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总理在报告中强调,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新京报记者发现,“节用裕民”出于《荀子·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馀”。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告诉新京报记者,今年报告里“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这句话,强调的是国家财政预算要更多用于民生福祉。这句话是总理专门加进去的,就是要增收节支,要精打细算过日子,特别是政府要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减轻企业的负担,把钱花在刀刃上。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李克强曾多次提到财政预算管理、控制“三公”经费等问题。2013年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有关反腐败的提问时表示,我们还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并提出约法三章,包括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2014年9月2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提出,要加强审计监督,严肃查处截留、挪用、滥用财政资金等违规违法行为;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国库资金管理,“唤醒”那些常年沉睡的资金,提高结转结余资金的使用效率。
“根据修改后的预算法和新推出的改革方案,再有长期不用的沉淀资金,我们就要收归中央财政,让它们真正用在刀刃上。”李克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