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资大举流入中国!

(2021-01-29 16:59:05)

当地时间1月24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范围内的外国直接投资额急速下跌,但2020年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逆势上扬4%,超越了美国。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外资大举流入中国的态势是否会持续?

外资大举流入中国!

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范围内的外国直接投资额从2019年的1.5万亿美元下降至8590亿美元,下降了42%。这样的数字上一次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过,比2008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投资低谷还要低30%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显示,2020年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逆势上扬4%,达到1630亿美元,超越了美国的1340亿美元水平。业界资深人士透露,这些年来流入中国的外资一直稳定增长,疫情暴发后中国经济率先抑制住了新冠疫情的蔓延,恢复增长,从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个方面来讲,中国成为吸引外资的亮点是意料中的事。另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也提振了投资者信心。

外资大举流入中国!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湛)

《全球投资趋势监测》还显示,2020年发达经济体受到的打击比发展中经济体更严重。

2020年,发达经济体外国直接投资水平平均下降了69%,降至2290亿美元。其中,流入北美的资金减少了46%,降至1660亿美元。欧盟国家总体下降了2/3。英国没有新的流入,外国直接投资降至零。

美国方面,外国直接投资减少了49%,降至1340亿美元,下降主要集中在贸易批发、金融服务和制造业领域。此外,美国资产对外国投资者的跨境并购销售下降了41%,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

与之相对的是,发展中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了12%,幅度并不像发达经济体那么剧烈,约为6160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72%,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份额。

外资大举流入中国!

(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姚余栋)

中国官方1月2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也显示,2020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额9999.8亿元人民币,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速高达6.2%,比2019年水平还高,在疫情导致全球跨境直接投资锐减背景下更是难得。

学者认为,中国吸引外资实现了引资总量、增长幅度、全球占比的“三提升”。

在数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中国吸引外资质量也在提高。外资正加速流向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高技术服务业,如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电商服务等,这不仅将助推中国制造业更好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也有利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外资地区分布更加平衡,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始成为投资者的新“热土”。

外资大举流入中国!

(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许思涛)

从疫情暴发之初缩水10%以上,到全年增长6.2%,中国吸引外资实现“逆袭”绝非偶然。

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经济复苏进度一枝独秀,在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几十年罕见大衰退时成为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成为跨国公司的理想选择。

商务部近期一项调查显示,近六成在华外资企业2020年营业收入、利润实现增长或持平,超过90%企业对未来前景持乐观或谨慎乐观态度。

外资大举流入中国!

(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熊园)

此外,在不少国家纷纷出台贸易投资保护政策时,中国坚持扩大开放,改善营商环境,并为外企复工复产提供帮助,也让外企坚定了投资中国的信心。

目前,中国全国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缩短到33条,自贸试验区缩短到30条;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则不断增加,2020年新版比上一版增加了127条。一减一增,令外企来华投资更加自由便利。

有分析认为,展望2021年,中国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料将进一步增强。在2020年中国GDP同比增2.3%后,不少经济学家近期都预测,今年主要经济体表现会持续分化,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8%以上。

2020年,中国消费品进口占进口额比重已超过10%。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使中国国内市场越发壮大,这都为中国吸收外资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学者表示,经过疫情,中国市场庞大、产业链供应链完整稳定、经济韧性强等竞争优势充分凸显,实力和影响力也在疫情中被放大。因此,中国吸引外资高增长并非短期现象,而将是长期趋势。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将为世界各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外资大举流入中国!

编辑:宝春、巴塔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