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高考临近,教育公平真就这么难吗?】高考承载的太多了,当它成为阶层流通的唯一途径,他本身的缺陷会被无限放大。互联网时代,获得教育的途径、获得成功的机会已经百花齐放了。有90岁读大学的,也有90后辍学创业的。应该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不是华山天险一条路。(笑逐言开)
最近有个网友给节目发私信,这个小朋友是这么说的: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就要结束高中生活了,尉迟叔叔能不能做一期关于高考话题的,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的。
第一,我不是叔叔,我是葛格,oppa,腿特长那种的,OK?
第二,原来又要高考啦?
【“逐路取人法”和“以才取人法”】
早在北宋年间,就有知名砸缸艺人司马光,和男团唐宋八大家头牌艺人欧阳修,为此争的面红耳赤。同为学霸,南欧阳北司马你争我斗为哪般?原来,当时的科举制度是规定好了各区域的录取人数,也就是司马光提倡的“逐路取人法”,但由于受战事影响,北方参加考试的人少,在录取相同人数的情况下,录取率就比学霸扎堆的南方高了许多,为此南方人欧阳修不服,提出“以才取人法”,也就是和现在一样,按分数高低录取。
【南北榜案】
南北差异持续酝酿,终于到了朱元璋的洪武三十年的一次会试中,集中爆发,当年录取的进士51人全是南方人。身为南方人的朱元璋都坐不住了,他亲自找到上届高考状元张信,让他复查,看看有没有黑幕。张信很认真地查完说,没有黑幕。朱元璋使了个眼色:这个可以有。耿直BOY还是说:这个真的没有。这个故事就好比跟领导打麻将,赢钱了,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张信不明不白地就被咔嚓了。朱元璋只能自己上,大笔一挥再考一次,这次录取了61个学生,全是北方人。
【教育公平】
酌古参今,说到底“考试不公”还是因为教育水平的差异。这种差异其实是从小学开始就有,所谓输在了起跑线上。到了高考时,就集中爆发了。对于那些教育资源匮乏的省市,好学校本身就少,好学生没地方去啊。而又由于同样原因,在争取外省招生指标时,也没有讨价还价资本。你北大不多招几个我们哈尔滨的考生,我们哈佛也不招北京的,兄弟你哈尔滨佛学院这样跟北大谈条件,人家不会理你的,不如找北大青鸟试试?
高考承载的太多了,当它成为阶层流通的唯一途径,他本身的缺陷会被无限放大。互联网时代,获得教育的途径、获得成功的机会已经百花齐放了。有90岁读大学的,也有90后辍学创业的。应该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不是华山天险一条路。
最后,祝各位高考考生一切顺利!
明天就是高考了,有什么想对考生说的吗?请留言。
前一篇:即将卸任的奥巴马在折腾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