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用26年看到了你从未见过的景象

(2016-11-12 20:24:16)
标签:

杂谈

自从诞生在这个蓝色星球之上,人类就对这一蓝星之外的宇宙满怀好奇,试图以双眼之力看遍银河。


当17世纪那位名叫伽利略的意大利人将自制的简单望远镜指向天空,第一次在镜头中亲眼看到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和木星的卫星时,这一小小的举动彻底改变了人类观测宇宙的方式。在之后的几百年中,望远镜越做越大,透过望远镜发现的天体和宇宙现象越来越多,愈加丰富与深入的天文探索直接改变并重塑了人类的宇宙认知甚至是宇宙观念。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KYhgyUnM1ArvibZEy9iac5fuuIkPOXF6gDc1coo41ELl9TIuKkFICaOOZEsaUQEmicsQqrOt27ZbesDCRkxDwcN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当地面的望远镜口径越做越大的时候,天文学家发现,望远镜观测结果受到地球大气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于是,望远镜从地面走向太空成为必然。为了得到更为完美的图像,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天文学家们就提出了发射空间望远镜的想法。在太空中进行宇宙观测有诸多优势——不受地球大气状况的影响,也没有地球表面灯光的污染。在黑暗的环境中,望远镜的性能达到极限。


终于,经过美国和欧洲的数千位天文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1990年4月24日,名为“哈勃”的第一个光学空间望远镜从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了。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KYhgyUnM1ArvibZEy9iac5fuuIkPOXF6gqQhj7CdeazBtEkpXovgfNoxT1Fw0Lymn6L0YhZDb3ibvKpTIemddYv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哈勃望远镜命途多舛。最初,因镜面打磨失误,成像不能达到预期精度,“天生近视”让原本信心满满的天文学家和公众大失所望,人们索性称之为“哈勃麻烦”(Hubble Trouble)。但在1993年,科学家利用“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的机会,为哈勃望远镜带上了一个“改正镜”。维修的结果相当成功,哈勃终于摆脱了模糊的世界,宇宙在人类眼前清晰起来。


天文学家们以质量完善的照片表明,哈勃望远镜的表现超过了预期。哈勃在太空传回了一张又一张壮阔图景,也一次又一次革新了我们对于宇宙的认识,并且创下了许多项记录。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KYhgyUnM1ArvibZEy9iac5fuuIkPOXF6gPpt93vd8G5DJl6s07vibaeZEGReS9OnpHaF4LrWJEc4ictNpTZtexx2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1994年7月16日晚上,哈勃空间望远镜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未来5天多时间里,一颗彗星即将与木星发生一连串惊人的撞击,结束它40亿年的旅程。天文学家们、电视摄像机以及大群的记者,都来到空间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纷纷想要目睹,哈勃能在这件“太阳系的世纪大事”中发现什么。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KYhgyUnM1ArvibZEy9iac5fuuIkPOXF6gricpEWErJTWz1sbWDdfQPg2MwJMrbwu7V3EZyibj6QfiaAS3L7frDv8W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哈勃指向木星以观测周期彗星舒梅克-列维9号的碎块撞进木星时的情景,图上暗斑是8个撞击点。

当时的气氛既兴奋又混杂着紧张,他们并不能保证哈勃能够抓拍到这次戏剧性的事件。但当第一张照片从绕地球转动的望远镜上下载,并显示在研究所的一台显示器上。坐在前排的天文学家说:“即使在梦中,我们也不可能看得更清楚了!”

1995年的一张照片,永久地修复了哈勃望远镜早期被玷污的声誉。说的就是下面这张美丽惊人的鹰状星云照片。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KYhgyUnM1ArvibZEy9iac5fuuIkPOXF6gkaZ7I9GdUgMvS59yUKFgbyGk9cq3YLibMK7iau7jiayNBkXVMwpKFgdS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引人注目的“云团”是恒星生成之处,NASA将其称为“创生之柱”。临近炽热恒星发出来的辐射把气体和尘埃刻画成了柱子,其中包含有正在形成中的恒星。

从媒体的角度来看,这张照片是哈勃空间望远镜历史上的转折点。而且它把一个新的词语代入了公众词汇。今天,如果你在互联网上搜索“创生之柱”,会看到畅销小说、乐队和歌曲,它已经遍布于今天的文化之中。

在晴朗的冬夜里,我们从天空中最先辨认出来的星座就是猎户座。在猎户腰间的恒星之间,有微小的、非常容易被忽略的云雾状光芒。而如今,我们知道那是星云,是恒星诞生和死亡的地方。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KYhgyUnM1ArvibZEy9iac5fuuIkPOXF6gPCAdpoyYa4JoCHcjQuJdzgDibNrqvaz4Y020AqQ845tLVrSBCk5X3x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这张由宫坂雅博拍摄的照片中,南方地平线上可以看到猎户座,排成一条线的三颗亮星标志着它的腰带,猎户星云就在腰带下方。


当一位致力于哈勃望远镜项目十多年的科学家操作它指向猎户座时,我们终于确认了恒星诞生的位置。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KYhgyUnM1ArvibZEy9iac5fuuIkPOXF6gQOkSGtL1gjNcDeY4GFrX0WXF3IBmrF2rvXLEe7neOeDTCZy0Q9icCH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哈勃自从升空以来,一直关注着火星。直到火星环球探测器在1997年进入环绕火星轨道,开始进行观测,哈勃在这方面担负的责任才有所减轻。

下面这张图,是2003年8月26日火星离地球最近时,WFPC2对火星曝光生成的复合图像,显示的是火星的南极冠和它上方和右侧的希腊平原。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KYhgyUnM1ArvibZEy9iac5fuuIkPOXF6gtt5BaxvLJsNicibYwPxVgZicbcFOhKMlXr4kibiavlWhtqwJGUaQwFjV8ib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哈勃同样在关注太阳系里的其他行星伙伴。2009年2月,哈勃用50帧延时摄影,展示了土星四颗卫星从这颗行星前经过的影像。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KYhgyUnM1ArvibZEy9iac5fuuIkPOXF6gh1IBlN8QXbFMvbeCiawupukPxY4b1L50tDxIOVjaTM8IKIoafiaibx2Y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土星四颗卫星从行星前经过的影像。从地球的方向看,这一事件每15年才会发生一次。


但在完成了一项又一项成就的同时,哈勃也不断地出现故障。2002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第四次造访哈勃,完成了维护任务。

众所周知,一年之后,“哥伦比亚号”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受此影响,接下来的一次哈勃维护任务在2003年2月被取消了。

这一决定引来了潮水般的反对意见,天文学家和大众都加入到呼声中来。哈勃的图像凝聚起了一个牢固的团体,他们觉得,自己和那运行在数百千米轨道上的飞行器之间已经有了情感纽带,愿意为它摇旗呐喊。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KYhgyUnM1ArvibZEy9iac5fuuIkPOXF6gRxaPXiavjy295hIf54zMPb1ibia34Xyg17eIiap9UP9OhGMxDialTJ3JpE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小麦哲伦云。正是在这里,美国女天文学家勒维特确定了重要的造父变星周光关系。

当时,ACS系统已经无法正常工作,人们开始担心,随着更多老化系统失灵,哈勃会逐渐变得失去效用。

在2008年,NASA发布了一张哈勃的“完美10分”照片,希望以此证明哈勃还能够重装上阵。这是一张两个星系在几十亿年前碰撞的照片,被哈勃拍摄到的两个星系的遗留物,呈现出“10”分的形态。右手边的星系是一个蓝色的环,其中正剧烈地形成着恒星。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KYhgyUnM1ArvibZEy9iac5fuuIkPOXF6gNLHjoQFfV6LubkFT9UEce5bvWxg9iby2hia7M4nADnSSlmAbdbf7bsF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2009年5月,亚特兰蒂斯号到达哈勃空间望远镜,哈勃接受了最后一次太空维修。几个月后,NASA和空间望远镜科学研究院发布了一组新照片——哈勃前所未有地好,它获得了巨大改进,成为一架科学性能更强大的望远镜。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KYhgyUnM1ArvibZEy9iac5fuuIkPOXF6g8OkWbXnBbzdXHrn0mjda8AibUEG2TdmcWF8ZBfEsBaj6KN122EXRnf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最后一次维护任务后,哈勃观测了若干天体,向世界昭告它回归台前。其中之一便是船底座星云中巨大的柱状气体和尘埃,其中正形成着恒星。


2011年7月4日,哈勃做出了第一百万次观测。而到2016年,它已经在太空中工作了26年。


它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望远镜,是为大众所熟知的“明星”,是成千上万篇科学论文数据的提供者,是众多令人震惊的科学现象的发现者。它改变了人类的视野,改变了人对宇宙的认识。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KYhgyUnM1ArvibZEy9iac5fuuIkPOXF6gcEFuGVSdzxHCUibzCoeonFwhwLzz7FhTE4MD5rI4dpemsqicmEoZama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这张全天图展示的是哈勃在21年工作时间里拍摄过的区域。黄色的点标记的是太阳系内天体和附近天体的观测。


哈勃在太空中的时间已经不多,它的后继者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已经整装待发,但是,哈勃的传奇依旧在持续,并将永远流传下去。


最后,再凝视几张哈勃让我们看到的影像吧——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KYhgyUnM1ArvibZEy9iac5fuuIkPOXF6gpQ4QemEbVfUTvvVx45U2smzNovB07ZA9HxrkUqPFASciaDz2Lgl3nw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KYhgyUnM1ArvibZEy9iac5fuuIkPOXF6gTiaKHhAdNO0ZLeC4BY8fJzQKX49NIFCchb3InD2CpFVic2vohzEt4aS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KYhgyUnM1ArvibZEy9iac5fuuIkPOXF6gnrfEa8pqN4gzd7rc2cs2vFcNcqibq1bBEca1tNSEOGS9SsYf6icDrlU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KYhgyUnM1ArvibZEy9iac5fuuIkPOXF6gNEsiamBPJ4Ym6FYic7e6jkfwzicJcZbL2XsH5WZjET2XwSdwria0icJFOb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KYhgyUnM1ArvibZEy9iac5fuuIkPOXF6ghGwh3sBczeTL03pkqx00klAzs3Dk0FH8f8SWcAicHibhZZ7bd40iaPqw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http://mmbiz.qpic.cn/mmbiz_gif/CKYhgyUnM1AWVTMd52TJFR4hVYjmzrhrDddNGL7ysjpH1yu8zcVsYByibQ91FfGQ7V1WpujlOpNnESamLpfRic3g/0?wx_fmt=gif&tp=webp&wxfrom=5&wx_lazy=1


本文图文内容整合自《太空之眼:哈勃望远镜25年太空探索全纪录 》,编辑:小盐。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KYhgyUnM1ArvibZEy9iac5fuuIkPOXF6gFJwFdqSYjHP7X1ia1brFwjvn6k6zG3qoibpLKmRRxWshxN1ezgpZlmO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太空之眼:哈勃望远镜25年太空探索全纪录 》作者: (美)大卫·德沃金 / 罗伯特·史密斯     

版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未读


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