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绘园探佚

(2009-09-03 09:39:35)
标签:

冒辟疆

水明楼

修禊

如皋水绘园

冒氏

杂谈

分类: 个人喜欢

文/沈新林

  苏北如皋是一座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的古城,其历史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县名便出自《春秋左氏传》“昭公二十八年”的“御以如皋,射雉”,故亦称雉皋。而营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冒氏别业水绘园,则因冒辟疆与董小宛的栖隐而名声大噪,成为如皋文化史上最为耀眼的闪光点。这所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园林新近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不仅增加了她的知名度,而且赋予其全新的文化意义。因而,对其景观建筑、以及文化内涵进行探寻极有必要。

一       

 说到水绘园的影响,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有人认为,如皋水绘园也是大观园的生活原型之一,这话有一定道理。众所周知,“五四”运动前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称旧红学,旧红学又分索隐派、评点派、评论派。而索隐三派中影响最大的是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该派认为,《红楼梦》是叙写清世祖福临与秦淮名妓董小宛的爱情故事。这一说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董小宛居住过的水绘园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有其相似之处,这是水绘园名闻遐迩的主要原因。        遗憾的是,对于水绘园的景观、建筑、布局却鲜有记载。清代与民国时期修纂的《如皋县志》均语焉不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88年7月出版的《如皋要览》之“名胜古迹.水绘园”条目云:

                      水绘园,位于县城东北隅,国内名园之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如皋冒氏九世祖冒一贯别业,后为明末四公子冒辟疆及其爱妾董小宛栖隐处。现水绘园包括水明楼、雨香庵两处建筑群。水明楼为1758年(清乾隆二十三年)邑人汪之珩所建,其名取自杜甫“残夜水明楼”句,寓凭吊冒氏,缅怀古水绘园之意。雨香庵在其西部,为宋朝曾文昭公读书处——隐玉斋故址,清初重建,更名雨香庵。西院内有800多年古桧一株,习称“六朝松”。东临洗钵池,宋尊宿洗钵于此得名,与如皋人民公园隔池相望。这里记载了水绘园始建时间为明万历年间,创建者为冒一贯。园内建筑有水明楼、雨香庵。景观有六朝松、洗钵池。虽然所记简略,但毕竟交代了水绘园的沿革变迁,以及主要建筑景观,有助于对水绘园的探索。     

        如皋历史文化名人冒襄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万历为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他在位四十八年。“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水绘园可能创建于冒辟疆生前。而水明楼并非水绘园中原来的建筑,而是清乾隆中叶邑人为凭吊冒氏,缅怀古水绘园而建,此时冒襄已逝世近七十年。建于隐玉斋故址的雨香庵为清初重建,亦非水绘园中的原物。唯洗钵池属自然景观,虽历经沧桑,而称谓依旧。六朝松相传有八百多年树龄,为南宋文昭公曾肇手植,乃落地盆景,自是水绘园中最古之物,比水绘园要早四百多年。        难道饮誉四海的水绘园只有这几处景观吗?令人心生疑虑。那么,水绘园究竟有哪些景观建筑呢?这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

二       

 笔者原籍如皋,一向心系如皋的建设和发展。为了探索水绘园的庐山真面目,特别留心清代的史料笔记。也许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在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中发现了一条关于水绘园的资料。该书卷十《虹桥录上》第二十二条云:        冒襄,字辟疆,号巢民,如皋人。……以明经用为司李,不就,以节气尚。与陈定生、方以智、吴次尾善,称“四公子”。家有水绘园。园有逸园、梅塘、湘中阁、洗钵池、玉带桥、寒碧堂、小三吾、小浯溪诸胜。乙巳春,文简有事如皋,与邵潜、陈维崧、许嗣隆、毛师桂修禊于是。歌儿紫云捧砚于湘中阁。杜浚后至,不及会。

      李斗是江苏仪征人,家居扬州,他根据“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积三十年时间陆续写成《扬州画舫录》。他在该书自序中云:“斗幼失学,疏于经史,而好游山水,尝三至粤西,七游闽浙,一往豫楚,两上京师。”且与当时才俊阮元、焦循、汪中、凌廷堪、黄景仁等往还。据此可知,他极有可能游览过水绘园。故所记当属可信。为了验证这一记载的真实性,我又找到了两条旁证。

      上引材料中的文简,是清初大诗人王士祯,他是冒辟疆的契友。我按图索骥,发现了王士祯的相关记载。一条见于王士祯《香祖笔记》:        余康熙乙巳春将去广陵,偶以公事去如皋,冒辟疆约余修禊水绘园别业。        另一条见于王士祯《池北偶谈》下册,“杜于皇语”云:


                    康熙三年,余与杜于皇浚、陈其年维崧辈同在如皋,修禊于冒氏水绘园,赋诗。或问杜:“阮亭诗何如?”答曰:“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又问“君诗何如?”曰:“但觉高歌有鬼神,谁知饿死填沟壑。”        这三条材料说明,王士祯、杜于皇、陈其年在如皋水绘园修禊赋诗,实有其事,不容置疑。不过,康熙三年为1664年,岁在甲辰,而在《扬州画舫录》与《香祖笔记》所记康熙乙巳,为康熙四年,1665年。两说相差一年。或许是两说并存,王士祯与杜于皇连续两年修禊于水绘园。以前一说可能性较大。但不管哪一说,都不影响有关水绘园记载的真实性。       

        这样,我们可以基本肯定,水绘园至少包含逸园、梅塘、湘中阁、洗钵池、玉带桥、寒碧堂、小三吾、小浯溪等景观、建筑。       

      下面我们再根据见闻所及,推测各个景观建筑的具体内涵。        逸园:水绘园的园中园。小巧玲珑,花木扶疏,竹叶萧萧,加之盆景点缀,四季常绿,异香四溢,或为散步健身之所。   

      梅塘:顾名思义,有梅有水。或为鱼塘,塘水碧透,清澈可鉴,中有游鱼戏水,三五成群,时隐时现。周塘梅树成行,春风一度,清香可掬。贤主嘉宾或观赏游鱼,或垂钓取乐,悠然自得,有超然物外之趣。       

      湘中阁:为书房兼会客之所。当年主人冒辟疆与王士祯、杜于皇、陈其年辈于此赋诗会友,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歌儿紫云捧砚于湘中阁”,说明这是冒辟疆的书房。     

      洗钵池:据传:“宋尊宿洗钵于此”,故名。其得名在水绘园创建之前。其面积不大,为园中小池,可容二三舴艋小舟徜徉其上,划船戏水,追逐玩乐,诚为趣事。当初这个洗钵池或取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之意 ,因此极可能与冒辟疆与友人修禊有关。修禊 ,即三月三日祭水消灾,文人因之聚会游戏,赋诗言志。历史上最大的莫过于王羲之等人的兰亭盛会。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法史上的绝世珍品,又将文人修禊的传统发扬光大,流风余韵远播后世。冒氏与友人步武前人,自在情理之中。     

      玉带桥:横跨于玉带河上的小桥。玉带河为如皋城的城河,东西流向,经东门向北流至东水关,穿过水绘园。玉带桥远观如轻盈的飘带,又凌架于玉带河上,桥名双关,耐人寻味。     

      寒碧堂:  或为冒氏家班女戏的演出排练场所,初为书房。冒襄于崇祯三年(1630)、六年(1633)、九年(1636)、十二年(1639)四次赴南京乡试皆名落孙山。其间心中郁结,牢骚满腹,酿成《寒碧孤吟》诗集,陈继儒《寒碧孤吟序》作于乙亥正月,为1635年。可知诗集成于第二次乡试失利之后。诗集名以“寒碧”,显系书房。冒襄长子冒禾书有《寒碧堂稿》传世,亦可见“寒碧”之内涵。       

      小三吾:据《如皋要览》之十九《文化艺术》中《群众文化.如皋人民公园》记载:“有古城垣东水关遗址、中山亭、小三吾亭、照影堂、洗钵池等。”可见小三吾亭与照影堂、洗钵池同为古迹,而小三吾可能为一个亭台。另,如皋籍文化名人冒广生(1872-1959),字鹤亭,光绪甲午举人。不仅著有《冒巢民年谱》,而且有《小三吾亭诗.文.词集》、《小三吾亭乐府》、《小三吾亭词话》,可见,小三吾亭为冒氏水绘园的标志性建筑,故用以名书。       

      小骞溪:小溪名。连接梅塘与洗钵池,通玉带河。小三吾亭则矗立于水边,溪名小浯与小三吾暗合,可觇知当初命名之用心。又,浯溪在湖南永州府祁阳县西南,北入湘水。唐元结爱其胜异,遂家溪畔,名曰浯溪。并作《浯溪铭》,且筑台曰鷡,亭曰唐亭,所谓三吾者也。可见冒氏水绘园小浯溪明显是步武前贤,其用心不可谓不苦。由此可确证,小浯溪与小三吾为一组相互关联的景观。

      一溪一亭,小亭翼然临于溪上,小溪则从亭下流过,飘然而去,汇入玉带河。三吾实为拆字法,暗合浯溪之名。水绘园内的景观建筑尚不止上述八处,至少有六朝松和雨香庵,这两者均与南宋曾文昭公有关。据传,六朝松为其手植;雨香庵是在其读书处——隐玉斋故址重建起来的,时间在清初,或为冒辟疆为纪念曾文昭公而建。现存水明楼建于冒辟疆身后,系仿效扬州水明楼而建。《扬州画舫录》卷六《城北录》第二十八条:“西园曲水”云“即古之西园茶肆,张氏、黄氏先后为园,继归汪氏。中有濯清堂、觞泳楼、水明楼、新月楼、拂柳亭诸胜。水明楼后即园之旱门,与江园旱门相对。今归鲍氏。”“水明楼本杜工部‘残月水明楼’句而名之也。图志谓仿西域形制。盖楼窗皆嵌玻璃,使内外上下相激射,故名。联云:盈手水光寒不湿,入帘花气静难忘。”       

      此外,水绘园中或有流觞曲水。古人修禊,祭水消灾,“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在茂林修竹之下,有弯曲的小溪,修禊者分坐溪边,把盛酒的杯子放在流水的上游,任其顺流而下,停在谁的前面,谁便取而饮之。或边饮酒边赋诗,不失文人雅趣。王士祯几次修禊于水绘园,故此景观不可或缺。

三       

如皋水绘园名扬海内外,许多名流不远万里,慕名游览。那么其文化蕴涵与其魅力究竟何在?  

      首先,水绘园曾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化巨子冒辟疆与秦淮名妓董小宛栖居之地,演绎了凄艳动人的爱情佳话。冒辟疆与归德侯方域、宜兴陈贞慧、龙眠方密之并称“明末四公子”。他们是在金陵声讨魏忠贤阉党余孽阮大铖的复社领袖与中坚人物,加之冒辟疆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又精通音律,长于书法,诗文俱佳而享誉文坛,深孚众望。而董小宛名列“秦淮八艳”,与柳如是、李香君、卞玉京、顾横波等同气相求,如同姐妹,且多结交复社名流,为世人所重。因而董小宛归嫁冒辟疆不仅是才子佳人的结合,更是政治上相互钦佩,道义上相互扶持的必然归宿。他俩的爱情一开始便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在明清易代之际,他们忠于明室,矢志抗清,与奸党马士英、阮大铖之流进行坚决斗争。唯此,冒辟疆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受到世人的喜爱而流传不衰。       

      早在崇祯十二年(1639)初夏,辟疆应试南京,经好友吴应箕、方以智、侯方域推荐,知小宛才色为一时之冠。而小宛亦闻辟疆为当今高名才子,负气节而又风流自喜,于是相互钦慕不已。然而好事多磨,冒辟疆下第访董,小宛又挈家去苏州居住。他游至吴门,又屡访不遇。直至崇祯十五年(1642),冒辟疆过吴门,偶逢董姬,此时小宛贫病交加,坚决要求随冒氏从良。考虑其乐籍和逋累,冒氏未敢贸然答应。八月初,小宛只身雇舟由苏州沿江而下,历尽艰辛,抵秦淮静候冒氏出闱。八月十五,聚首于桃叶盛会。后来冒辟疆深情回忆道:     

                秦淮中秋日,四方同社诸友,感姬为余不辞盗贼、风波之险,间关相从,因置酒桃叶水阁。时在座为眉楼顾夫人,寒秀斋李夫人,皆与姬为至戚,美其属余,咸来相庆。是日新演《燕子笺》,曲尽情艳,至霍华离合处,姬泣下,顾、李亦泣下。一时才子佳人,楼台烟水,新声明月,俱足千古。今思之,不异游仙枕之梦幻也。       

      后来小宛在钱谦益的帮助下,终得归嫁冒氏。复社同仁纷纷赋诗作画以表祝贺。九年之间,水绘园中,两人相亲相爱,患难与共,风雨同舟。后董小宛不幸早逝,年仅二十七岁。辟疆肠断欲绝,撰《影梅庵忆语》,洋洋万余言,追忆痛悼,情溢词外。后人把水绘园与冒辟疆、董小宛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水绘园是这一传奇式爱情的见证。     

        其次,水绘园是明末清初苏北地区的文化活动中心。不仅孕育了一批如皋籍的诗人、词人,而且吸引了扬州、通州等地的名流才俊。一批聚集在如皋水绘园冒襄周围的词人、诗人形成了一个“水绘园群体”。严迪昌《清词史》云:        据乾隆丙戌三十一年(1766)如皋汪之珩编的《东皋诗存》附录的《诗余》二卷核计,如皋一县,顺治、康熙之际有词传世的就有三十人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冒襄的子弟或亲属后辈,而且与大江南北的词人交往频繁,特别是与广陵地区的作家联系紧密。“水绘园”词人群既是个独立的群体,又是广陵词坛重要的一翼。     

      当时广陵一地聚首如皋水绘园的词人有:清初被黜州牧吴绮,罢归的县令陈世祥,散逸名士宗元鼎、黄云,故老耆宿邓汉仪、徐石麟等。“群集于此的本邑或外来的词人们各以独擅的艺术面貌会合相处,这种文学现象的出现并在一个时期内和谐地存在,应该说正是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        其实,早在明季董小宛归嫁冒辟疆之时,便有杨龙友、方以智、郑超宗等一批名流,前来畅游水绘园,饮酒赋诗,祝贺新婚。而当年唱酬于水绘园的外来诗人中最负盛名的是王世祯、陈其年、杜于皇等。     

      王世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次年授扬州推官,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清初著名诗人,论诗标举神韵,创“神韵说”。他是继钱谦益、吴伟业之后的文坛领袖。善填词,散文亦佳。著有《带经堂集》、《池北偶读》、《居易录》、《渔洋诗话》等。他于顺治十七年(1660)三月赴扬州任,至康熙四年离任,前后五年有余,曾多次修禊于如皋冒氏水绘园,诗词唱和,成为“水绘园群体”的领袖人物。他曾赋《水绘园修禊八首》,其二云:                   

                    碧琉璃上双玉壶,兰桡宛转沿春芜。
                    未传洛下羊酪法,且醉淮南樱笋橱。
                    射雉城中烟景暮,流莺唤人且须住。
                    回头笑谢襄阳儿,讵可摇鞭背花去。

        陈其年(1625-1682),名维崧,号迦陵,宜兴人。父陈贞慧,明末四公子之一,正直讲气节,南明朝遭阮大铖报复而下狱,经营救生还。其年于顺治十三年(1656)后,寄居如皋水绘园,前后达八年之久。他在《一剪梅》词中写道:“风打孤鸿浪打鸥,四十扬州,五十苏州”,这个扬州便主要指曾经隶属于扬州的如皋。后应康熙十八年(1679)博学鸿词试,授翰林院检讨,参修《明史》。三年后卒于北京。其诗文卓特,擅骈文,尤以词名著后世。其《湖海楼全集》有词三十卷,1629阕,被誉为清代阳羡词派之宗。他是在水绘园长住八年的词人,多次参与王士祯、杜于皇等人的修禊活动,诗词创作尤为可观。《清词史》将他寄居水绘园为重心的湖海漂泊困顿时期定为词风转化、风格初成时期。可见,他的诗词风格是由水绘园孕育而成。其《乌丝词》的结集问世是这一阶段的标志,词集四卷共266首,大都写于水绘园。其中“闲情”及社集应酬约占三分之一,传达出词人日渐成熟的信息。   

        杜于皇(1611-1687),名?,号茶村,湖北黄冈人。明亡,寓居江宁,安贫守志,坚持名节,诗文俱佳。其诗尤有名,气势奔放,苍凉悲壮,深为王士祯推重。有《变雅堂文集》四卷、《变雅堂诗集》十卷。他曾与王士祯、陈其年于水绘园修禊赋诗见于李斗《扬州画舫录》的参与水绘园修禊者还有许嗣隆、邵潜、毛师桂、紫云等。       

      邵潜,字潜夫,江南通州布衣,侨居如皋。常年寄身水绘园,工诗。王士祯以按部至县,屏从造访,与之饮酒赋诗而还。著有《友谊录》、《循吏传》。   

        许嗣隆,字山涛,号文穆,如皋人。冒襄中表兄弟。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渊鉴类涵》,寿甚高,著有《孟晋堂词》一卷。        毛师桂,字亦史,或为如皋人,能诗。

      紫云,姓徐,字云郎,扬州人。冒辟疆家青童,儇巧善歌,与其年狎。这里包含两条信息:一是冒氏蓄有家班,徐紫云善歌,为戏班演员之一;二是徐紫云为陈其年娈童,具有相同的性价值取向,为同性恋者。“他(指陈其年)在如皋期间与徐紫云狎昵而作的那些词,以至《贺新郎.云郎合卺词》等都是明证”,亦可资参观。

      水绘园主人冒辟疆的子弟也是水绘园群体的重要成员,其中包括冒襄同父异母弟冒褒、冒裔,冒襄长子禾书,次子丹书。

      冒褒(1644-1726),字无誉,号铸错,幼孤,由冒襄养育教诲,故事兄如父。与王士祯、陈其年交游,有《冒无誉诗集》,陈其年为之序。

      冒裔(1651-?),字爰及,亦与陈其年等交游。
      冒禾书(1635-?),字谷梁,著有《寒碧堂集》,与陈其年为异姓兄弟,情谊甚笃。       

      冒丹书(1639-1695),字青若,号卯君,官同知,与修《江南通志》,自著《枕烟堂集》、《妇人集补》以及《西堂词》,亦与陈其年情同手足。        此外有冒襄从兄冒坦然、冒褒之子冒禹书、冒殷书等。均有诗词存《东皋诗余》、《东皋诗存》。        其他还有:张圯授,字孺子,著有《茗柯词》,是陈维崧如皋八年羁旅时的挚友。

      陈世祥,号散木,江南通州人,著作甚夥,有《白狼诗集》、《半豹吟》、《卧园集》等。陈维崧寄寓如皋冒氏水绘园时,陈世祥亦为冒家座中常客。

      何铁,一名金雨,字龙若,号缓村,江苏丹徒人,流寓泰州,工元人词曲,精秦汉金石刻,善弹吹书画,常居如皋,康熙初,陈其年寓水绘园时,与之相识,交往甚密。

      水绘园群体还包括那些先后避祸如皋的诗词传家子弟,如安徽戴重之子戴本孝兄弟,方以智之子方中德、方中通兄弟,吴门彭师度,嘉善魏?等等。《同人集》保存了许多集外之作,是当年水绘园中慷慨悲歌的真实记录。       

      可以肯定,水绘园群体中的诗人、词人还有很多,难以备考。有材料表明:在明清鼎革之初,董小宛归嫁冒辟疆之后,“隐居水绘园,当时名士纷纷来聚,参与文会者先后达三百余人”。显然,水绘园为清初诗、词、文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文学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水绘园还曾为清初戏曲的普及和发展推波助澜。明末清初,宦官名流纵情声色,蓄养家班,蔚然成风。冒辟疆也妙解音律,家养戏班。清初曲家尤侗据唐传奇《聂隐娘》创作传奇《黑白卫》,深得王士祯好评。尤侗《西堂曲腋自序》云:“王阮亭最喜《黑白卫》,携至如皋,付冒辟疆家伶,亲为顾曲”,这不仅说明王、冒以戏会友的史实,而且透露了冒氏蓄养戏班的信息。冒襄作词不多,传世仅十余首。有《鹊桥仙.重九日登望江楼,演阳羡万红友〈空青石〉新剧,老怀怅触,倚声待和》,其下片云:
尊前新谱,曲终雅奏,一字一声低按。纵然海水远连天,抵不得闲愁一半。     

      万树,字红友,是清康熙年间戏曲家,所作传奇《空青石》、《念八翻》、《风流棒》,合称《拥双艳三种曲》,其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此戏曲必为冒氏家班演出无疑。另外,徐紫云为冒家“青童”,“儇巧善歌”,显然系家班演员。由此可证冒氏家班在康熙间曾活跃一时。        除了上述诗词唱和、戏曲活动之外,冒襄擅长书法,所交友人中,善书者不乏其人。水绘园中有书法交流活动,亦在情理之中。凡此种种,说明水绘园确实堪称明末清初的文化活动中心。

      又次,水绘园还收养了一批抗清志士的遗孤,先后有二十多人避祸于水绘园中,历时十有余年。最为典型的陈维崧,从其父陈贞慧于顺治十三年(1656)病势,便被冒氏接到水绘园居住,一直到康熙初年,因故方离开如皋,前后长达八年之久。诚然,冒襄与陈贞慧同仇敌忾,声讨阮大铖,情同手足,故与陈维崧义同父子。更重要的是,冒氏重意气,尚气节,当时也颇具经济实力。当年在南京一起痛斥阮大铖的诸盟友之子,大多在遭难流亡时托庇水绘园中。当时被陈维崧称为“世盟诸子”先后避居水绘园的有安徽戴重之子戴本孝兄弟,方以智之子方中德、方中通兄弟,吴门彭师度,嘉善魏大中之孙魏允楠,等等。这些子弟多是诗词世家,他们相互切磋、唱和,练就文艺素养。水绘园不仅保存了一批正义的力量,而且培养了大批人才,其文化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冒襄后来家道中落,靠卖字为生,当与其收养遗孤有关。     

      最后,水绘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佼佼者,有其独特的园林艺术特色。由于水绘园是在隐玉斋和六朝松原址上兴建起来的,又依山傍水,独出机杼,其中古木参天,山水相映,曲径通幽,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自不待言。其区别于其他园林的特色在于,水绘园中有修禊之地。修禊离不了水,园中有玉带河、梅塘、小浯溪。其修禊之地究竟在何处呢?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断定在小浯溪。这是因为小浯溪与小三吾亭是相互关联、配套的两个景点,亭立溪上,溪流亭下,两者相互依存,不可或缺。修禊者分坐小浯溪两边,流觞从小三吾亭入水,顺溜而下,众人饮酒赋诗,乐在其中。或许小浯溪环绕小三吾亭流过,修禊活动地点便在亭中。那么,小三吾亭便极有可能是模仿东晋王羲之等人的兰亭构建的。因而,小三吾亭成了水绘园中的标志性建筑物,这也是冒氏传人冒广生以“小三吾亭”名其诗文集、词话、乐府的根本原因。有此一景,为水绘园增色不少。宇内只有浙江会稽山阴的兰亭为著名的修禊之地,而水绘园中的小三吾亭堪与兰亭比美,虽上下相隔一千三百余年,但同样记录了一个文化群体的文采风流。

      这不仅是文化史上的盛事,而且也是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惊人之笔。                                                                                                                                                                                              (摘自  西祠胡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