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西伯利亚的面积有1270多万平方公里,比整个中国的面积还要大,但是西伯利亚地广人稀,气候寒冷,一年中至少有7个月平均气温低于0摄氏度,冬季最严寒的时候,气温在摄氏零下50多度,记录最严寒的是零下72摄氏度,对于当地人来说,零下20几度、30度是再平常不过了。我和摄像师安德烈一起,从莫斯科出发,此次行走西伯利亚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交通工具有飞机、火车、汽车、气垫船、雪地摩托车和直升机,行程超过两万公里。
西伯利亚大铁路连接欧亚大陆
19世纪开通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全长9332公里,跨越8个时区,是至今世界上最长的一条电气化铁路,把西伯利亚各城市和首都莫斯科连接到了一起。西伯利亚原本是荒凉之地,历史上一直是沙俄和苏联政府流放罪犯的地方,由于铁路的开通,很多俄国大作家、王公贵族都是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被流放到这里,他们的流放也给西伯利亚带来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欧洲文明,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在西伯利亚,所有的城市和大部分村庄都是沿着铁路而建。
冬季江河湖海天然冰路
在冬季的这段时间里,所有的江河湖海都会全部结冰,冰层的厚度一米左右,因此冬季,河面上也形成了一条天然的冰路,汽车和爬犁等交通工具可以在冰面上行驶。
摄像师安德烈行走在贝加尔湖上。
虽然河面上冰层很厚,不过汽车在冰面上行驶还是有一定危险系数,特别是在贝加尔湖面上,一些冰层板块随着下面湖水波浪的涌动,板块会出现裂缝,一些裂缝被积雪覆盖着,很难辨别,在快速行驶时,一不留神就会连人带车掉进冰缝里,每年都有汽车掉进冰缝里的事故发生。而在冰面上行驶最安全的,则是雪地摩托车和雪地气垫船。
记者体验雪地摩托车。
摄影师在雪地气垫船上拍摄。
西伯利亚地广人稀
西伯利亚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3人,75%的居民居住在城市里,其余的居住在比较偏远的居民点,他们大多是依水而居,生活比较简单。我们在叶尼塞河的冰面上行驶了一百多公里,看到在河岸边一个相对来说算是比较大的居民点,大概有几十户人家,我们在冰面上停了下来,向居民点走去。
这里家家户户养狗,为了顺利进入村子,我们首先得跟街上的黄狗“治安员”搞好关系。
穿貂皮大衣的乐活农妇
这户普通人家的主人叫济娜,跟我们印象里的农妇不太一样,她到门口接我们时穿着貂皮大衣,带着貂皮帽子。济娜说,村子里过去有四十几户人家,而现在只剩下5户院子有人住,留下来的也都是像她一样的孤寡老人。今年60岁的济娜,丈夫在4年前去世了,她的3个孩子都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区工作和生活,孩子们想接她到市区居住,而她却不愿意,她认为城市里的生活不是自己的。
济娜向记者介绍房间里的传统火炉,她说村子里没有天然气,做饭烧水都是靠自己劈材。村子里没有商店,附近几十公里也没有,但济娜有个2300平方米的大花园,每到夏季的时候,她到林子里采摘蘑菇,草莓和其他的果子,做成果酱,存储过冬。
西伯利亚中国商家和游客渐多
由于距离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家到西伯利亚开拓商机,也有不少中国游客选择到西伯利亚旅游,特别是到伊尔库茨克的贝加尔湖和克拉斯克亚尔斯克的叶尼塞河。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旅行社经理叶列娜说,由于中俄两国政治关系加强了,来西伯利亚旅游的中国游客也逐渐增多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很漂亮,特别是从城市里流过的叶尼塞河。
地球最北边的海上餐厅
这是北极地区的亚马尔,在地球最北边的海上餐厅吃饭,不过在这天寒地冻的情况下,印象中波澜壮阔的海洋也就完全凭个人发挥想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