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四)丨“放管服”改革打通“最后一公里”: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总理用的“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这句话把简政放权、“放管服”真正的含义充分表达出来了。
总理在报告中提到,我们一定要让企业和群众更多感受到“放管服”改革成效,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坚决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这句话把简政放权、“放管服”真正的含义充分表达出来了。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简政放权,一直是本届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2014年两会,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13年工作时指出,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
从2013年至2017年,简政放权已经连续五年成为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上的重点部署工作。2014年以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用大篇幅内容提到了简政放权。
去年,李克强总理就亲自把“简除烦疴,禁察非法”写入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当时表示,这句话与简政放权的理念相通,政府要放松管制,让企业办事,老百姓干事不再有那么多的麻烦。
通过几年来的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单。2016年5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介绍,国务院部门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3以上,提前超额完成承诺的目标任务。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资质资格认定事项压减44%。多数省份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0%—70%。同时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针对群众期盼优化公共服务。这些既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