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

(2021-06-09 17:50:05)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

对话·宋大昭

完整专访 | 猫盟CFCA创始人 · 宋大昭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

这些是我们能想象到的吸猫场景,但它们不是今天的主角儿。目前全世界的家猫大概有5亿只,城市里的流浪猫被接回家善待,变身“小主”。而野外的大猫们,却在消失的边缘。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

宋大昭,野外吸猫资深人士,江湖人称“大猫”。他创立的猫盟CFCA,专注于中国野生猫科动物的保护。在通州老小区的一栋居民楼里,我们见到了宋大昭。这里是猫盟的办公室,除了在这里工作,他大部分时间都在野外“吸猫”。

宋大昭:地图上插着小别针的地方,基本都是我们调查过的地方。在过去,中国所有地方都有猫科动物的存在,比如长江以南的区域都是有云豹的。猫科动物代表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因为猫是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像我们养的小猫,经常是把我们这儿能吃的食物都给吃了,草也被它们啃了。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

调查过的地方,宋大昭都用图钉在地图上标识出来

宋大昭:按人类的观点来看,最好的地方是哪里?一定是地图上最平最绿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水好适合种粮食,人在这里生活也舒服,不用担心被冻死。而老虎也是生活在这些地方,所以老虎跟人的冲突最大。大家都是挑环境最好的地方生存,老虎挑这个地儿,人也是挑这个地儿。但在跟人竞争的过程中,老虎败得一塌涂地,所以我们今天在野外基本看不到老虎了。只有在看地图的时候才会知道,我们已经失去了什么。

猫盟CFCA正式创立于2013年,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出于共同的热爱,在保护野生猫的征途上,他们已经跋涉10余年。曾为大猫们吃牛买单,也曾为了守护豹的栖息地,让高速公路改变了原本的选址方案,他们还守望着雄豹M2走完一生。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

雄豹M2

田川:你观察M2至少有11年的时间,也算是跟你有长久且亲密的关系了吧?

宋大昭:对,从它出生到开始探索这个世界,再到建立起自己的领地,我一直都在观察它。但只是我跟它亲密,它跟我并不亲密。

M2对我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显示出在华北地区,豹子在人类干扰非常强的环境里,面临了多少挑战。另一方面,它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希望。当我们在做一些能帮助到它们的事情后,它们真的生存下来了,并且还能繁衍壮大。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华北豹

宋大昭:有时候我就觉得,只要这只豹子还在,我们就有在这儿存在的必要,至少有我在这儿存在的必要。M2更像是我精神上的图腾,它让我更加相信我做的选择和我做的事情。一有机会我就会到荣耀石那里坐一会儿,看看山,感受一下豹子在这里感受到的自然之美。我觉得这是我找到的一种跟M2产生连接的方式。

对我来说,M2的消失是一件挺难接受的事情。虽然我知道肯定会有这一天的到来,而且这一天的到来已经比我预想的要晚了,但它依旧是一件非常悲伤的事情。我知道它喜欢在几片山里活动,所以当它消失后,我挺不愿意再去那些地方的。我们知道很多现在这里的小豹子都是它的后代,所以就当它一直都还在吧。

除了M2,前后有89只华北豹成年个体,出现在他们的监测网络中。他们造了一个关于华北山地的博物馆,培养了一支“老豹子”志愿巡护队,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友好的试验基地。宋大昭说,这条路越走越远了,虽然每一步都很缓慢,但很踏实。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

监测网络记录下华北豹经过的身影

跟着大猫,我们深入昌平山区。

这里曾是华北豹的家。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

田川与宋大昭一同深入昌平山区(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宋大昭:北京北部的浅山区,是我们比较关注的地方。我们想知道在离人这么近的地方,会有什么野生动物?它们生活好不好?我们会找对动物来说是交通枢纽的地方放红外相机,因为这些地方是野生动物经过概率最高的地方。比如有岔路的路口,往往就是我们会装红外相机的地方。但我们至今都没在昌平这里拍到过狍子,因为对豹子来说,最重要的猎物就是狍子,另外兔子的数量也很重要。但我们觉得这些年动物的拍摄率好像在提高,所以我们对北京还是充满希望的。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宋大昭:

我小时候在山里长大,会下河捞鱼,上山摘野果子吃。我们学校后面是山,前面是一条小溪。我们会把旧蚊帐拆了做成渔网,到河里去捞鱼。那时候太快乐了,我记得有一个学期我连作业都没写过。小时候在山里也见过不少动物,那个时候大家都说豹子是不伤人的,甚至还有个说法是有时候它会保护人。就给豹子渲染上既神秘又凶猛,但跟人完全不敌对的关系。这种记忆可能会伴随你一生,但它需要一个触发的诱因。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华北豹

宋大昭:2007年的时候,我在网上看到“山西老王”用自制的红外触发相机,在野外拍的豹子照片。当时我一看,我的天呐,他们居然能在山西做成这件事儿。我后来跟老王打过几次电话,他就跟我讲他那边各种各样的故事。他说野生动物根本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好像离人很遥远,其实它们离我们非常近。你只要到山上找好地方放好相机,或者你就在那里等着,很快就能找到豹子。这件事儿给我带来的冲击是,你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去了解一种动物。不是从书上,不是从电影里,不是从那些虚无缥缈的传说里,而是实打实地走到野外和动物打交道。我说我一定得去体会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我就去了。田川:您还记得第一次体验是什么时候吗?宋大昭:2008年6月1号我跟他们进的山,当时特别兴奋,因为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的,未知的。去了以后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而且自然。也就爬了一个小时左右的山,就能在路上看到非常多动物留下的痕迹。有赤狐、豹猫的粪便,以及豹子撒完尿后在地上刨出来的坑。通过走进山里,我越来越了解生态是怎么回事,保护是怎么回事。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

宋大昭左腿前侧有一处伤疤

宋大昭:我腿上有一个伤疤,是之前在河北爬山的时候摔断腿导致的。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给我打了钢板,钉了11个钉子,缝了27针。爬山的那天下雪了,下山的时候脚一滑,一下就别住了。帐篷、睡袋、锅什么的都在身上背着,我当时就站不起来了,坐了半天然后我跟大家说“我不行了,肯定是骨头断了,你们下去找救援,我在帐篷里等你们”。那天晚上的月亮非常亮,我面前又正好是一个悬崖的峭壁,月光打在上面可以看的很清楚。我当时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好像在这儿挂了也没什么不好的。特别是那次上山我们装的相机,在之后拍到了豹子。那是河北历史上第一次在野外拍到豹子,而且在那次之后,那里再也没出现过豹子。我就觉得这是神灵送来的一个礼物,你要获得它,就必须得付出一些代价才行。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

2012年起,宋大昭就在北京的山区寻找华北豹,却不见豹的踪影。他的信心慢慢变成了疑虑,北京是不是已经没有豹子了?历史上华北豹主要生活在太行山区域,而我们脚下的昌平山区,正是华北豹的老家。过度开发而缩减隔绝的栖息地,让华北豹逐渐生活在一个个孤岛上。非法盗猎、人兽冲突,种种的威胁已使华北豹从北京周边消失。

宋大昭:华北豹是因为北京的豹子,才被命名为华北豹的。所以我们就说北京至少是它的户口所在地吧,但现在北京却没有豹子。我们说带豹子回家,不是非要让豹子回到北京。而是我们希望看到整个太行山到燕山,能够重新有豹子在这里散步。我们希望从八达岭到河南黄河的风陵渡,都能看到华北豹在山林里游荡。在历史上,甚至是不久远的过去,这都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景象,只是今天我们看不到了。从物种保护的角度来说,我当然希望豹子出现在它历史上的栖息地里。尤其作为标志性的存在,它应该出现在北京的山区。这些大型猫科动物重新漫步在山林里面,是生态修复最好的体现。田川:“带豹回家”项目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吗?宋大昭:一开始更像是提出的一种口号,我们希望至少可以推动华北地区的公众意识,告诉大家我们这个地方的环境,是需要被改变的。整个北太行山的生物多样性到底是什么水平?这里的道路、农田,山上修建的风电光伏对这里的动物有什么影响?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些东西描绘出来,最后形成太行山的野生动物地图。在发现人对生态产生影响后,我们想办法解决它,重新建立起大家与动物相处的能力。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各类野生动物(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宋大昭:杭州动物园跑了一只豹子,居然就能让当地人恐慌到晚上都不敢出门。山西的山上都是豹子,为什么当地的老百姓从不害怕?在西藏,山上有雪豹,有狼,有棕熊,为什么当地的牧民从不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我觉得这是人观念的问题。当动物来的时候,不要再出现我特别恐慌,你必须把它赶走的情况。千万不要形成“要么它走,要么我走”这种水火不相容的态势。改变人观念是很难的,通过大量志愿者的参与,通过公民科学的方式,持续不断的自然教育,也许能慢慢改变人的观念。这也是“带豹回家”项目里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把调查,修复改造,改变人的观念这三件事持续做下去。短则十来年,长也就二三十年,就能看到一些大型动物的回归。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宋大昭:

近五六年,我们保护了十余年的地方,当地华北豹种群密度至少增加了50%。从2019年开始,我们发现有豹子开始从山西扩散到河北。到去年冬天的时候,我们在河北发现了两只豹子。这是非常令人鼓舞振奋的现象,豹子可能真的在扩散,它们真的在回到,历史上它们的栖息地里去了。但从大面上说,这个帮助是于事无补的。近半个世纪,中国在现代工业化进步的滚滚洪潮中,对物种进行的保护工作太微不足道了,这些生物没有办法与历史的洪流抗衡。我们已经失去了几乎所有的老虎,以及绝大多数的豹子、犀牛、大象,我们已经失去太多大型物种了。如果只是从一两代人的时空尺度去看,我们今天做的所有努力都可能会消失。但更久远的看,我还是相信人类拥有足够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总不至于发展到最后,把我们生存的星球也毁掉吧。田川:很有可能呀,我们不正往那个方向走着呢吗?宋大昭:其实对地球来说,它真的不在乎这些事情。它有充足的时间重新洗牌,再来一次。只不过对于一个物种来说,是没有这种机会的。田川:流水的物种,铁打的地球。宋大昭:对的。人类统治地球不过数十万年,恐龙统治地球长达一亿年,不也消失了。也就地球打个盹的时间,它可能就重新洗了一遍牌了。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

田川:对动物的保育和对植物的关注,跟我们最直接的关系是什么?宋大昭:保护动物最终不就是为了保护人类,或者让人类从中受益嘛。对于在城市里正常上班的人来说,山里有没有豹子跟他有一分钱关系吗?豹子已经在北京消失至少20年了,有任何一个人感觉自己的生活变得不好了吗?这就是生态系统与人发生的关系,过程可能是缓慢或是间接的。很难通过现有的价值体系,去让人相信保护动物对我是有好处的。因为这件事的好处很难用经济去衡量,它不会让你的收入增加,不会让房价变低。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讲。乔治夏勒曾在书里写说“保护野生动物的理由非常多,但其中非常重要的理由就是,它们都是如此的美。即使只是为了这种自然之美,我们也应该将它们保护好。”然后我们再从更理性的角度来说,就是保护的重要性。如果北京的森林重新演化到非常好的程度,到时我们可能就会从跟我们健康相关的维度,重新审视我们这个城市。比如前几天因为刮大风,空气变得特别好,我们从通县就能看到西山。但我觉得这其实就该是我们生活正常的状态,而不是现在我们还要去追求的东西。

宋大昭|带华北豹回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