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故宫大雨无积水喝个彩也错了?

(2016-07-22 19:00:56)
标签:

杂谈

北京的暴雨走了,但关于城建设计的问题,依然还逗留在舆论场。其中的焦点,就是故宫。

昨天,有教授发微博称:北京故宫是高台建筑群,高出市区数米。每逢大雨,利用高度差通过金水河筒子河将水排入北京城区,故北京多洼、沟、坑、沿等地名。明清民国数百年,暴雨非多,平均2年一次大水患,全城受灾,北京百姓,苦不堪言。今日竟得喝彩,有土皆豪,无绅不劣。

把故宫排水好归结为“高台建筑”,把北京“多洼、沟、坑、沿”归结为故宫向外排水所致,并上升到“有土皆豪,无绅不劣”,逻辑多少有些错乱。

城区排水和地势高低是两回事

我们所说的基于暴雨情形下的排水,是在短期内将从天而降、骤然而来的大量雨水迅速排出。关键要素是时间。排水系统好与坏,是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雨水排出,保证地面没有积水。


http://mmbiz.qpic.cn/mmbiz/jn4kJ1yqtHUn7mx9uZ6lIvcFh0iae5dQlKicK4icu6LEh4XZFsxTzVG4mKk7FtfTkqXHIiaovm1XvcI3nMObQo78Z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在这种情况下,地势的高低并不起决定因素,甚至都不重要,因为雨水对同等面积的地面都是公平的。

这就好比,同样大小的两个水盆,一个底沿有很多排列有致,口径较大的洞,一个底沿只有几个小洞,同样的下雨天,哪个蓄水多?很简单的道理,我们现在说故宫排水系统好,讨论的是盆底部洞口的问题,而不是盆的高低位置的问题。


北京的整体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但每逢暴雨,易积水的地方并非都在东南部,有些海拔比故宫还要高的路段,照样积水。


http://mmbiz.qpic.cn/mmbiz/jn4kJ1yqtHUn7mx9uZ6lIvcFh0iae5dQlxMG0kH5XSv5L8tKTfMkKvY5tKJtzxfIX3hUZyNe6l0P0j4pxyrC42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择高而居,是人类最基本的智慧和最起码的常识。但这和城区的排水,是两码事。

故宫三大殿三重台基上有1142个龙头排水孔,且既有地下水道,又有地面明沟,再加上终端金水河和护城河的承接,所以才很少有积水。



▲故宫排水有多牛?

(新京报动新闻出品)


点赞故宫和“土豪劣绅”是两回事


“有土皆豪,无绅不劣”,这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北京城区被淹,是故宫造的孽。难怪有网友质疑:

@在荒原独自奔跑的狍子:不是,故宫排水好,跟土豪劣绅有关系么?感情暴雨是故宫的锅?

畅_99:所以故宫排出的水能把三环四环五环六环都淹了吗?

 @Feeeeeeeeer 我也不太清楚具体排水原理,但是我觉得按照这个表述,我自己建一座在高台上的房子,然后把房子中的排到高台下,那万一下雨,淹了就是我的责任了是吗?


而且,更简明的一点是,故宫的雨水最终是流到了河里,而不是城区。如今北京遭遇暴雨,路面积水,跟故宫的存在八竿子打不着。


http://mmbiz.qpic.cn/mmbiz/jn4kJ1yqtHUn7mx9uZ6lIvcFh0iae5dQlSV27JaYVJXhnrVIPGlUKkA1ULTQIk8aYaLQF37GxbgdKQvc3aCWHD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暴雨袭城,我们重提故宫,仅仅是因为它的排水系统的确科学,值得当下粗放的城市化学习,而不是为皇城帝郭点赞,为“豪绅”喝彩。

让科学的归科学,让政治的归政治,这才是讨论问题最起码的基点。扯上“有土皆豪,无绅不劣”未免有转移视线之嫌。

如果按照非要牵扯封建统治的逻辑,那长城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它是无数劳苦大众的血汗、甚至尸骨砌成的,该炸了;大运河也劳民伤财,被杨广用来游山玩水,该填了;颐和园是皇家奢靡享乐之所,该推了……


“奉旨建造”和“以民为本”是两回事


公共对话的死结就在于,你谈论A,总有人跟你谈论B,你谈论B,总有人跟你谈论C……最终多方在不同问题上,相互打不可开交。这样舆论语境,无法解决问题,只能制造问题。

当然,还有人说,故宫毕竟是皇宫,设计修建时集中了最智慧的人才和最充足的钱财,还有“设计不好就砍头”的责任心加持,固然排水一流。但水涨船高,如今过去600余年,无论是设计水平和设计理念,都理应高出古人。


http://mmbiz.qpic.cn/mmbiz/jn4kJ1yqtHUn7mx9uZ6lIvcFh0iae5dQlAH3MQ3gKKgAWboUWzbjOOYBI8c5HicbtpdIeBhUVedKQD66pYjkKzj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http://mmbiz.qpic.cn/mmbiz/jn4kJ1yqtHUn7mx9uZ6lIvcFh0iae5dQlPNUywHQicib4Y4uib82WNfCkG18FclS4joIf5ewomDj093sFCPDtpCce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无论我们举国外的例子,还是举故宫的例子 ,都是择其善者而从之,这才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应有的姿态。如果总是则其不善者而自慰之,那么,暴雨不会眷顾生命和财产。

有位网友说得好:不是故宫的排水系统有多先进,而是故宫里没有违法建筑(注:近年倒有了,在拆除中),没有私搭乱建,没有豆腐渣工程。所以下再大的雨故宫里的水都可以排出去。

其实,我们缺的不是技术,不是设计的水平,也不是钱财,而是那种真正以民为本、思在行前的责任心。

文/与归 

校对:郭利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