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失明、一个无臂,名利漩涡中的植树典型

(2016-06-02 08:33:22)
标签:

杂谈

“现在出名了,大家都称赞你们。”记者说。贾文其停顿了一下:“塞翁失马!”


http://mmbiz.qpic.cn/mmbiz/epkMDZIvyNBqIvg8CJa0WlTcZX9St9DzKSHnCUzqxXTKoHjNHNDG0YB0lWMyJYuGribN9UOjA8IFrYO1Ib1wDy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5月31日,失去双臂的贾文其用肩膀扛起双目失明的贾海霞,帮助其爬树。他们会砍下一些旁枝种下,如果树枝成活,就成为一棵新的杨树。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5月30日,贾文其和贾海霞的这一天从早上6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10点。

 

他们接待了近30个人,包括河北石家庄井陉县县委书记、民政局局长、宣传部干部、眼科医院医生等。

 

县委书记给他们每人送来1000元慰问金,“书记和我们说,有困难找政府。”

 

贾海霞对剥洋葱people说,当时,屋内涌入了很多领导干部,“其中一个高个儿跟我们说,村里有个小滩空闲着,可以继续种树,种上后给树苗款和工钱。”

 

贾文其和贾海霞是石家庄井陉县冶里村人,贾海霞55岁,双目失明,贾文其54岁,没有双臂。2001年,两位残疾老人从村里要来一片河滩地,15年时间里,合作种树上万棵,造了一片树林。

 

他们因此成了当地的模范典型。2014年年底,他们获得“感动河北十大新闻人物”,今年年初,他们又被评为“石家庄残疾人自强之星”。

 

而近日美国CNN的报道,让他们变成“感动世界”的“名人”。

 

两位老人被推到聚光灯下。

 

“当初就想卖钱,没有那么伟大高尚的想法”

 

贾文其比贾海霞小一岁,15年前,种树的想法是他提出来的。

 

他3岁时触碰到变压器,双臂被截肢,成了二级重度残疾。他开始训练用双脚生活,如今可以熟练地做馒头、煎饺子、炒菜、洗衣服。在井陉县首届残疾人中国象棋赛上,贾文其获得了亚军。

 

多年前,他曾在河北省的几个残疾人艺术团工作过,游泳、写毛笔字也是他的拿手项目。不过后来由于父亲偏瘫,需要人照顾,贾文其被迫还乡。

 

他怀念那段走南闯北的日子,他将在艺术团演出的照片册子放在进门右手边第一个抽屉里,经常翻出来看看。

 

贾海霞左眼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左眼从小失明,他和贾文其是小学和初中同学,两人关系很好。


初中毕业后,贾文其去了林业队,种树、看护园林,给家里挣工分。而贾海霞一直读到高中。九十年代末,他在邻村采石场做爆破员,每天能赚25块钱。妻子则在石家庄打零工。

 

2000年的贾海霞,经历了人生的第一个高峰与低谷。他和妻子攒了3万块钱盖了房,一家四口搬进新家。不过未过一年,他却在一次爆破事故中被炸瞎右眼,从此双目失明。

 

眼前只有蒙蒙一层光,贾海霞心灰意冷时,甚至推着媳妇出家门离婚,想要自杀。

 

http://mmbiz.qpic.cn/mmbiz/epkMDZIvyNBqIvg8CJa0WlTcZX9St9DzdfeZ9tUk1RN2O6lRfF1VaZn107gy8icVEfLficEIlU7VC4dUCuxVaOn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5月31日,贾文其背着贾海霞,趟水过河,到对岸的河滩植树。


就在此时,在家照顾父亲,没有收入的贾文其找到了他。

 

贾文其想到自己年轻时在林业队的经历,一棵树苗经过10年载育,可以卖出高价。贾文其提出种树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

 

他们向村委会讨要了河边那片50多亩的夹滩。荒滩里杂石密布,又有洪灾的风险,难以用作耕地,没人稀罕。村委会很爽快地同意了。

 

“自己处理树木,收入归自己所有。如果被洪水刮了,村委不赔偿任何损失。”贾海霞要来了一个白纸黑字按手印的协议,他觉得这样干,才有保障。

 

如今,回想起15年前种树的初心,贾海霞对剥洋葱people说:“当初就是想卖钱,没那么伟大高尚的想法。”

 

荒滩成林

 

不过,这些年他们并没有卖树。

 

贾海霞说,“十年树木,前几年树太小,没人要,没想过卖。”

 

“其实当时有几棵大的能卖,但我们舍不得砍,跟树都有了感情。” 贾文其赶忙补充说。

 

当时没有钱买树苗,他们只能到邻村树林里去砍树枝,进行扦插。“一看到主人来了,我俩赶紧走,没少挨骂。”贾文其说。

 

砍树枝时,需要两人默契配合。贾文其蹲下身子,用肩把贾海霞顶到树上。贾海霞把镰刀别在腰间,手脚揽着树干,靠着感觉摸索着向上爬。

 

因双目失明,贾海霞一手环抱树干,一手拿镰刀,连挥八九下,才能将一个树枝砍下。

 

2002年开春,他们在荒滩上栽了800棵树,结果只活了两棵。

 

贾海霞的妻子不乐意了,“你干那个有什么用啊,每天就是河滩河滩”。贾海霞也灰了心,想去石家庄再打工。

 

贾文其告诉贾海霞慢慢来,两个人开始琢磨,水边好种树,杨树柳树都容易活。

 

http://mmbiz.qpic.cn/mmbiz/epkMDZIvyNBqIvg8CJa0WlTcZX9St9DzeoplF8M6esuDyGqicX3ib9hk1VjIPQEpSeY7XMkfAVzyRHhNZsWcF5o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5月30日,贾文其用脚夹住杨树枝,掌握方向,贾海霞手拿杨树枝往树坑里插。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从扦插到引水,两人不断改良种树的方法。其间,他们也有意见相左的时候,比如挖渠引水时,贾文其要把树苗栽到水里,而贾海霞想栽到水边,两人僵持不下,谁也不和谁说话,但活儿照样做。

 

15年来,每次出发前,贾文其用脚趾把钢钎、铁锤、水桶、带长把的铁钩加进旧挎篓里,用脸颊和肩共同作用把篓挎起来。贾海霞则一手抗着铁锹,一手拉着贾文其的衣袖。

 

到达河滩的最后一步是过河。贾文其先过河,把挎篓放到河对岸,再返回背近150斤的贾海霞过河。贾文其也因此落下风湿的毛病。

 

河滩土里多杂石,种树时,贾海霞把钢钎插在土里,左手扶钎、右手抡锤,贾海霞看不到,常常会一锤子砸到自己的手上。种一棵要花费7分钟以上的时间。

 

10多年后,这50亩荒滩变成了一片树林。

 

“现在有的树一棵能卖好几百,不是我说,把那片林子卖了,没有100万也有80万。”贾海霞对剥洋葱people说。

 

“感动河北”

 

贾文其至今还保留着第一份报道他们事迹的《石家庄日报》。他时常拿出来和人讲,报纸的边角已经卷翘泛黄。

 

那是2014年3月,之后很多媒体开始大篇幅报道贾文其和贾海霞现代版“愚公植树”的故事。

 

他们还穿上整齐的西服,崭新的旅游鞋,去外省的电视台录了3天节目。

 

2014年年底,他们当选“感动河北十大新闻人物”,获得了1万元奖励;市残联一次性奖励他们二人3万元,县残联给了7000元创业资金,民政局里准备了1万元救济金等着他们去领,爱心团寄来4000元让他们买树苗,甚至西藏爱心人士持续3年每年寄来2000元……

 

贾文其现在住的小屋也是获得该荣誉后,政府补助6000元,他自己借了2万元,由危房改造而成。

 

三年前,贾海霞的儿子考上石家庄财会学校,因为贾海霞去做了一次演讲,学校还减免了儿子的学费。

 

他们还见到了石家庄市委书记,这是他们见过的“最大的领导”。

 

2014年4月,县里领导提前通知他们第二天好好准备,乡里的干部到了贾海霞家里打扫卫生,一大早,村里的路被当地派出所管制。

 

“市委书记说,我们做的非常了不起,树就是除尘器、造氧机。”市委书记握着他们的手,私人留下2000元慰问金。

 

此后,在媒体的帮助下,河滩上开挖了灌溉新渠。

 

不过,也有很多爱心承诺没了下文。

 

市委书记到贾海霞家里时,嘱咐当地干部把他的屋子装一下。2年过去了,贾海霞的屋子还是原来的样子,这成了贾海霞现在的抱怨之一。

 

村支书刘彦明很无奈:村里没钱。而且,“给他一个人开绿灯,其他村民怎么办?”

 

2015年,河北省一家社团联合当地一家眼科医疗机构,进村为失明的贾海霞进行眼部检查,并带着贾海霞前往石家庄市区的医院进一步检查。

 

当时媒体写道:“专家们将依据最后的眼睛损伤程度检查结果,给贾海霞制定治疗方案。”

后来杳无音信。

 

还有人提出可以帮忙打井,技术人员到了村里,定好了车辆和设备上山的线路,他们提前知会了村委,又协调用电等问题,全村人都知道了,钻井队却迟迟没有来。

 

很多村民也因此经常奚落他们,“是不是又要打井了?”

 

“塞翁失马”

 

前些日子,被美国CNN报道后,贾文其和贾海霞成了全世界的名人。

 

这个只有2004口人、人均年收入仅为5800元的村庄沸腾了。

 

“感谢大家,让我们有平台展示自己。13亿人都在看着我们、都在激励我们,13亿人都是我们的双眼、我们的双手。生命不息、种树不止。特别感谢大家的关注!”镜头前,贾文其和贾海霞一气呵成。

 

一台摄像机对着贾文其,让他表演书法,“拿毛笔用脚写几个字吧。”

“没纸了,这两天他们都让写,写完了。” 贾文其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5月30日, 直到晚上7点,他们才吃上饭,喝上水。“吃啥午饭啊,我俩一合计,这是任务啊,中午加紧干吧”。贾海霞端着茶缸,将里面的水一饮而尽。

 

31日下午,眼科医院带着电视台又来了,把测眼仪运到了村里。

 

“你这个情况还得去石家庄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你看什么时候合适?”医生问。

 

贾海霞说,“看你们的时间。”

 

走到院子里,贾海霞嘟囔,“省二院啥的早给鉴定了,没法儿好了。”

 

当下,贾海霞的烦恼并非来自他失明的眼睛,而是感觉头上戴上了紧箍咒。

 

“政府奖励是奖励,以后不还是得靠自己嘛,还是得自己挣钱谋生。”贾海霞对剥洋葱people说,他儿子即将毕业,“他得结婚,得给他买房,哪有这钱啊。”

 

现在面对镜头,他们很少提卖树的事儿了,他们成了典型,植树造林,净化环境,造福后代。

 

“弘扬正能量的时候,我们就是想卖树也不敢卖了。”贾文其摇了摇头。他随身携带的一个皮质小本里,用圆珠笔记着十多页媒体和公益组织的联系方式,最后一页记着“买树人”的电话。

 

名利场外,村民的异见也在生长。“河滩之前也有水边长的树,不完全是他俩种的”、“拿着低保和残疾人补助,还有这么多奖励,钱不少呢。”

 

“我压力相当大。”5月31日下午,村支书刘彦明蹲在墙角下,一脸疲态,这几天,他一直在贾文其家门口等着,除了接待县乡级的领导,还要应对村民的各种不满。“本来是件好事,但是得适度。”

 

夜幕降临,人群散去,从贾文其家中出来,贾海霞摸索着,一个人回了家。他又想到那片树林,“别说全卖,卖一部分,家里就不一样了。”

 

贾文其有些累了,他身体向后一靠,用脚打开一份报纸,看着关于他们的报道。

 

“现在出名了,大家都称赞你们。”剥洋葱people说。

 

贾文其停顿了一下:“塞翁失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