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小行星要撞地球了怎么办?没关系,美帝已经有了“拯救地球”的预案。
最近,白宫去年12月撰写的《防范近地天体的国家策略》报告正式公开,详细讲述了美国针对小行星以及彗星可能撞地球的防御计划。
外事儿在白宫网站上下载了这份长达25页的报告,非常详尽,列出了不同情况下的应急预案,甚至包括灾后重建计划。
总之,这份报告的核心意思是:
增强美国应对近地天体影响的准备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DHS(美国国土安全部)都曾为发掘并确定近地天体的特点做出努力,以便应对小行星撞地球的危险。白宫的这项报告正是以NASA和DHS的工作为基础的撰写的。
什么是近地天体?
简单来说就是距离地球比较近的小行星、彗星及大型流星体,它们绕太阳运行,其运行与地球轨道相交或接近地球轨道。目前已经发现数千个近地天体,大小从直径几十米到几公里。
尽管我们没有任何感知,但实际上,地球每天都要被几十个近地天体击中。
下面这张图就展示了1994年-2013年地球被近地天体撞击的分布图。
黄色表示撞击发生在白天,蓝色是在晚上。圆圈越大表示行星体积越大,造成的破坏力也就越大。
不过这些近地天体大多数非常小,绝大多数在大气中就燃烧损毁了。
但这并不代表就没有风险。如果一个较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前段时间很火的霓虹国电影《你的名字。》中,就是因为彗星碎片撞击了地球才造成女主角及当地居民死亡的(虽然后来男主角穿越拯救了村民)。
这种灾难可不仅仅出现在电影中。
目前科学界比较确信的一点是,6000多万年前,正是因为一颗小行星撞上地球才导致恐龙的灭绝。
恐龙灭绝可能大部分人没法感同身受,但最近的一次小行星撞击给人类提了个醒。
2013年2月,一个直径约20米的陨石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市上空爆炸,爆炸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5个广岛原子弹,造成约1200人受伤。
俄罗斯摄影师抓拍的陨石爆炸瞬间,犹如核爆。
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因为这颗陨石在大气中就爆炸了,并没有作为一个单体撞到地球上,否则造成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白宫的这份报告中就提到,地球周边的太空中,大约有1000万个大于该陨石的天体存在,但尚未被发现。
在这份报告的结论部分,外事儿注意到了这么一句话:
与其他低概率、高危害的灾难一样,潜在的近地天体危险造成了重大而复杂的挑战。
NASA的行星防御官员林德利·约翰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制定这个国家策略的初衷:
如果面对严重的小行星撞击危险,我们不仅需要NASA在太空中努力解决。这真的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制定一个全政府准备战略来应对这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
实际上,除了美国,欧盟也对行星撞地球的可能制定了相应的计划。
2012年,欧盟投入400万美元,资助“近地天体防护盾”计划,考虑各种防御天体撞地球的方法,通过理论、实验、模型等阶段后,最终选择一种令地球重获安全的方案,包括导弹炸毁、引力转移、爆破拆除等。
根据这项计划,到2020年左右,在经过大量科学论证后,这些原本科幻电影中才有的举措极有可能变成现实。
你看,老外们为了拯救地球都蛮费心的。
不过,相对于这个防范近地天体撞地球这个还算靠谱的战略,美国政府甚至还准备过防止僵尸入侵的预案!
是的,你没看错,防止僵尸入侵!
2014年,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布了美国国防部的防僵尸入侵预案文件。这份文件中十分详细地阐述了如果遭遇僵尸入侵后的防御、攻击计划以及潜在危险。
这份看似荒谬的文件十分严谨,仅僵尸就被认真分成8个类别:
致病性僵尸、放射性僵尸、邪恶魔法僵尸、空间僵尸、生化武器僵尸、共生僵尸、素食僵尸以及母鸡僵尸(不能下蛋的母鸡死后复活变成的僵尸)。
▲设计台词:我们这么可爱,为什么要消灭我们。
文件还称,一旦僵尸爆发难以控制后,国防部将:
保留用核武器彻底消除僵尸群的紧急计划
文件披露后引来了大量媒体的报道。美国战略司令部发言人Pamela Kunze后来不得不出面澄清说,这份文件只是用于内部培训活动,并不是美国国家层面的战略指挥计划。
不过,这项报告显示出美国国防部对可能存在的僵尸入侵的充分准备还是让人印象很深刻。
其实不单单国防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以及国土安全部也都曾模拟过僵尸入侵的情景,用于训练工作人员。
外事儿去年在看韩国电影《釜山行》时就在想,如果韩国政府对僵尸入侵也能像老美一样有这么一个详细的预案,也就不会那么被动了。
不光是行星撞地球、僵尸入侵等极小概率事件,总的来说,美国对灾害的准备工作还是比较好的。
《赫芬顿邮报》曾有专栏文章称,在灾害与事故方面,美国政府能够在预防和应对措施两方面都取得平衡。
文章举例称,美国对地震的应对不限于清理和重建灾区,而是通过政策(如修改建筑法规)和改变个人行为的教育活动来预防,以减少日常生活的已知风险。
我们都说面对灾害要早预防、早应对,在这一点上,老美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撰文丨白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