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是海涅逝世161年。1856年2月17日,海涅在巴黎病逝。在此之前,他已卧病在床八年,重病缠身,无法站立,仿佛被钉在床垫上。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像个斗士一样不断创作,瘫痪、眼疾,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他仍在在1851年完成《罗曼采罗》。
难以想象,一个曾经浪漫激昂的诗人,命运最后却用病魔将他捆绑,可想而知他最后岁月的痛苦和激荡。幸而诗歌在他的生命里留下印记,历史将不断回望他曾经书写的“一个冬天的神话”。
海因里希·海涅,1797年12月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一个犹太人家庭,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早期以抒情诗人闻名,尼采曾说,“抒情诗人最高的理念是海涅赋予我的”。
星星们彼此相望的言语,幻化成爱人动人的面庞。不仅如此,对爱的向往在青年海涅笔下好像乘着歌声的翅膀,“心爱的人,我带你飞翔”。
没错,门德尔松为这首诗谱了曲,让它至今广为传唱。海涅许多优美的诗篇吸引作曲家争相谱曲,另一首在德国经久不衰的歌曲叫《罗累莱》,由海涅在1824年创作,后经作曲家西尔歇谱曲改编。传说中罗累莱是一个魔女,常年坐在莱茵河畔一座巉岩顶上,用歌声引诱河上的船夫。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传唱这首《罗累莱》,却发现作者是“佚名”。纳粹时期海涅的作品被焚被禁,当局找不到合适的理由禁唱这首《罗累莱》民歌,只能把作者的名字海涅抹掉。在任何时代,禁书永远只是开场,早在1821年海涅就在作品《阿曼索》(Almansor)中写道,“当他们开始焚书,最终就会烧人”。
所以海涅不是在一个节点突然从抒情转向对政治的关注,他的痛苦,亦是这个国家的痛苦。
如此铿锵有力,不断重复着“我们织,我们织”,此刻的海涅是个十足的斗士,他仿佛站在队伍最前端,用笔,用诗,来当武器。他害怕德国依然在沉睡,沉浸在自己幻想的玫瑰色的梦里。
那些美好的梦幻是否都已消逝,而那曾经冬日的神话是否仍在继续,一往如昔?
《冯至译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作者:[德]
译者:冯至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年6月
本文整理节选自《冯至译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文中诗歌均引用冯至译本。整合与编辑:户晓,经人民文学出版社授权。
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