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越弱 越暗 越美丽
李淼
弱力的话,当然不是最弱的,就是说现在就是越弱我指的是,那美丽在什么地方,实际上美丽指的是我们非常难以理解这个世界,所以科学上是这样的,越难以理解的东西,越神秘的东西就觉得越美,为什么呢?因为你想去理解,因为它不是我们普通的常识可以解释的。然后你发现后面有非常非常美丽的结构,常识的话你总觉得不是那么美,因为你理解了。那么万有引力我们都觉得好象大家理解了,实际上不对,待会儿我讲一下为什么万有引力为什么没有理解,质子越弱,可是万有引力真的那么弱吗,当然不是,这就是我前面说的,因为万有引力跟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池力最重大的区别之一它永远不可能形成中心,因为万有引力是能量和质量期一起的,没有中心能量,你能量加在一起只能是越来越多,不可能越来越少,跟电荷不一样,就是电荷的话是可以把这个地方,和变成一起,然后形成中性子,这样的话就可以把电池力抵消掉很多,剩下来的话,就不是电荷,直接像我们通常叫做比如电流集聚,什么电视集聚,流(音)集聚,这些东西来相互作用,这样的话,它就弱很多。可是万有引力不是废话,万有引力它是累积的,所以尽管万有引力非常的弱,但是地球又与它质量非常大,这样的话,我们就它的重量,我们身体的体重就是因为地球对我们吸引着。地球对我们吸引的话,地球当然非常大,但是由于万有引力非常弱,所以它对我们吸引不那么强,这样的话,我们才有可能在地球上成长起来,长成身高,1米-2米,1.5米-2米之间这种身高,这种身高实际上也都可以计算,在地球的重力场中,重力加速度每秒每秒,9.8米这种重力加速度计算出来,可以估计出来,我们身高是多少,这个很奇怪,这个大家可以回去做个练习,为什么说,你知道9.8这个数字以后,你可以估算出人类的身高大概是在1.5米-2米之间,我还可以告诉你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就是说我们在地球上走路的话,大概是平均每秒是2米到3米这个速度,如果是径走,径走就不是普通的走路了,就算包括径走也是这样,径走也不会特快,大概也就是每秒大概30米的样子,不可能再快,为什么人类在地球上的径走只能是每秒30米的样子,不能太快这也是很简单的,我给你们说一下,很简单,就用你的常识重力加速度开个平方基本上就是你走路最快的速度,就是用你的腿上乘上重力加速度开个平方,所以我就说,虽然万有引力非常的弱,但是和我们日常生活很有关系。还有一个跟我们星空有关系,这个说来话长,他感觉到人类,想起来关于我们人类的事情,有两件事情最让我们不可思议,人类敬畏感的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力,我们这种道德力,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头顶看到的星空,我大概讲了地球是一个万有引力绑在一起,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面,是万有引力绑在一起的,包括我们前段时期神舟升空,天宫一号,实际上在同步轨道上面,同步轨道同样也是有万有引力所导致的,所谓同步轨道全在我们头顶看起来好象跟着地球一起动,基本上没有。但是它实际上是跟万有引力非常有关系,感到王亚平在太空站做那种没有重力的实验非常有趣,那个时候确实重力消失了以后,在没有重力的情况下自然的规律是什么样的,我觉得非常好玩,我举个例子,你会看到她最后一个实验就是拿了一个用塑料口袋放了很多水带进去,然后她从水里面,大概有那么大的一个铁环,不知道有几个人看过当天的视频了,央视大概10点左右,然后水由于张力会吸附在这个上面,这个是在没有重力场它也不是这样的,因为这个是水的特性,它跟重力没有关系,可是在没有重力场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就是你摆一摆这个水它这个水膜不会破,在重力场中,那么大一个东西水膜是不可能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水膜是有重力的,由于有重力,它的重量克服了它的水的张力,使得水膜不可能形成,所以我们小孩吹肥皂泡的时候,肥皂泡是由于加了肥皂以后,它的水的张力变大了,所以肥皂泡可以形成,我们都有这个经验,我们小时候都玩过,可是到了太空里面,由于没有重力,你会发现不用肥皂泡,普通水就可以形成那个膜,然后王亚平就是给膜里面注水你会发现非常有趣的是,这个膜还不会破,然后它会变厚,最后变成一个球状,变成球状这个事是比较尤其,我今天讲一下,我今天发散开来讲,不是讲个专题,我就讲讲跟陆地基本规律有关的事,后来我会谈到文学和艺术,完全发散性的讲我希望今天讲的东西跟以前的专家不一样,那些专家太学术,我回到这个话题,就是当王亚平把这个水注入水膜的时候,这个水膜非常的厚,慢慢慢慢变圆了,为什么是这样,这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在没有重力场中的情况下,一个水变圆,而且任何液体都会变圆,原因非常的简单,还是跟张力有关,水表面它有张力,那么张力使得如果你的水的表面面积越大,他耗的能量越大,你比如说我要把一个水膜拉长,或者说橡皮筋也有张力吧,我要把橡皮筋拉长了,这个橡皮筋做功,同样也是如此,当一个水膜变圆的时候,它的面积越大,那它耗的能量越大,那我们知道有个基本,物理里面有个能量的原因,就是说能量,所有的物体去,喜欢趋于能量最低层(音),所以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文化并不容易证,但是可以证,高中生证明数学问题是一个非常需要动靠脑筋一个问题,但是高中生可以证明,就是给定一个固体体积的东西,请问它的表面积最小的时候是一个什么形状,答案是球状的,所以我刚才综合我说给定一个固定的体积,它的表面积最小的球状再加上表面积最后的时候,能量最低,所以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无论它的体积多大,他一定是一个球状的,非常有趣的,你看到王亚平那个水,因为我是发散的讲,就讲讲重力的情况。那么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一件事,就是阿基米德定律,在重力的情况下,阿基米德定律为什么有,我给大家复述一遍,就是说我们为什么可以游泳,船,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很简单,阿基米德定律告诉我们,说如果你有一定的体积在水里面,你得到的浮力将等于这个体积水的重量,所以如果你的比重超过水你就沉下去,如果你的比重轻于水你就浮上来,气泡在水里面,气泡里面是空气非常轻,所以它的浮力大于气泡的重量,所以气泡一直肯定要朝上冒,会看到水里面,当然烧开水一定一这样的,你钓鱼的时候经常发现气泡朝往外冒,可是王亚平这个实验非常有趣,你注意到没有,她把水,空气的气泡打到水里面去,你会发现这个水气泡固定在那儿,问是什么原因,同样是因为没有重力的原因,当没有重力了以后,水里就没有浮力了,所以气泡呆在那儿不动,王亚平讲展示的时候,就是在没有重力的情况下,物理定律是什么,那这个实际上我们高中生都应当知道的,就是你学的高中定律里面你可以推出来。
我再回到星空上面来。我们头顶的星空非常灿烂,同样这些所有的非常漂亮的一些东西,比如太阳,我们的地行星,像地球,木行星,像木星是气体,所有这些东西都跟万有引力有关,他们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叫做半人马座,我不知道有人读过(10:41)《三体》没有,他的科幻在半人马座里面(10:47),离我们大概4.2光年,这是我们离我们最近一个恒星,你可以计算出来,通过万有引力计算一下,确确实实在银河系里面,恒星的平均距离是15光年,这也是万有引力定律,这个非常有趣,万有引力可以帮你做那么多事,同样计算一下,这个是比较困难的计算,这个是要由专家来算,就是一颗银河系能包含有多少颗恒星,这也是万有引力起作用,答案就是2000亿到3000亿颗,我相信多数人不知道这个事情,3000亿颗-2000亿颗,我们经常会说,什么星术下凡,太白星,什么星,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有它的道理,因为确确实实银河系里面包含的星的数量,有可能是地球上存在有活过所有人类的,我们在地球上的人口只有70亿,可是银河系里面有2000亿-3000亿,到底有多少亿颗,专家没有数清楚,非常难数,我只能告诉你2000亿到3000亿颗。宇宙有多大,这个是大家喜欢问的问题,这个好答,同样这也是万有引力定律所决定的,所以你看越弱的话,你别看它弱,它决定很多重要的东西,我刚才说的,比如说一颗恒星大概有多大,一颗太阳有多大,一个星系有多大。下面问宇宙到底有多大,大部分学过辨别唯物主义论的人说宇宙是无限的,无限是没有办法证明的,那我只能说我们观测到底有多大,这个是可以告诉大家的,我们观测的宇宙里面大概有一千亿个银河系,一千亿银河系,你可以想象宇宙多大,非常之大了。再想象一下,给大家一个尺度,一千亿个银河系宇宙到底有多大,那我们刚才说了,我们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离我们大概是4.2光年左右,听起来4.2很小一个数字,那你算算,就是前天吧有一个科学新闻说,(13:21),就是美国(13:22),这个一号,云者一号(音),它是以宇宙,超过宇宙第三速度跑出去的,宇宙第三速度可以跑出太阳系的,就是可以脱离太阳的万有引力的束缚。那它跑了36年以后还在太阳系里面,有人问我为什么,我说很简单,这件事情非常之简单,但其实也没有那么简单,我当然以最简单的方式回答他,我说通常我们认为银河系的边界是大约是两个恒星之间距离的一半,那么两个恒星之间的距离我前面说过了是4.2光年,大概就是两光年,两光年有点夸张,实际上太阳系的边缘大概有一光年,就是有一个叫做奥特星云,奥特星云里面有很多小行星所组成的,就是有一些就是小石块,当然我们说小行星可能就是小石头,这个离我们有多远,大概是一光年,它还在太阳系的范围之内,这个东西奥特星云都是围绕太阳转的,一光年,他你就算算一光年是多远,比如我们讲云者一号以每秒走30公里来走,它应当是越小30公里,每秒30公里的光速是什么概念,光速是每秒30万公里,那换句话说,它的速度只是光速的一万分之一,那么如果太阳系有一光年,那么它以万分之一的速度来走,他是不是要走一万年,所以我就告诉大家,宇宙的空间是不可思议的广大。就是像云者一号的速度它要走到奥特星云,它需要走一万年,可它目前才走了36年,一万年已经超过我们人类的文字历史,我们知道起码在中国三秦五世只有三四千年,所以说我们中国的灿烂的文明那么长时间,还要比云者一号走出太阳系时间还要短,所以你想想空间有多大,好象回到我们刚才说的宇宙有多大?宇宙有多大不可能有两个答案,就是说宇宙大爆炸,我们都喜欢讲是137亿年,当然今年3月21日欧洲的普朗克欧空局的普朗克卫星做的实验的资料传回给我们,科学家分析了两年的时间,得到的结论是,不是137亿年,是138亿年,就是多了一亿年,138亿年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138亿年以前我们宇宙在刚刚诞生,这个标准的大爆炸是说宇宙是产生与一个大爆炸,在大爆炸发生的时候,宇宙是非常非常小,非常小,与我们的手机差不多大,真的是这样,跟我这手机尺度差不多大,或者比它略小一点,在138亿天宇宙就是这么大,那么它开始就是像发面包一样,它不是真正的像大爆炸不是像我们地球上的这个爆炸,就是一个炸药包爆炸,炸药包爆炸是从中心的一点向外跑,而宇宙大爆炸不是这样的,宇宙大爆炸是每一点都是中心,有点像发面包,当你在烤箱里蒸面包的时候,面包膨胀不是以一点为中心,每一个点都在向外走,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都在拉大,所以它是实际上是均匀的在跑道,大爆炸是这样的。所以在138亿年前,宇宙诞生了大爆炸,是我们看到第一缕是宇宙爆炸之后的38万年前发出来的,为什么呢,因为一开始爆炸的时候,宇宙处于一个致密的状态,它相当于一个原始汤,这个原始汤是不透明的,然后当宇宙膨胀了38万年以后,宇宙就变成透明了,就像水一样,就透明了,当然后来就是比水还要透明,因为它几乎是真空了。所以我们看到第一率光是38万年,这也就是所谓的卫星背景辐射,大家实际上,你要打开电视机,如果假定信号不好,你看到电视机里面雪花的话,那个电视机里面的雪花大概有一百万分之一是宇宙第一缕曙光,就是爱信不信反正是这样的,所以宇宙在诞生以后38万年的时候剩下来那个微波辐射,剩下来一部分在你的电视机里面大概占了1%,真是这样,所以当我们说宇宙虚无缥渺的时候,它也没有那么虚无缥渺,实际上在你日常生活里面你是可以看到的,只不过你不知道而已。
那我们再回来,看宇宙大爆炸。很多人包括上次欧阳致远(音)先生肯定都搞错了,就是我跟他一起在央视10号做了一个太空梦,中国梦,当时没有直播,因为这个你们知道央视的节目都要拿到中央部审的,前段时间他们做了一系列的太空探索的节目,都被蔽掉了,原因就是你们专家透露出了一些话有可能是机密,所以我们知道上次做了太空梦,中国梦,是不是能够播出来,我希望能够播出来,这个是一个中学生节目,实际上在我们神舟升天之前做的,那么欧阳致远现在也知道宇宙大爆炸发生在138亿年前,但是他不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然后有一个人说,宇宙的半径应当是400多亿光年,其实基本上是130亿年的三倍,欧阳先生说,这很奇怪,他说光不是从138亿年发过来的嘛,那它走了138亿年,宇宙只能这么大,怎么会400亿光年,为什么是三倍,很简单,举个例子来说,有一个人,比如你们从那儿向我跑过来,你出发的时候,肯定你这个地方离我这儿大概比如说7、8米,当你跑过来,当然就是你是从7、8米这个地方跑过来的,可是宇宙在膨胀,所以在坐在椅子的时候,多你跑的时候这个椅子是往后退的,懂我的意思吧,所以当你跑到我这儿的时候,这个椅子已经退到了十几米以上,所以宇宙的半径是400多亿年,是这么来的,所以很多人得到一个错误的概念是这样的。
我把越弱已经讲的差不多了,已经半个小时了。下面我就会快一点。
越暗是这样的,刚才主持人说我要讲暗物质,实际上我不是讲暗物质的,我要讲越暗是讲我们宇宙的成分,当我们说我们宇宙成分的时候,我们是在指能量,或者是质量,按照爱因斯坦理论的话,能量就等于质量,质量就等于能量,这两个字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它有一个著名的公式就是能量=质量×光速的平方,或者讲E=NC平方,所以能量跟质量是一样的概念,我们今天讲。在这个图上面我们看到的呢有三种组合,实际上其实大概应当有四种组合。另外一种组合就是我刚才讲的,你在电视机里面可以看到雪花一部分,那个组分非常少,虽然你能看到,可是因为它是光嘛,光非常轻,所以说它只占我们宇宙组分的万分之一,所以我们今天不讲这个。其实我今天这个图已经过时了,这个是老的图,老的图说我们宇宙里面能量最多的部分不是我们看到的物质,不是我们看到地球上的物质,太阳的物质,也不是银河系,也不是更远的其他星系,而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叫做暗能量,这个暗能量,大概占了宇宙能量组分的75%,当然这个后面第二位数字不一定准,不同的时间给出不同的数据,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天文学测量,因为它是在那么大的尺度上,我们刚才已经说了,天文宇宙半径是400亿年这么大,所以测出来当然不会那么准,就是跟你的实验有关,所以75%这个数字大家别相信第二位数,70%左右差不多,有人会说68%,有人会说72%、73%,都对,为什么都对呢,因为你不知道到底时间是多少。暗物质是什么,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到现在科学家要捕捉到一个暗物质的例子,没有捕捉一个,如果捕捉到一个这个人一定会获诺贝尔奖的,那么同样也是在今年的上半年4月份,丁肇中先生引导的AMS探测器,AMS实际上叫做磁谱仪吧,它是放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大概花了20亿美金,实际上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不是太多,因为我们可能一个科技馆没那么大,鸟巢有那么多,他花看了几年,然后看到了一些现象,这些现象有可能是跟暗物质有关,但是现在没有结论,为什么说没有结论呢,原因就是这个现象他是一些正电子和负电子的超出,大家都知道,我们看到通常是物质,就是地球上,比方我刚才已经说了半天了,质子、中子,电子这些都是物质,还有一种叫反物质,也有反质子,质子带一个正电荷,反质子带一个负电荷,它的电荷跟电子一样大小,但是它的质量跟质子一样大,就比电子要重了两千(25:24)。同样反物质里面有反电子,实际上就是正电子,他带正电荷,丁肇中先生的组,实际上他们有上百人的组,看到正电子也看到负电子,这个很奇怪,因为在地球上通常看不到正电子,那么就问这个正电子哪儿来的,有一种可能就是我们一种未知的物质,它之间相互湮灭,它湮灭的几率非常非常小,但这个我就不解释为什么它几率非常小的原因,它必须小,否则暗物质早就不存在了,早就变成正负电子类了。所以他们认为这可能就是暗物质互相之间湮灭得到的正电子,就我们地球上看不见的。可是天体物理学家有一个竞争的理论,这个竞争的理论是说,实际上虽然正电子很少,但是在中子星附近由于一些其他的相互作用,比如宇宙射线,打到上面去了,也会产生正电子,这些正电子带中子星附近,它受到中子星磁场的相互作用,它会变得能量很高,所以能量会加速,因为丁先生看到的东西谁的能量增高啊,正电子数越来越多,这是很奇怪的事。天体物理学家有另外一个解释,中子星也会,但是这个时候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因为中子星在天上它不是到处都有的,就像我们看天上的星星一样,它是一个一个的,那你就不用很聪明的人说,那我很简单,我就看看这些正电子从哪儿来的,从固定一个点来的,那就可能是跟中子星有关,它如果说天上所有的方向都有,那就可能跟中子星没有关,所以你就会想到这么一个点子很简单,到底是暗物质,还是中子星来的,可是有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就是说银河系里面有磁场,到处都有,非常弱,但是由于银河系非常大,我们刚才已经解释了,银河系很大,云者一号要跑一万年才能跑到太阳系,更别说银河系了,所以说银河系很大,这些正电子在这个磁场中跑了很多很长时间以后,它的方向就变掉了,它不见得从中子星那个方向来,它可以从任何方向来,这个事情就很麻烦,所以科学家就没有办法说,你看到的正电子就是从中子星来的,所以确实看到各个方向都有,所以我们还不能肯定就是,丁先生他们那个组看到的正电子到底是中子星来的,还是暗物质湮灭来的。所以现在没有结论。
什么时候有结论,有一种可能就是说,你突然会发现,当正电子向上升的时候,突然到一个地方掉下来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肯定是从暗物质来的,因为还是爱因斯坦的指针北向原理,很简单,因为暗物质的质量是有限的,但是它可能是任意的,它是固定的,所以它暗物质湮灭的,它辐射的电子它只能低于这个能量,不能高于这个能量,所以一旦高于这个能量,这个电子能量就会掉下来,就会变少了就没了,所以我们在隔几年看,如果丁先生的实验说,正电子超出,电子能量突然掉下来,那就是说他们间接的探测到了暗物质,还是间接的,不是直接的。
好,回到那个话题,当我们说宇宙里面有暗能量暗物质,这些赞同数96%左右,剩下的4%-5%才是我们平常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就是我们地球上都是通常的物质,太阳是这样的,银河系你看到的,你肉眼看到的,包括望远镜看到的都是通常的位置,而你通常你用肉眼望远镜都看不见的,包括射电望远镜都看不见的,是暗物质和暗能量,所以我为什么说,越暗的确确实实我们的宇宙,是由黑暗的视力所主导的,就是平常看不见的东西主导的。
这个地方我们就给大家看一个宇宙在很大的尺度上面一个结构,看到一个像狮状的一个结构,这个结构我们可以通过超级计算机把它重复起来,就是通过万有引力和暗能量,暗能量是斥力,不是万有引力,暗能量提供的是万有斥力,我刚才没有时间仔细介绍,就是它提供的就是相互排斥的力,那么把万有引力和万有斥力加起来,这个天文学家可以在超级计算机里面模拟我们宇宙的结构,这是模拟出来一个形状,然后在通过,当然这个我画出来的结构是不包括暗物质,只是可见物质,暗物质就是明白可见物质之间,然后跟观测一比发现非常像,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用的万有引力,我们用的暗能量和暗物质都是对的,如果你把暗能量减少到5%,甚至50%,把暗物质增加到70%,然后你看到的图就不是这张图,然后你观测对比就对不上,所以说按我们说,宇宙里面有暗能量和暗物质是有道理的,就是我们通过结算得出来,跟观测是一样的,当然这只是证据之一,不是所有的证据,这边是给暗物质另外一个证据,这个证据是这样,就是有两个星系团,不是星系,是星系团,星系团是由星系组成的,比如我们的星系所在的星系团,比如说我们有仙女座大星云,这些都是跟我们星系类似,跟我们银河系类似的银河系,而且还有人预测,银河系跟仙女座什么时候撞起来,这有可能,但是我们有生之年看不见。同样的话,星系团之间也可以碰撞,这个图就是给所有的星系团碰撞一个图,这个图直接告诉我们暗物质是存在的,当然我们用肉眼看不出来这个图,为什么说,有暗物质,因为你看到的都是可见的物质,为什么说暗物质存在,你看到可见的物质,实际上物理学家是用,因为你看上面很多亮点都是一个星系,不是星系团,是银河星系,跟我们银河系一样的星系,你看它有的是圆的,有的是扁的,有个是扁的,它不是天生就是扁的,而是经过万有引力最弱的力,通过它的光,它变形了,因为万有引力对光也有作用,就是光在万有引力上它会变形,它会弯曲,变形了以后,那我就可以通过这个东西计算我们看到这张图的引力场,我们会发现这个引力场包括我们看到的可见物质的万有引力不一样,什么原因,那就是有暗物质,可是你不是说,物质跟暗物质在一起的是伴身的,因为通过万有引力,有物质的地方必有暗物质,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暗物质分布和物质不一样呢,这个就好解释了,当两个星系团碰撞的时候,就是可见物质之间除了万有引力,它还会有其他的相互作用,所以它就不太容易通过,可是暗物质力,除了万有引力以外,它就没有其他相互作用力了,或者其他相互作用力非常弱,它就容易通过,所以通过这个图就可以分析出来,暗物质跟可见物质它的分布是不一样的,就说明暗物质是存在的,这是另外一个天文学的证据,不是说直接观测到或间接观测到的,那么当然我们就讲美丽这件事。当然这个说来话长,就是,为什么说越美丽,当然我前面已经说过了,这些暗的东西,弱的东西实际上是最深刻的东西,我后面还会讲到,如果有时间的话,为什么说弱的东西是最深刻的东西,所以才越美丽,暗的同样也是,它最深刻,就是为什么宇宙里面会有暗物质,为什么宇宙里面会有暗能量,可能到现在还没有理解,是世纪之谜可以这么说。所以说它后面一定有非常非常深刻的原因,我们没有理解,所以我说越美丽,这张图完全是为了好玩,但是它也不完全是好玩,它是有哲学原因的,就是说人类为什么存在,这件事情我们不知道大家听说过,人择原理,人择原理是这样,我讲一下,人择原理最早产生的时候,回答地球为什么离太阳那么远,一个天文单位相当于,光从太阳走到地球大概要8分多钟,人择原理就很简单回答,没有奥秘,就应当8分钟,否则的话人类有不会存在,你要说,你把人类移民到星星上去,你很快就热死了,然后到夜里面很快就冻死了,因为它没有大气嘛,它不能把热保留起来。我们为什么说白天没有热死,因为我们离太阳比较远,夜晚我们没有冻死因为有大气,它把热量保存在这儿了,没有大气很快就散出去了,所以就是说,地球如果是太近了太远,我们人类就不会存在,所以呢,你就别问地球为什么那么远了,因为你都不存在,你就没法问这个问题了,这是人择原理。那么我们可以把人择原理推广到宇宙里面,就是说为什么宇宙里面有70%的暗能量,20%的暗物质,那么我前面已经说过了,天文学家也用电脑模拟过,如果没有那么多的东西,宇宙这个大体的结构形成不了,或者形成之后也不是这样的,假如说我们宇宙里面暗物质太多,物质太多,那你会发现,当太阳出生之前,所有的恒星都已经变成黑洞了,那所有的恒星变成黑洞,那我们人类怎么可能产生呢,因为我们需要能量的呀,黑洞是不发光的,所以暗物质和物质不能太多,同样说暗能量不能太多,因为暗能量是斥力,如果暗能量太多,比如说假定说暗能量占99.99%,那我们在一百多亿年以前,我们的恒星和星系就不可能形成,当然也不会形成黑洞,它形成不了,那同样也就不会有人类,所以人择原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粗略了,它没有严格,它粗略的解释了为什么宇宙里面有那么多暗物质,有那么多暗能量,而且我们也是这样来说,虽然我自己不太相信这个原理,我们宇宙是这样,是因为我们人类存在,所以我再重复一下人择原理是什么意思,人择原理是说我们宇宙里面很多很多你认为很悬的东西,比如电磁相互作用那么强,万有引力那么强,暗物质和暗能量那么多,你认为很悬的东西实际上都跟我们存在有关系,所以人择原理有一个好处,就是有些东西解释不了你就不解释了,就跟地球太阳的距离一样,你就说,如果宇宙不是这样的,那我们人类就不会存在,那人类不会存在,你就不会问这个问题,那么也许宇宙可能不仅一个,还有很多其他的宇宙,有宇宙之外,或者宇宙边缘上还有其他宇宙,它不是这样的,肯定里面,那个地方没有智慧生物,所以它就不会问这些问题,当然我们越美丽不是这个意思,我们越美丽就是我,人类万物之灵还是最漂亮的,它的存在是需要很多条件,所以我们应当珍惜我们的存在,不是说我们隐隐约约存在的,它确确实实需要很多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