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岭南》:四个人的岭南

标签:
凤凰卫视印象岭南节目组幕后故事杨舒文化栏目 |
分类: 潜伏小探班 |
编导/刘苏瑶
不畏惧天灾横行肆虐,无视末日何时到来,《南粤纪事》在2012这个劲爆年的年初华丽丽的转身成了《印象岭南》,于是四个风格和个性迥异的小编开始努力经营起这个混搭的组合。当然,无论是“南粤”还是“岭南”,不同的只是名字,不变的是我们行走在岭南大地上的那份洒脱,对梦想的执着,对生活的感悟。
奋勇大巴团
因为地域所限,《印象岭南》出行的交通工具只能是地上跑的,而不可能是天上飞的,大巴成了我们大多数时候的选择。数不清去过多少个城市多少个乡镇多少个村,总之,每当把几件甚至十几件行李和设备摆放进大巴行李箱时,心里总会感叹:又出发了!是的,我们就是一次次的出发,回来,回来,又出发,带着好奇心,也带着使命感踏上寻找故事的路。大巴上的“日子”自然不好受,晕车,饿肚子,有时还必须要忍受没有洗手间的尴尬,但年轻人总有自娱自乐的精神,无论是和同伴还是和同样在路上的同事之间,我们常常用“你团”、“我团”互相调侃:“潮州团向梅州团发来慰问。”“阳江团顺利到达,佛山团可好?”每当听到看到这样的话,心里掠过的是丝丝温暖,有你们在身边,真好!
2月底,我们来到广东著名的华侨之乡梅州,同样也是大巴来,大巴回。经过九天紧张又疲惫的拍摄,当我们整理好装备,收拾好心情准备上车返回深圳时,摄像小杨说:“我终于体会到了农民工春节回家时的心情了”,而另一位摄像师韩玮早就把女儿的照片看了又看,归心似箭!其实外拍从来就是个苦差事,不仅要克服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困难,更多的是要思考如何把节目拍到尽善尽美,所以就算沿途的风景独好,也无暇欣赏,然而那一盘盘装满了精彩的素材带何尝不是观众眼中的靓丽风景,我们宝贵经历最好的见证呢?有时我也会想,到底是什么支撑着我们走下去?没错,是梦想,还有年轻的信念,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巴团,继续奋勇前进吧!
奇遇记
说到“奇”,几年里的确遇到过不少奇人和奇事,这里我特别想分享的是这段“小洲村奇遇记”。“遇见小洲村”是主持人杨舒头一回全程参与拍摄的一期节目,在今年情人节浪漫登场,不过浪漫的背后却带着点“惊悚”,所以我认为,此次小洲之旅无论对自己,对主持人,还是摄像师,都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奇遇一:村口卖老鼠!小洲村与广州大学城一河之隔,是近年来声名鹊起的艺术村,与北京798齐名,有所不同的是,小洲村是个自然古村落,随着大批艺术家的不断进驻,艺术氛围日渐浓厚。话说到什么地方就该有什么样的心情,在一切发生之前,我相信大家都是怀揣着文艺青年的心,等待和艺术碰撞出火花的,然而那是拍摄的第一天清晨,我们正充满期待的通过小洲村口的集市往村中挺进,途中突然听见杨舒的一声尖叫:“那里在卖老鼠!”脚步停止,空气凝固,虽不愿去证实,不过我和摄像阿聪还是顺着尖叫声的方向看了过去……说不上是呲着牙还是咧着嘴,如果那时有人用相机对着我们,一定能记录下那无法形容的表情!二话不说,拉起杨舒落跑,对艺术的崇拜也瞬间荡然无存,只留下掉落的一地鸡皮疙瘩!
奇遇二:秒杀梵高的年轻艺术家!小洲村里的主流群体是80后,90后的年轻艺术家,他们张扬个性,崇尚自由。杨锴毕业于广州美院,在小洲村租下了一间工作室,说是工作室,其实也是他的住所,行程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他的地盘。杨锴很是热情,还特地换上了一身行头配合我们拍摄,可事实上那只不过是一套满是油彩和颜料的T恤和短裤罢了。那天气温很低,裹着大衣的我们都担心他会感冒,可小伙子活力四射,说不换衣服就“没有感觉”,我们也只能作罢,等待他开始创作。那是令人颇为震惊的一幕,只见杨锴拿着刷子用猛力往画布上甩颜料,左一下右一下,一层又一层,因为很用力,还不时发出“咚咚”的撞击声。在一旁的我实在看得费解,便问道:“你画的是什么?”“风景!”“哪里的风景?”“窗外的风景!”“你的作品有名字吗?”“秒杀梵高!”“秒杀什么?”“梵高!!!”随着这简短有力的回答我环视了一下杨锴的工作室,除了满地的烟头和颜料,四处摆放着他口中的“秒杀系列”。我不懂画,但我顿时深深感受到了这个年轻人身上迸发出的热情和执着,他爱他的作品,他爱他的艺术,也许大多数人还不能接受,但他不在乎,在“秒杀”的世界里,他活的潇洒自在。
变变变
“计划赶不上变化”永远适用于我们这个小小的团队。在这里,变是一种常态,习惯了就会一笑而过,不适应的话就只能说明内心还不够强大。也许有人会问,什么变了?答案是什么都可能会变!今年1月3号,《印象岭南》首次亮相,然而这个亮相也是变来的。当时距离节目首播还剩下一周的时间,我正在着手开篇之作。一天的例会上,大家觉得虽然对我们而言新节目只是改了名字,但对观众来说,这是个全新的节目。《印象岭南》主打文化,而文化又是个太大的概念,站在观众的角度想,也许他们更希望能先了解究竟什么是岭南文化。说改就改,本来正在操作中的第一期节目暂时搁浅,开篇变成上下两集的综述,用五十分钟的篇幅把广府、潮汕和客家文化一一作展示。接下来那几天的紧张可想而知,联系嘉宾,查阅海量的素材和数据,理思路,写稿,剪片……可以说什么都是未知,但我始终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当节目顺利播出的时候,我长叹一口气,虽然有些仓促,虽然还有很多瑕疵,但跨过阻碍到达彼岸的感觉很棒!
我们几个小编都经历过选题更改,被嘉宾放鸽子,有时就连老天爷也来凑热闹,说变脸就变脸,刚才还艳阳高照,一会儿功夫就倾盆大雨,所谓人变天也变啊!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才让我们越来越成熟,也成长得迅速。其实变化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不会应变,乐观点想,其实有些突如其来的变化挺刺激的,Hold住了,刺激过后会是无尽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岭南很大,四个人很少,可是我们并不孤独,前行的路上彼此相伴,相互鼓励,温暖而快乐。四个人的岭南,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