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凤凰记者蒋晓峰:守望南海,并不仅仅是他们的责任

(2012-10-16 15:10:25)
标签:

南海

南号锋

蒋晓峰

凤凰

分类: 记者再报告

    黄昏,落日的余晖照射在南锋号上,正好射透船灯,夕阳替星星点了灯。这是凤凰记者蒋晓峰在南海之行中很美的画面,遇到这样的画面是要看运气的,因为海上云层厚,太阳有时到不了海面,就直接消失在半空的云层里了。凤凰卫视作为独家电视媒体,跟随南锋号走向南海深处。就这样,在如诗如画的景致和气象万千的天气变幻中,晓峰成功地完成了他的南海探索之旅。

凤凰记者蒋晓峰:守望南海,并不仅仅是他们的责任

凤凰记者蒋晓峰:守望南海,并不仅仅是他们的责任

探寻南海

    南锋号是农业部南海水产研究所派出的考察船,此次巡行南海主要是为了调查南海的资源和水生环境。南海是中国的后院,面积35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海洋面积的75%左右,但是南海的资源量究竟如何,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如何开发利用这片广袤水域的资源,是中国渔民和政府都密切关注的事情。南海的探索对于中国的社会维稳和人口就业也有很大意义,因为在南海沿岸有120万人口靠着8万多艘渔船以捕鱼为生。

凤凰记者蒋晓峰:守望南海,并不仅仅是他们的责任

    晓峰有多次航海的经验,但是本次南海之行对于他来说还是比较特殊的航行,因为跟着科考船以考察为主,自然会接触到很多不同的生物物种,让他觉得很新鲜。像是,这次他看到了很多只有蓝色海水才会有的鱼类,还第一次看到了很罕见的馒头蟹,连随船的科考老师也很是高兴,晓峰还说,茫茫大海里,看到动态生物都很难,看到了飞翔的海鸥,让大家很是开心。本次的南海行结束后,科学数据还在整理分析中,这些数据的实际成果出来之后,会对南海的开发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同时此次南锋号的启航也可谓是中国对于南海探索在新时期的破冰之旅。

凤凰记者蒋晓峰:守望南海,并不仅仅是他们的责任

凤凰记者蒋晓峰:守望南海,并不仅仅是他们的责任
 

海上“杀手”——晕船

    此次随船考察报道遇到的最大困难可谓就是“晕船”了,“野渡无人舟自横”那是内湖内河的感觉,看似宁静的大海,往往意味着积蓄更大的力量,下海航行是对人体能和耐力的双重挑战和考验。海上的天气环境变化莫测,在大海上大风大浪颠簸不断,在风浪过大时,会让人随着起伏的船只产生眩晕感、失重感,很容易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不论是随行的媒体人员还是科考人员,在为期20多天的海航中,都不可避免的被晕船所困扰,多人多轮次的晕船呕吐,五脏六腑翻江倒海的翻滚,大家备受折磨。而晕船这种生理上的问题,又是无法用意志力去控制的,一旦晕船就无能为力了。

凤凰记者蒋晓峰:守望南海,并不仅仅是他们的责任

    蒋晓峰对于晕船的克服办法是:“从不停下”。他在船上的时候都是尽量在找事情去做,从而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即使有了晕船的感觉,也不去想它。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自我暗示,不在意识上扩大生理上难受的感觉,尽可能的去淡化它,就这样坚持下来了整个航行。晓峰说,在那样的环境和情景下,如果不是动弹不得,即使大家晕船了也都在坚持工作,而在坚持的同时也对大海多了一点敬畏之心。

凤凰记者蒋晓峰:守望南海,并不仅仅是他们的责任

船员,男人的职业

    晓峰说,他此次的追踪报道是他到目前为止的记者生涯中遇到人最少的一次了,主要接触的就是船上的船员和科考人员们,但是与大家患难与共,相处的感觉很浓重,有一种生命共同体的感觉,也让他对船员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南锋号是一条2000吨的大船,大船在停靠码头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船员们的通力配合,是项技术活,光是泊岸就需要半个多小时,船要一寸一寸的挪放进码头,严丝合缝,分毫不差,一次一次的靠岸,也是一次一次的考验。

凤凰记者蒋晓峰:守望南海,并不仅仅是他们的责任

    船员们会帮助科考人员捕鱼,一次捕猎鲨鱼时,船长没带手套,手距离鲨鱼锋利牙齿的距离都可看得出来,大鱼上船后在空气中还挣扎了半天,现场搏斗的场面令人血脉喷张,这绝对不是普通人敢做的事情。

凤凰记者蒋晓峰:守望南海,并不仅仅是他们的责任
凤凰记者蒋晓峰:守望南海,并不仅仅是他们的责任

    南锋号上船员们住的地方像是学生宿舍一样,海上起风浪时,桌子上的物品都会飞起来,大风浪时,个人物品都需要归位,闹钟、台灯、电话等物品全部有吸盘或其他方式加固。风浪过大时,船体倾斜超过30度,舱内的长条凳子都会漂移。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船员们很少会晕船,因为即使环境再恶劣,船员都需要控制状况,船长说他是“不敢”晕船的。

    由于船员们的工作性质,常常会与家人分离,在南锋号要起航时,一个船员的小女儿来送别她的父亲黄强,但是黄强因为工作的需要只能呆在舱内,无法出来相见,同船的一个同事叔叔给小姑娘戴了帽子。小姑娘甜甜的笑了,在笑颜中在眼神里,是淡淡的不舍和坚强。黄强平时话不多,但是根据观察,做事情很踏实。今年的中秋节在海上度过,没有办法和家人共度,和船员兄弟们畅饮之余,黄强在接受晓峰采访时说,“做这份工作,留给家人,特别是女儿的时间太少,愧对她”。

凤凰记者蒋晓峰:守望南海,并不仅仅是他们的责任

    晓峰说做船员是很男人的职业,很是磨练人的意志,船员们都是一群坦荡、有担当、充满勇气的男人们,让他着实敬佩。

 

守业·守海

    此次南海行,晓峰见到了5年前在超强台风受灾的渔民林圣平。在美济礁里的林圣平,身上有很多故事,也经历和许多坎坷,是一位用生命在养鱼的渔民。晓峰说,见过大风浪、大世面的人情绪起伏不会那么大,更多的是平静。

    2007年的台风不仅吹走了林圣平一行人的渔排和工具,还夺走了9个人的生命,死去的人里还有他的亲人和朋友。林圣平穿着潜水服在海上漂了8天8夜被救援上岸,潜水服是封闭的,因为长时间被海水浸泡,使得他的下肢都被泡烂了。在等待救援的期间,他亲眼看着自己的亲人因为在海上漂浮时间太长,没有力气再坚持下去,最终被海水无情的吞没了。晓峰说,那种亲人死在自己眼前的感觉,对于林圣平来说太残酷太残忍。但是在伤病治疗好了之后,林圣平又重返南海南沙,生存需要他回来,这片海域同样需要他的回归。

凤凰记者蒋晓峰:守望南海,并不仅仅是他们的责任

凤凰记者蒋晓峰:守望南海,并不仅仅是他们的责任

    晓峰说他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去形容坚守在南海的渔民们合适,大家也不能以普通渔民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因为在南海捕鱼是很难的,对渔民的考验特别大,虽然渔民们从根本上说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而捕鱼,但是南海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他们守业,守家,守着这片深深的海洋。

    在南海的泻湖礁石上,政府给当时遇难的9个渔民建了墓碑以纪念他们,这是中国疆域内最南端的墓碑,他们在南海捕鱼,兼守着岛疆,对国家是有功劳的。渔民们在南海是最柔软的一种存在,同时证明了中国的存在。

    当天晓峰一行人坐着小艇想去墓碑前拍摄拜祭那9位死去的渔民,但是由于天气突变,坐小艇过去船很可能被风浪掀翻,所以他们就在附近远远的看到了墓碑矗立在礁石上,虽然没能靠近,但是晓峰说,他感受到了,感受到了那种存在。墓碑的建立,延伸了存在的意义,活着还是死去都在那里。大海成为渔民最后的归宿,这是一种永久的存在。虽然他们最后归于大海的方式有些残酷,他们也并不是什么烈士,但谁都知道他们活着的存在和死后的存在,对中国的意义。

凤凰记者蒋晓峰:守望南海,并不仅仅是他们的责任

凤凰记者蒋晓峰:守望南海,并不仅仅是他们的责任

    蒋晓峰说凤凰这次下南洋,就是想实实在在的去多了解些南海,并把了解的情况如实地报道出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南海缺乏关注和保护,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媒体人,如果能唤起他人对国家核心利益南海的更多关注,就算尽了自己的本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