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

(2021-01-18 16:14:13)

他们是齐白石生平

最重要的恩师与知己

提携之恩 知遇之情

促进他艺术境界提升

扶助他在世间扬名

北京画院《知己有恩》专题展

书画见证齐白石的师友情缘

近日,《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专题画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这是继《可惜无声》齐白石草虫画专题展、《胸中山水齐天下》齐白石山水画专题展、《越无人识越安闲》齐白石人物画专题展后,《文化大观园》拍摄的第四个齐白石专题展。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

王鲁湘:吴院,这次展览的所有灵感,是不是都来自这一方印章?

吴洪亮:对呀,这方印章是齐白石所谓“三百石印富翁”,这三百石中的一方印章收藏在北京画院。那么这方印章,齐白石其实在边款中说得很清楚,齐白石从哪里来的灵感呢?是从欧阳修与张先之间的交往得到灵感,觉得朋友之间要有恩情,有恩于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所以齐白石甚至还写道,“予有知己二三人,其恩高厚。刻石纪之。”所以齐白石把这样的理念,刻成了一方印章。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

王鲁湘:实际上知己何止二三人,你这里起码列出了6个,是吧?

吴洪亮:6 位师友,所以我们这方印章,也把它作为齐白石与师友相交,和齐白石为人做事的一个核心理念,展开了齐白石的师友圈。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

胡沁园,齐白石称之为“平生第一知己”,他是齐白石终生感激的启蒙恩师。湘潭士绅胡沁园主动收木匠阿芝为徒,并给他重新取名“齐璜”,又因他居住的星斗塘距离白石铺很近,给他取了别号“白石山人”,以备他将来题画所用。赐名授业济困,胡沁园在齐白石身上投入的心血可见一斑。齐白石珍藏了多幅胡沁园的画作,他自己也创作过大量与老师胡沁园有关的画作,这些作品如今是辽宁省博物馆的重要收藏。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王鲁湘:

这两张画如果不这么,齐白石这么补记一下呀,拿出来我们以为就是齐白石的。

吴洪亮:对,而且我们并列,共观的时候你会发现,这种师承关系。两个人这种,在笔墨之间的这种传递。

王鲁湘:对

吴洪亮:一览无余。

王鲁湘:你看这个旁边,齐白石补记了,此帧乃沁园师所作。

吴洪亮:对。

王鲁湘:白石补记,珍藏。这个呢,是齐白石自己画的?

吴洪亮:对,有印章为证啊。

王鲁湘:有印章为证,苹翁。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

吴洪亮:而且您看这是北京画院收藏,这个呢,辽博收藏。我们这个两件作品合璧的时候,大家,不用多解释。所以展览是无需多言,观画即得。

王鲁湘:所以这个胡沁园是齐白石,平生第一知己。

吴洪亮:启蒙老师。而且是发现者。伯乐。

王鲁湘:而且齐白石包括濒生,包括这个齐璜,这几个常用的名和号。都是胡沁园给他重新起的。好像1950年还是1949年,这个胡沁园的孙子到北京来,阿龙嘛,是吧?

吴洪亮:对。

王鲁湘:他给他还画了好多画。

吴洪亮:好多画,而且你看他们家的这个,就胡家跟齐家的交往,至今还有。包括辽博的这批巨大收藏,就是胡沁园的孙子,跟齐白石的儿子是同事。一块儿努力,有那么大的一批,几百件的收藏现在在辽博。

王鲁湘:辽博。

吴洪亮:所以这样的情谊还是很有传递感的。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

王闿运是齐白石人生中第二位重要的师长。王闿运是清末民初著名经学家,诗人,在文化界声名显赫,他主动收齐白石为弟子,使齐白石得以结识一大批文人,人生道路也发生重大变化,由民间画师向文人画家转变。1939年,齐白石完成了当年恩师王闿运提议的《超览楼禊集图》,并在画中题诗感怀恩师:忆旧难逢话旧人,阿吾不复梦王门。追思处处堪挥泪,食果看花总有恩。

齐白石在1919年正式定居北京,结识了多位对他的艺术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知己友人,陈师曾便是其中一位。齐白石曾经说过:“除了陈师曾以外,懂我画的人,简直绝无仅有。”陈师曾是民国著名的美术家,他曾经拜海派大师吴昌硕为师,是当时北京画坛公认的领袖人物。陈师曾于1922年将齐白石的画作带到日本展览,并获得巨大成功,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齐白石的山水画,这成为齐白石此后逐步走向艺术巅峰,被世人认可的起点。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王鲁湘:

说到他们两个的交情,又要说到《借山图》。

吴洪亮:是。陈师曾跟齐白石的交往,大家当然特别熟悉。1922年,陈师曾把齐白石的画带到日本大卖。但是他们其中的,最重要交往的证据,就像您说的,就是这套《借山图》。原来五十几开,后来据说是借给了陈师曾,回到齐白石手里,就剩二十几开了,现在在北京画院藏了一共有二十二开。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

王鲁湘:二十二。

吴洪亮:这个展览为什么要展这几开?尤其是,这样的一个题跋,和第一幅的这样的一张画,是因为,陈师曾对齐白石的一些评价和建议,都在这个题跋里头。

王鲁湘:对

吴洪亮:比如说他们两个人,交往是因为印章。陈师曾看到齐白石的画以后,给了一个建议,“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这是最重要的。

王鲁湘:最重要的,对

吴洪亮:你要有自己的特色。

王鲁湘:对。

吴洪亮:而且很多人其实,读到《借山图》的时候,觉得齐白石这画画得好吗?很有疑问,包括当时齐白石的画,在北京画坛,当然大家知道曾经不被重视。

王鲁湘:对。

吴洪亮:而陈师曾是最早,认识到齐白石的妙处的,题了四个字,这四个字就超重要了,平淡见奇。这四个字我觉得,就把齐白石《借山图》中的很重要的,它的价值呈现出来了。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

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偶尔会遇到齐白石的铁粉,他们会与导览的工作人员热情讨论一幅画的来历和它背后的故事。作为收藏和研究齐白石的权威机构,北京画院的齐白石专题展已经延续了十多年,这么长的时间里,不了解齐白石的人也会渐渐成为他的拥趸。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

吴洪亮:我是2007年来北京画院工作的,那个时候我倒觉得,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做。为什么呢?我觉得很多前辈,把研究都做过了,那么我们到底还能做什么?所以那个时候我们设置了10个,对于齐白石作品的一个分类研究,原来想说做三四年,结果一下做了快十年。

王鲁湘:对。

吴洪亮:才做完。当这个十年的,北京画院藏的这两千多件作品,与文献的收藏研究做完之后,其实我们有一种什么,豁然开朗的感觉,觉得很多事情可以做,所以从2014年开始,我们开始筹备的就是,不仅做北京画院的齐白石,做全国的齐白石,全国齐白石的分类的研究,比如说您都看过的,比如我们做了草虫。

王鲁湘:对。

吴洪亮:山水、人物、书法,当这些分类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发现齐白石,他如何能成为齐白石,又是一个问题。齐白石从社会学的角度,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做。今年的齐白石的研究,我们是把它叫做“再定位”之年。我们还不仅在北京画院,您看到的这个展览,我们此前在浙江美术馆,那么和浙江博物馆、浙江美术馆合作,做了齐白石跟黄宾虹的,花鸟画的对照展。而且齐白石和黄宾虹,曾经都在北京艺专教书。而且因为这个展览,我们又特别去研究,甚至找到了两个人珍贵的合影。

王鲁湘:这个很珍贵。

吴洪亮:这个以前大家。不太能见到的,比如说我们前一段,还甚至在江西的八大山人纪念馆,做了齐白石与八大山人的,一个对话展。那么齐白石崇尚八大山人。愿意为走狗,但是他们俩的作品,包括齐白石学习八大的作品,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整理出来,和八大的作品做对照呢?我们又有所收获,那这一次在北京画院,我们做了齐白石师友,这个交游展览,那么把齐白石老师、朋友、学生,再一次整合。那么我们就画出一个齐白石的,一个很大的社会圈。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

1917年,齐白石为避家乡兵匪之乱,初至北京时,多寄居寺院,因此与瑞光和尚结识。瑞光对齐白石的画艺十分叹服,在齐白石的画风遭遇冷眼之际拜师学艺。师徒二人惺惺相惜,在艺术创作上互相借鉴启发。当时声震京城的湖南画家主要有冯臼、萧俊贤、齐白石三人,时称“冯萧齐”。齐白石在西城居住,与同居西城的冯臼常相往来,而瑞光曾任西城衍法寺住持,三人合称“西城三怪”,齐白石作画留影,成为画坛一段佳话。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

吴洪亮:瑞光和尚还不仅仅是他的学生,开始我们是从这个角度去研究,后来研究了一下发现,当时他在北京的,现在叫佛教界,还是非常有影响的一位住持,他的作品当然从齐白石那里学到很多,也有他自己特色,并且我有一个发现,去日本京都博物馆的时候,没想到那边还收藏了不少件,瑞光和尚的作品。也就是说在当时的北京的画坛,他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王鲁湘:还是有影响的。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

王鲁湘:你看这个就是瑞光和尚自己画的,大概应该是,画的是,他向齐白石问道,学画的这么一个情景,可能是。

吴洪亮:对,然后齐白石命他作画,然后就有了这么一件作品。

王鲁湘:浓墨重彩呀。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

吴洪亮:很稳。还挺大气的,作为一个和尚也好,或者一个业余选手,能有这样的,一个入画的程度,还是很少见的。

王鲁湘:很放得开。这个和尚,什么东西都放得下的那种感觉。

吴洪亮:是。人的刻画还是比较生动的。

王鲁湘:是的

吴洪亮:当然你说,你跟齐白石比,距离还是有点大,但是一看这个拜师,或者说这种求教的这种感觉,还是很灵活生动的一个呈现。

王鲁湘:对,如果他要是活得时间长一点,可能又是20世纪的一位著名的画僧。

吴洪亮:真是。而且齐白石的画里头,其实大家还是可以看到很多禅意。我觉得跟齐白石到北京,你看那时候住法源寺,跟多个寺院,不仅是住,跟他们的这个僧人的交往很深,所以齐白石的画里头,这个禅意还是一个,不多见的一个,可以研究的点。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

梅兰芳与齐白石均为享誉20世纪中国的艺术大师,一位蜚声画坛,一位名满梨园,两人之间还有着不同寻常的师友之谊。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

王鲁湘:这个好像是齐白石给梅兰芳祝寿的?

吴洪亮:对,1923年,齐白石给梅兰芳祝寿的一件作品,所以画了松树。

王鲁湘:南山松。你看画的构图多现代呀。

吴洪亮:对,构图奇绝,这个中国画说以白当黑,但是以白当黑,你怎么敢把最中心让出来。

王鲁湘:让出来

吴洪亮:什么都没画。

王鲁湘:对。

吴洪亮:然后这方印打得很绝。

王鲁湘:打得特别绝,

吴洪亮:对,“三百石印富翁”这方印,也是1919年之后的一个,重要的代表性的一件作品,打在这个位置,我觉得这个老爷子胆大妄为。

王鲁湘:是。

吴洪亮:胆敢独造。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

京剧大师梅兰芳修养广博,诗文书画都颇为精通,与京城画坛名流多有来往。梅兰芳与齐白石相识后,对他的草虫钟爱有加,并且正式拜师学画。齐白石画名未显时,梅兰芳在雅集聚会中对齐白石恭敬有礼,齐白石特意作诗致谢: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

吴洪亮:这是一幅合作作品。当时的京城画坛,或者说京华的画坛,重要的几位画家都在其中。而且齐白石在这里头,我觉得还显得,地位很特别,画得也很精准,有巧思。

王鲁湘:你看这个画枇杷的是一个人,是吧?画蔷薇的是一个人,画樱桃的是一个人,然后画这个画眉鸟的是一个人,画竹石的又是一个人。

吴洪亮:是。

王鲁湘:这里头包括了姚茫父、陈师曾。

吴洪亮:对。

王鲁湘:王梦白这些人都在,是吧?

吴洪亮:对。

王鲁湘:留给齐白石就没地方了。

吴洪亮:是,最后最后,到白石先生了,怎么办?

王鲁湘:对,怎么办?所以说白石聪明,就聪明在这个地方,正好这个画的这只鸟,有一个视线。

吴洪亮:对,有个眼神。

王鲁湘:瞧着它的眼神往这边走。

吴洪亮:对

王鲁湘:就在视线的前方,画了一个齐白石味道的一只蜂。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

王鲁湘:这太巧了。他用这种浓淡墨,画的这个翅膀,就好像翅膀一直在振动。

吴洪亮:对,很活灵活现。而且这只我觉得画得超好。所以只画一点,满幅的中心,还是他这一点。

王鲁湘:也就是说,虽然你画得热热闹闹,这么多的东西在里头。

吴洪亮:对。

王鲁湘:而且体量都很大。画得还挺满的。但实际的画眼,焦点在这个小蜜蜂上头。

吴洪亮:对。所以齐白石其实那个时候,还不是京城最有名的画家,从排序上你感觉好像,他好像还有一点在里面偏后,但是这一只蜂画完。

王鲁湘:对。

吴洪亮:我觉得看过这张画的人都知道,谁是里面顶级的高手。而且这件画,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我们找到了,这个梅兰芳先生把这张画,挂于自己的这个书案之后,所以还留下了一个很重要的文献。

王鲁湘:一个文献

吴洪亮:对

王鲁湘:他在读书的时候,背后就挂的是这幅画。

吴洪亮:就挂这幅画。所以这件作品就又是不一样了。所以这一次的展览,以“知己有恩”入题,那么你怎么样通过一件件作品,来解这道题,包括我们对齐白石研究,还能找到哪些,让我们把齐白石和他的师友圈也好,跟京城画坛、艺坛也好,把这个研究深入,这次我们这几张画,还是做了很大贡献的。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

在20世纪的中国画坛,齐白石与徐悲鸿的艺术交往堪称一段佳话。徐悲鸿不遗余力地推荐齐白石的艺术,购藏其书画精品,为其出版画集,还“三顾茅庐”聘请齐白石到大学任教。倡导中国画改革的徐悲鸿对齐白石的艺术革新理念十分推崇,齐白石对徐悲鸿的知遇心怀感恩,两人的深厚情谊从书画往来中就可以体会。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

王鲁湘:这个寿联,用心之苦啊,对吧?

吴洪亮:对,您用的苦字。真是。

王鲁湘:哪有这么用心去写这个寿联的。

吴洪亮:对

王鲁湘:他是在纸上,先画了两幅寿桃。然后再把这个纸反过来。隐隐约约能看到这个画。然后再用浓墨写出这个寿联。

吴洪亮:而且意思也超级好。康强逢吉真人瑞。老返童还无尽年。九旬大庆。对,1950年,悲鸿先生所写。就是像您说的,这个后面底纹都不是,一般是印的。这是咱画的。而且徐悲鸿先生也留了一个心,不仅仅画完了,他还告诉我们是他画的,你看,用淡淡的绿色写,悲鸿写。

王鲁湘:对。

吴洪亮:甚至我们见到这件作品的时候,就是这个装裱,旁边那个颜色,跟这个桃子的叶子,你看,是呼应关系。

王鲁湘:也都是呼应的

吴洪亮:所以很雅。

王鲁湘:对,裱的时候也是精心挑的这个绫子啊。

吴洪亮:对,所以这件作品,我觉得真是像您说的,用心之苦的一个贺岁对联。

在齐白石的晚年,徐悲鸿更是无微不至的照料着老人家事,齐白石也非常欣慰自己有这样一位人生知己,曾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徐悲鸿生病时,齐白石特意绘制一幅书法作品为其遣兴,用心之深尽在笔墨之中。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

王鲁湘:刚走进来的时候,我还以为这是一幅拓片。以为是谁把这一幅对联,拿去拓了碑以后,然后做成拓片,又把它装裱起来,结果我走到跟前一看,不是拓片。

吴洪亮:对,是填的墨。双钩填的墨。

王鲁湘:双钩填墨

吴洪亮:整个齐白石的书法,只要写篆体,都是最认真的时候。而且又这样写,就绝无仅有了。

王鲁湘:对。你看他说九九翁是81岁。

吴洪亮:所以这件作品我觉得比一幅工笔画,应该还费心机了。

王鲁湘:你看他其实后面填的这个墨,是用小笔头填的。一点一点小笔头。他想填出那种,那个石头的纹理的感觉。

吴洪亮:对,包括那个飞白,他还留出来。我相信这个徐悲鸿先生,打开这个对联的时候,一定会特别感动。

王鲁湘:是的。用心良苦也是。

吴洪亮:是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

欧阳修曾为故友张先作《张子野墓志铭》,文中说他与张先有“平生之旧,朋友之恩”,齐白石的这方“知己有恩”印章正取义于此。这方印章刻于1933年,当时的齐白石已经完成“衰年变法”,于京华立足,名望渐隆。成名之际仍能感念恩师故友,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编辑:王竹、林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