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 吕宁思
随着大选投票日临近,我也将启程前往美国,对现场情况做出近距离观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凤凰卫视资讯台各环节新闻,以及 我的微博和微信平台“凤凰卫视吕宁思” ——我当然会及时把观察到的第一手信息发给大家🙂
所以,如果大家有什么想知道的、想问的,都可以通过文章末尾或对话框的留言区发给我,我会挑选做出解答。谢谢。
前几天,收到一段父母和小孩聊美国大选的故事:
父母:希拉里是民主党候选人,一般认为民主党是替穷人说话;特朗普是共和党候选人,一般认为共和党是代表富人的。
小朋友:富人还要代表啊?我还以为只有穷人需要别人替他们发声,因为他们没有权力。
父母:那你觉得谁能当选啊?
小朋友:希拉里吧,我看前一阵子奥巴马夫人那个视频里说她是支持希拉里的。奥巴马是现在的总统,总统支持的肯定赢吧?我看历史书里都是这样的。
父母:那可不一定,美国总统是由美国公民选出来的,前一任总统支持谁可能会有影响,但决定不了最终结果。
小朋友:看来现实情况还一直在变啊!
(对话略有修改。)
你会和朋友、孩子聊这场大西洋彼岸的选举吗?会怎么聊呢?是隔岸观火,还是漠不关心?也
许你不care这场美国大选,但需要知道这些——
你需要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对于大选制度等纷纷扰扰的细节,我们没必要去了解。但借此学习如何理解问题,如何表达观点,倒是很必要的:
首先,你需要明白,不论是意见领袖,大V,或者某个朋友的观点,都是他们自己的看法,你需要有属于自己的“我相信”,明白“对于我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才能明白该怎么选,才能走好面前的路。
其次,遇到事情,你可以随时问自己几个问题,比如“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我会怎么解决?”引导自己说出观点,这会比仅仅了解自己看到的事情,有更深入的思考,也能锻炼换位思考的能力。
展开有效的讨论
看了希拉里特朗普那三场辩论的朋友们,应该都会对随处可见的打断、责备、侮辱印象深刻。
两位似乎都忘记了这句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实际上,意见不同时有发生,我们并不需要对此感到愤怒,更不需要恶言相向。面临僵局时,不如先承认双方尚存分歧,冷静一下,日后再谈,这样也许对讨论结果更好。
这篇小短文参考了微信公众号BetterRead中,《看看美国父母怎么给孩子解释总统大选》一文,作者楼夷。文章讲的是美国儿童专家对于如何和孩子聊大选的建议。然而,我发现那些建议,成年人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