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汉,一座渍水与口水横流的城市

(2016-07-03 17:48:17)
标签:

杂谈

“行动计划”一直在计划,然而一年又一年的渍城也在不断行动。



文/与归





武汉有个别称,叫江城。而江城,原本指江河在本地文化中占据突出地位的城市,后来,由于武汉特别突出,江城就特指了武汉。

武汉还有个诨号,叫“东方威尼斯”,据说是因为武汉是黄金水道,并在清末率先开埠,是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不过这些年看过来,一切都只不过因为一个字:水。

武汉是座水城,渍水与口水横流。

昨天,武汉遭遇暴雨,江夏区一家企业围墙坍塌,造成8名路人死亡,300多人被转移。今天,噩耗在加剧,“全市35万余人受灾,因受灾死亡9人,失踪4人”、“新洲举水河西堤发生溃口,受灾人口达20万余人”……


http://mmbiz.qpic.cn/mmbiz/jn4kJ1yqtHUzeK5lhNEmiatUmkt6bfXf4EVvZEywkr4gd2ibNh6N9MwplkKfdPF5L4Uc4IMWwSjiadVjZGS0Wx98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和如今一团"漕”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三年前,有一种声音却铿锵有力:


http://mmbiz.qpic.cn/mmbiz/jn4kJ1yqtHUzeK5lhNEmiatUmkt6bfXf4FXsAXKh42omuxoziauXFPvZYcIy6NdPwibsBzA5R1bCZib0yg4nvGkPHA/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具体的信心来源是,当年武汉市水务局拿出了《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准备通过3年努力,投资130亿元,系统完善排水体系、整体提高排水能力,实现在日降雨200毫米以内、小时降雨50毫米以内,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基本不受渍水影响。以现有的数据测算,日降雨达到200毫米,相当于下了15个东湖。

就是这样的一个“行动计划”,被吹成了“终结看海模式”。

而老天爷终结这张牛皮,事实上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2013年7月8日,当地媒体报道,“中心城区大部分地区雨量超过250毫米,两天降雨量相当于16个东湖 ”。

对比数据,你会发现,这仅仅一个月后的降雨量,已经超出了武汉市水务局的“行动计划”。而再参照这两年老天爷的胃口,你会发现,这样的“行动计划”,有气无力。


去年1月,武汉市政府印发了《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涝、治污、供水两年决战行动计划》,计划用2至3年时间,实施149个项目,投资140亿元,全力推进雨污水管网混错接改造和社区、高校、企事业单位内部雨污分流改造工作。


去年7月,武汉再次遭遇暴雨倾袭,渍水漫城,有报道称降雨量相当于一天倾泄了11个东湖(1998年的水平)。武汉一副市长下达“军令状”,称以超常规措施启动和推进该上马、该整改的水利工程。当年便有网民质问,“130亿哪去了,打水漂了吗?”

其实,这样质问武汉市政府,也有点冤,因为人家前一个“行动计划”是“三年努力”,截止到2015年7月,是两年。

终于,今年,三年到头了。

不过,武汉市水务局依然可以喊冤,拿受灾较为严重的江夏区来说,7月1日晚20时至2日8时,全区降雨量达263毫米。也就是说,12个小时达到了263毫米,不在“日降雨200毫米以内”的计划之内。


只是,“行动计划”一直在计划,然而一年又一年的渍城也在不断行动。当地治理城市内涝的计划和意识,压根就和现实中的降雨量不在一个对话层面上。


地下管网建设滞后,排水不畅,是造成武汉城区渍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市城区之前的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为一年一遇,而日降雨量或小时降雨量超出该标准的情况,则是每年平均发生7-8次。


在这样的标准和防灾意识下,如果老天爷稍微有点感冒发烧,江城成为渍城就是一种必然。


在武汉的防洪史上,有两个参照物最可怜,一个是1998年,一个是东湖,只是,洪水的寿命和胃口都是你无法想象的。1998年赖以成名,除了它的巨大破坏力之外,无非是“单日最大暴雨袭击武汉 24小时落11个东湖的水”,而当下,武汉两天已经下了22.5个东湖。


逢雨必涝、逢涝必堵,几乎成为中国城市的通病。而涝后必吹,吹后再涝,几乎成为一些为政者的通病。从这个角度看,防某些官员和主政部门之口,甚于防川。


放过1998,才能成全未来。不要动不动就拿雨势太大说事。武汉能做的,只能是发挥想象,尽可能地去预防。少吹些空话,多干些事实,才能免遭口水之洪灾。


http://mmbiz.qpic.cn/mmbiz/jn4kJ1yqtHUzeK5lhNEmiatUmkt6bfXf4WduN8A54Z7lNj1rE0xMibI0M32BITXCH02XxWkiaPyE3Cxr2f6gY5b0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而我在微博看到,很多网友在不停地祈祷“雨终于停了,谢天谢地”、“今天已经天晴了,感恩”、“为湖北祈福,少些灾难少些伤害 ”。希望决不能寄托在“海”神上,如果“海”真的会哭,那一定不是同情的泪水,而是笑哭的。

是的,你可以用段子手的心态调侃,你也可以选择视而不见,闭眼上,变“看海”为“听海”。只是,大海从来不会哭,当它来到你的城市,它只是嘲笑,嘲笑着说:嗨,这么快又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