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现实版活着”闯上热搜,让49岁的成都交警、主持人谭乔,在网络上又火了一把。
谭乔主持的,是当地一档家喻户晓的节目《谭谈交通》,不过到今年,已经三年多没做节目了。走红的视频来自十年前的一期节目,这期节目中的大爷,有着和小说《活着》的主人公福贵如出一辙的经历,被许多网友亲切地称为“福贵大爷”。
谭乔决定寻找这位十年前只有一面之缘的大爷。这次寻找,除了满足网友的好奇外,也是对他自己的一次救赎。
3年前,谭乔被诊断出患有抑郁症。“我很担心有一天,我会像我以前住的那个地方那个人,就从楼上就跳下去了,我还有这个家庭,他们都需要我,需要我撑下去。所以当我情绪失控,我正好就看到了很多网友,又在提到福贵大爷这个事情,我又回去看福贵大爷的那一次的视频,我越看我觉得福贵大爷是我学习的榜样。”
从马路上的“欢乐喜剧人”到抑郁症患者,谭乔经历了什么?
机遇从天而降
谭乔,197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父亲是邮电局里的修车工,母亲是名售货员。父母整日忙于生计,对谭乔疏于管理,原指望他能靠读书出人头地,然而谭乔却是个调皮捣蛋的性子。
他成绩不好,初中毕业后就去读了所教印染的职业学校。毕业后,他先是被父母送去餐馆洗菜,之后又在亲戚的介绍下,到工地刷腻子。“生活完全没有了斗志。我就说我不想干了,我说这个工作又累,没有意义。”
后来,母亲教谭乔在街上做了点小本生意,然而独立行动时,他的帐总是算不明白。又打了几份工后,家人到处托关系,把他送去部队当了三年兵。退伍后,谭乔被分配进了四川邮电系统,成了一名接线工人。1995年,父亲来信说成都要招交警,希望他回去试试。原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了名,没想到谭乔却出人意料一路过关斩将被顺利录用。
交警虽然看似威风凛凛,掌管路上所有的行人车辆,工作实则具体而琐碎。除了指挥交通、处罚违章,还要处理交通事故。据统计,近几年,中国每年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近20万起,平均每8分钟就有1人因车祸死亡,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远高于火车飞机。
作为交警,谭乔也见到了很多因为交通事故导致的悲剧。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天夜里,一个18岁的女孩刚和男友分开,便被一辆货车夺去了性命。
谭乔:这个女生的男朋友也来了。男生跪在地上,跟120的车子磕头,“救一救她吧,求求你们了。”医生说这怎么救,你看怎么救得了,早就没有呼吸了。我就一直在那个地方,待到差不多快十二点钟,就一直就看着那个小伙子,我怕那小伙子想不通。事故已经发生了,你这个时候去处理,其实已经完了,人生命就一次。所以我一直觉得宣传交通安全,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在提前让你别出事。我就发现其实我们在纠正违法的时候,多说一句没有什么坏处,去帮助那些安全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的人,让他们树立这种概念。
在谭乔看来,很多重大的交通事故,往往都是因为人们一些很小的错误导致的。因此每当在路上抓到交通违法者,他总爱多唠叨几句,希望引起对方重视。
谭乔:大部分的民警,那就不说话吧,管你说什么,我反正就开我的罚单,你说几天,我就当没听见,这是绝大部分人的操作。我希望能够得到别人一个正面的反馈。罚我款可以,这警察不错,你看跟我讲这个道理,讲的我觉得还能说的通,我就愿意。
2005年,成都电视台和交管局为了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决定筹备一档交通宣传节目。交警队推荐了不少“根正苗红气质佳”的模范交警,电视台却始终不满意。一筹莫展之际,有人想起了谭乔。彼时他已经是有10年工龄的老交警,也是警队里出了名的“话痨”。
谭乔:算是给了我一个人生的一个转折的机会。其实我在想,没有去做这个《谭谈交通》,可能我有一天就真的这样年复一年的去重复这样一件事情,我可能真的会丧失那种新鲜感,或者丢掉当初的那一份初心。
从交警变成电视节目主持人,谭乔很快适应了新身份。他贯彻了自己以往的执法风格,“话痨”,幽默,接地气,还时常结合时下热点,根据交通违规者的具体情况,来段马路牙子上的“欢乐喜剧人”。这个不像交警的交警,很快在成都出了名。2005年到2018年,谭乔开着辆白色捷达,走遍了成都的大街小巷,“温情处理”了上千年起交通违法事件。
“非主流”交警的逆袭
21世纪初期,都市经济空前繁荣,道路交通进入了野蛮生长的阶段。城乡文化的激烈碰撞,为《谭谈交通》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谭乔的“话痨”属性,也让越来越多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圈外人”走入人们的视野,其中就包括那位骑着加长版三轮车在快车道疾驰的“二仙桥大爷”。
鸡同鸭讲的对话效果,堪比现实生活中的相声段子。“二仙桥大爷”迅速走红,成为了成都当地一个家喻户晓的小网红。
谭乔:后来我有一个粉丝,他给我说,这个大爷在我们那个市场里面,现在可火了。那个时候我还真就跑去找他了。找他以后,我想是不是需要帮助一下。我说咱们聊一会儿吧?没有时间跟你聊,“不聊,不聊,我要去挣钱。”一打听,他的收入比我还高。
成都的北边有很多大型市场,那里是外来务工人员的聚集地,是成都交通情况极为最复杂的地方,也是谭乔最常光顾的执勤点。
2009年的一天,谭乔在执勤路上看到一辆电动车摇摇晃晃地拉着两个沙发一个桌子,这是严重超载,他赶忙上前将人拦了下来。对方自称姓吕,从外地到成都打拼,是位回收二手家电的小老板。聊了几句后,两人一拍即合,放下沙发桌子,在路边来了场“高端访谈”。
从2005年到2018年,《谭谈交通》持续了13年的时间,节目数量多达3000期。做节目的这些年,谭乔在马路牙子上看遍了人生百态,也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发展。拉树枝卖给木材加工厂的人还在,但三轮车已经变成了小货车、小汽车;谭乔的执法空间逐渐从城区推向郊区,常常绕上半天也难遇到一个合适的拍摄对象……
更让他难过的是,日播节目带来的压力,外人无法理解。谭乔有些撑不住了。成都知名“谭警官”的头衔变成了谭乔的枷锁,而13年的户外拍摄,也让他常常在“主持人”和“交警”的角色上来回拉扯。
谭乔:我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睛,就已经和电视台的人出去拍摄了,等我拍摄完剪完片子了,都已经到了下班的时候,你也不可能再跑回单位。也有一种感觉我都不是个交警,单位都不回,我内心确实会有这种错觉,好像你在哪都不是就被融入进来的,就会有这种状态。
他想,是时候改变了。
在压力中抑郁,因人情而救赎
2018年,“天眼系统”已经遍布全国,抓捕交通违法不再依赖人力搜索。而同一个节目做了13年,谭乔也有些力不从心。他向组织提出申请,《谭谈交通》正式停播。谭乔也离开了一线,回到交警队做起了内勤工作。
然而,失去了与人聊天的生活常态,新的突破也没有如期而至,多重影响交织下,谭乔的情绪开始崩溃。
2018年,谭乔确诊了抑郁症。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他不敢放任自己的情绪继续恶化,在妻子和朋友的帮助下,开始努力自救。他带着妻子去了沙漠,从沙漠“刀锋”最高的地方“自由落体”一般地一路翻滚下来,“我觉得算是我第一次在这个城市钢筋混泥土里边被压抑的那样的一些情绪,第一次得到了一些释放。”
此后,谭乔及时就医,情绪得到了一定的控制。2019年,他注册了网络账号,拍视频,开直播,空闲时也会把一些经典的节目上传到网上,情绪也渐渐好转。节目停播三年,《谭谈交通》在网络上反而越来越火。
2021年,“福贵大爷”的故事登上了热搜,一时间媒体报道无数。谭乔也又一次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他决定寻找福贵大爷,完成一次“自我救赎”。功夫不负有心人,谭乔果然找到了福贵大爷——大爷很好,在遇到谭乔的第二年,就与现在的妻子结了婚,两人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谭乔:可能在当时我拍摄的时候,我可能只是听到他说了家庭的这些不幸,我并没有深刻的去想过这种遭遇,如果发生在我的身上会是什么样。所以说我再看的时候,就是有一种就是“初识不知曲中意,再见已是曲中人”的感觉。人家说放开天地自然宽。我觉得就是我现在想的,能够给自己的父母,尽一下孝道,能够做一个好的父亲,做一个好的丈夫。
编辑:栗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