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朱艳芳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会有些陌生,但是经常收看凤凰新闻的观众一定会知道这个去年下半年起出现在屏幕上,一个瘦瘦的、灵巧的女孩,她就是凤凰驻菲律宾的特约记者。去年那场世界关注的菲律宾风灾事件,就是由她做的现场报道。

从凤凰的粉丝变成凤凰的一员
在加入凤凰之前,艳芳就是凤凰的粉丝,她说自己之前虽然对媒体和新闻领域不是很懂,但是就觉得凤凰有别于其他的传统媒体,就是很喜欢看凤凰的新闻,而且她一直很喜欢凤凰的主持人安东、姜声扬和竹幼婷。
因为经常收看凤凰的节目,在大约两、三年前,看新闻的艳芳偶然间看到一行字幕,了解到凤凰在全球范围内招收特约记者,虽然当时自己已经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仍然吸引她寄出了简历想要做更多的尝试。后来因为自己工作上时间无法配合,再加上缺少经验,对一些时事没办法即使掌握,所以做了一两次联机后就暂停了。
之后的日子,工作稳定,待遇也不错,但是艳芳总是觉得少了些什么,直到去年5月份,她接到了刘粤瑛老师的电话,恳谈后坚定了自己做一名记者的决心。艳芳毅然辞去了之前银行的工作,专心做起了新闻。
凤凰人的温暖和热情让我慢慢适应了新工作
艳芳从小就到了菲律宾生活,那里的生活节奏比内地和香港慢了半拍,所以一开始加入凤凰时,她感觉非常不适应。新闻是一个与世间赛跑的工作,加上艳芳欠缺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刚开始工作起来既吃力又有压力。她说,那时自己经常一条简单的采访片可能就要做一整天的时间,
常常一工作起来,神经一紧绷,一整天都忘了吃饭喝水。

但是,艳芳觉得自己很幸运的是每当遇到问题时,刘粤瑛老师的一句话就把她的所有疑问和困难给解决了。粤瑛老师非常细心地教了她很多新闻方面的知识,录制新闻片和作联机的技巧,以及作为一名新闻人该有的思考模式等,帮助了艳芳重拾了信心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去年艳芳到香港实习和11月进菲律宾灾区采访期间,认识了很多香港同事并与大家合作,让她感受到了凤凰人的温暖及热情。她说,大家在说任何事情后,都不忘加一句“谢谢”,“麻烦了”,“辛苦了”,“注意安全”,让人倍感亲切也非常温暖。而同事们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精神也令艳芳非常佩服,对她启发颇大。
“虽然记者工作又苦又累,但在充实地忙完一天后,心里便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这是我在之前的工作中无法收获的。”
客观公平地报道新闻
因为艳芳从小就生活在菲律宾,对那里的风土人情都比较了解,这也对她的采访工作帮助很大。比如,在采访较具有争议的话题时,艳芳就会从菲方观点出发再做提问,这样不仅能让受访者从最真实客观的角度回答问题,也有利于艳芳理解并公平地真实报道实情。
艳芳说,作为在菲律宾的华文记者,时常要报道一些较据争议性的中菲关系话题。此时,如何在公平报道事实的前提下又不加剧双方误解,是自己目前要继续学习的课题。除了在报道中把握平衡点,她更希望作为媒体人,能够在两国关系发展中起到正面作用。

“菲律宾风灾”报道背后的故事
加入凤凰后,最让艳芳难忘的工作经验当属去年11月进入菲律宾被“海燕”台风侵袭的重灾区塔克洛班采访,这是她第一次出差,也是第一次觉得让她觉得身负重任。菲律宾风灾的报道经验让艳芳深刻体会到了一名新闻工作者肩负的社会责任和意义,更让她崇尚起了这个职业。
菲律宾受“海燕”侵袭很严重,进入灾区后,各方面条件都不利于艳芳他们采访,大家一度非常沮丧。但在目睹了灾区灾民在遭受重大灾难后孤苦无助,连逃亡都屡屡受阻的全过程,使她觉得没有任何理由退缩。

在采访中还有一个小插曲,艳芳一行人到达塔克洛班灾区后才发现,他们的一个装满水及干粮的行李,因为飞机超重,优先搭载救援人员,而被遗留在了宿务机场。虽然大家心里十分焦虑但也只能收拾心情,继续采访任务。几经波折,行李终于在旁晚到达。但是,即使有了干粮,采访队三人也几乎没有进食,除了因为疲惫而毫无胃口,也因为在看到灾区灾民后,觉得他们更需要那些食物。
采访需要四处徒步奔波,灾区的天气酷热,艳芳一行人把本来备用几天的水在一天内几乎喝光了,险些断水。后来在机场经过漫长的等待,才搭上进入灾区运送物资的澳大利亚军机离开灾区。离开灾区回到宿务后,采访队三人都变成了名副其实灾民模样,但是没有人有一句怨言。在吃到几天内的第一顿饭时,他们一行人想到的是灾民几天没吃饭的情景,心情及其复杂。

艳芳说,在灾区所目睹的一切对她震撼很大。从一开始的转头偷偷擦掉眼泪,到后来鼓励灾民振作,同时也是鼓励自己,再到后来跟灾民一同经历万难逃离灾区,是那些灾民给了自己力量。同时摄影师阿豪跟海事卫星工程师阿春的专业精神也感染了她,使得风灾的采访任务最终顺利完成。这次风灾采访,让艳芳重新认识了生命原来极其脆弱,同时也是无比坚韧的。“我想我永远无法忘记那一张张眼眶含泪的笑脸,比哭更刺痛人心。”
把握机会,全面成长
加入凤凰不到一年的时间,艳芳发现自己成长了不少。在这里促使她打开了视野,用更包容的眼光及更全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最开始的为时事作菲方观点报道采访专家,到后来的逐渐进入前线及采访政府官员取的第一手消息,她不仅慢慢体会到了凤凰“第一现场,第一时间”的专业主义,更希望自己接下来的报道可以真正体现这一精神。
在这里艳芳也认识了不少非常优秀专业的记者,在受到启发的同时,也不时会质疑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她告诉自己,必须把握这个珍贵的机会,让自己全面成长。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艳芳希望能把自己所收获的一切运用到新闻制作中去,做一名合格、有深度的记者,同时她也会通过进修来进一步更加完善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