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凤凰卫视凤凰号下西洋郑和船队后裔肯尼亚中国中医夏瑞馥 |
分类: 记者再报告 |
2004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凤凰卫视大型电视行动“凤凰号下西洋”启程。在肯尼亚,凤凰勇士们发现了郑和船队的后裔——夏瑞馥,并为她踏上中国留学之路打开了一扇门。如今,当年的小女孩已经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本科专业顺利毕业,并且将继续在这里攻读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从肯尼亚到中国,从郑和船队后裔成长为一名文化传播者,今天,让我们走进她的故事。
他们叫我“中国女孩”
非洲肯尼亚拉姆群岛中有一个帕泰岛。据史料记载,600年前,中国明朝郑和船队的一条船在拉姆群岛海域触礁沉没,船上幸存的中国船员就近爬上群岛中最大的帕泰岛东南的海滩,和当地女子通婚,于是有了新的一代,就这样代代相传了下来。
小时候,外祖母就告诉夏瑞馥,她就是中国船员的后代。上学之后,班上许多同学也都管她叫中国女孩。
中国船员娶了黑人妻子后,他们之间有个规定,生了女儿的中国船员,必须将女儿嫁到生了儿子的中国船员家中,这样可保持正统中国血脉的延续。而有着中国船员血统的后裔长相与当地黑人有所不同,所以,他们被当地人称为“法茂人”,意思是海难幸存的中国人的后裔。
夏瑞馥的父亲是渔民,母亲没有工作。她有两个姐姐,早已结婚;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村里没有电,她的家很贫困,没有钱供她读完高中。当时在蒙巴萨有位中国商人叫赵汗青,他看到当地媒体报道这个小女孩的经历之后特别感动,便向这个女孩伸出了援助之手,赞助她读完了高中。
缘起“凤凰号下西洋”
2004年7月,凤凰卫视开始了大型电视行动“凤凰号下西洋”,四位勇士乘坐的单桅帆船“凤凰号”从江苏太仓启航,历经八个月时间、20个国家的艰辛航行,于2005年3月抵达终点肯尼亚的港口城市蒙巴萨。在肯尼亚的寻访活动中,他们听说帕泰岛上有郑和船员的后裔,就专程前往帕泰岛。
采访的经过,至今令凤凰号的勇士——评论员郑浩印象深刻,“我和我们的摄影师黄睿,早上五点坐船从蒙巴萨出发,奔赴这个小女孩的家乡。来到岛上之后,又步行了一段才找到小女孩的家。我们见到这个小女孩后感到非常震惊,因为她家里实在是太贫困了,像样的东西是一件也没有。全家人都住在一个泥土搭的房子里面。”
“听说我们来自中国,她的外祖母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包裹很好的破碎瓷盘和瓷碗给我们看,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在后院,我们还看到了一个中国人的墓穴。”
2004年年底,夏瑞馥给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写信,希望高中毕业后,能到中国继续上学,接受中国高等教育,学中医中药,时任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郭崇立告诉郑浩,这个女孩家里虽然很穷,但她读书的愿望非常强烈。
“这个女孩,因为家境贫寒,没有钱上高中,她的母亲希望她能早点嫁人。她是穆斯林,十五、六岁嫁人是正常的。但是她坚定不移,因为自己是郑和船员的后代,应该到中国去求学。所以,她就坚决地不从婚姻,希望继续上学。”
得知小女孩的求学愿望,作为第一家报道她经历的电视媒体,在和凤凰卫视高层进行沟通之后,郑浩把身上的2000美元装在一个信封里面,写上“凤凰卫视赞助”几个大字,交给了小女孩和她的家人。
圆梦在中国
结束“凤凰号下西洋”拍摄任务之后,郑浩一直关注着这个小女孩的情况。后来他得知,2005年暑假期间,郭崇立大使终于为小女孩争取到中国教育部一个公费留学的名额。2005年9月7日,她终于来到中国南京,如愿以偿了。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在江苏太仓,时隔五年,郑浩又见到了她。令郑浩欣喜的是,此时,她不仅人苗条好看了,而且与人进行中文交流也基本上没问题了。见到郑浩,她很兴奋,她说,我还记得你,当时曾经去过我们家拍摄。
2012年毕业季,郑浩从太仓电视台友人处得知夏瑞馥毕业了,由于工作安排无法前往,他让凤凰同事——上海站记者李波带去了他的祝贺,同时李波也用镜头见证了她梦想实现的珍贵画面。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凤凰卫视做得一个善事,为弘扬中华文化做了一个贡献,作为当年的一个当事人,能看到夏瑞馥走到今天这一步,也确实很为她感到高兴。对她来讲,能够走出那么偏僻、贫穷的小山村,来到中国来读书,那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而且我觉得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她一定克服了很多的困难。希望她能继续努力,读完研究生之后用自己所学回报家乡父老,”郑浩说。
对于郑浩的祝福,即将启程回到肯尼亚度暑假的夏瑞馥表示衷心感谢。如今说一口流利汉语,可以很顺利地为病人把脉、扎针灸、用中文开处方的夏瑞馥说,在中国学习的七年间,从气候、饮食再到语言、文化,自己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所幸,总有热心帮助她的老师、同学和中国友人,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一路扶持。未来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她选择了中西医结合专业。她说,由于有语言障碍,之前一直在专心学习中医,现在语言能力提高了,希望既然选择学医,就要什么都了解一些。三年之后,不论是选择留在中国还是回到肯尼亚,都会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为患者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