兄呀!
【诗白】
           伯牙:肝胆相照情不朽,
           子期:义薄云天,万古留。
[散更鸡鸣介]
(口白)
       子期:唉吔,天晓嚹!贤兄,为弟告别嚹。
           伯牙:嗄!贤弟,你要走嗱?
           子期:我要走嚹!
           伯牙:唉!
【山河泪】
(伯牙唱)
       将曙天,要分手!别君依依,惆怅复心忧。
(子期唱)
       花自凋残,月自愁。海角天涯遍地秋。
(合唱)
       啊…悲难解!
(伯牙唱)
       分离之后啊,每见垂柳江头。
(子期唱)
       千里怀思,忆兰舟。
(伯牙唱)
       你茅房影冷年长日久。
(合唱)
       心同悲绪共离愁。
(子期唱)
       此一别!
(伯牙唱)
       欲会再难求,啊…!仿如孤雁唳寒洲。
(子期唱)
       彷如孤雁唳寒洲,唳寒洲!
(伯牙唱)
       魂梦渡关河,思君情万缕。
(子期唱)
       只见波涛戏白鸥。
(伯牙唱)
       云水浩茫,烟雨悠悠。可否、可否!
(子期唱)
       可否相期复聚首?
          (伯牙:就在明年中秋,月圆之夜)。
(子期唱)
       静听江边歌复奏。
(伯牙唱)
       我抚琴一消万古愁。
(子期唱)
       来年且当情深厚。
(合唱)
       时届中秋节。
(伯牙唱)
       酬唱复重游。
(子期唱)
       复重游。
(合唱)
       共君抒怀且醉酒。共君抒怀且醉酒!
                曲终
金风飒飒——
     金风指秋天的风,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飒飒指风声。
涤然高亢——
    古代指音乐节奏急速为“涤”。《释名》说:“篴(制笛的竹子),涤也,其声涤涤然也,通作笛”。笛子最早叫做“涤”的另一出处是《风俗通》:“武帝时丘伸(仲)作笛。笛,涤也:荡涤邪志,纳之雅正也”。
茅寓瓮牖——
    成语瓮牖绳枢,瓮是我们常用的陶制瓮缸;
    牖(粤音:有)——为窗户;
    枢是门脚的转轴。比喻以破瓮作窗户,用草绳系户枢作门轴。
    据此,曲中的茅寓瓮牖代指简陋贫寒之家。
伯牙与子期故事:
    伯牙本姓伯名牙,说“姓俞名瑞,字伯牙”的,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史载锺子期为汉阳集贤村人氏,乡民口耳相传俚词:“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明代冯梦龙编撰《警世通言》,特意到汉阳探源访佚,由于汉阳话“子期遇伯牙”中的‘遇’与‘俞’读音相同,都是去声,便把“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误听为“子期俞伯牙,千古传知音”。伯牙遂成冯梦龙笔下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了。由于《警世通言》影响巨大,俞伯牙之名传之越广,遂以讹传讹。
    俞伯牙从小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他到东海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之从中悟出音乐真谛。伯牙弹琴,优美动听,如高山流水般。虽得许多人赞美其琴艺,但伯牙寻觅多年,却遗憾从没遇到真能听懂其琴声内涵的知音。
    某年,俞伯牙奉晋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泊于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息,云开月出,景色迷人。仰望空中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捧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见一人于岸边桩立。俞伯牙乍惊之下,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高声对他说道:“先生,请勿疑心,我是打柴人,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停下细听起来”。俞伯牙借月光细看,此人身旁放着担干柴,果是个打柴之人。俞伯牙心想:一打柴的樵夫,怎会听懂我之琴音呢?于是问道:“你既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首什么曲”?听了俞伯牙的问话,樵夫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樵夫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樵夫看了俞伯牙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为伏羲氏造”。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樵夫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自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樵夫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时,樵夫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樵夫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为无尽之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的琴声寄意,过去从无人能听懂,而眼前这樵夫,竟然听得如此明白。没想到,此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觅不得的知音。于是问明樵夫名叫锺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锺子期洒泪而别后的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久等不见锺子期赴约,于是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候之良久,仍不见子期到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锺子期下落,老人告诉他,锺子期便是我的儿子,已不幸染病去世。临终前,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锺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悲伤叹道: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后来,伯牙接子期双亲归家侍奉,养老送终。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