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凤凰摄像师钟明亮:香港人在北京

(2012-05-22 16:57:07)
标签:

凤凰卫视

幕后人物

摄像师

香港人在北京

十年

北京记者站

分类: 凤凰人物志

2003年年底,他从香港来到北京,来的原因很简单,结束之前和北京媳妇长达多年的两地分居状况。分别香港的亲友,放弃在香港的工作,他加盟凤凰卫视北京记者站。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会、日本311地震……在这里,他的经历远远超过了当初自己的想象,他说,感谢当年妻子的决定,让他来到了这么一片广阔的天地。他是凤凰摄像师钟明亮,一位生活在北京的香港人。

凤凰摄像师钟明亮:香港人在北京
    报道中俄“海上联合-2012”海上联合军事演习,第一次登上军舰


 

北京,有那么好找工作吗?

凤凰摄像师钟明亮:香港人在北京

从1995年相识到2000年结婚,这期间,钟明亮已经数不清自己多少次往返于京港两地了。而妻子也不知道劝说过他多少次,让他来北京工作,钟明亮当时想,北京有那么好找工作吗?直到2003年年底,妻子告诉他,凤凰卫视的北京记者站在招人,让他过来试试看。经过面谈,钟明亮很顺利地就被录取了。“对于凤凰,我还是有所了解的,它开台时在香港造成的轰动影响以及它对于国际国内大事件快速及时的反应,都令人印象深刻。我之前已经在香港无线电视做了十年,想想看,有个新的尝试,感觉也不错。”

说实话,就这样离开香港,钟明亮心里还是十分不舍,对于香港的眷恋,对于未来的未知感,这一切都让他不安,好在有妻子的鼓励和支持,让他慢慢学习适应。

凤凰摄像师钟明亮:香港人在北京
    航拍非洲马科库医疗救援行动

 

来到北京,钟明亮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普通话。“最初普通话说得特别差,别人说的话我最多也只能听懂百分之七十。”另一个困难则在拍摄题材方面,在国家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的北京,由电视剧摄像师转而拍摄新闻,起初,钟明亮真的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时候及时给他施以援手的人是闾丘露薇。“那时候闾丘在北京记者站做了两年的站长,这两年间我跟着她去了很多地方,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怎样去做新闻?怎样拍出来的画面更有现场冲击力?其实一点都没有想到刚来就有机会和这么资深的记者合作。”

 

铁杆三人组

凤凰摄像师钟明亮:香港人在北京
    铁杆三人组:胡玲(左二)、赵玮(右二)、钟明亮在汶川

 

在钟明亮在凤凰的九年多时间中,有两个人,是他的老搭档。汶川地震中,他们并肩作战,为观众即时发回了一条条现场报道,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在不久前金三角毒枭糯康被正式移交给中国之际,钟明亮再度和记者胡玲、技术赵玮一起,随押运专机往返北京和万象,见证了押解全过程。

回忆起这次采访,钟明亮说,这是他人生中出国最短的一次。“以前出差到外地,有时候也会当天往返,但两个小时的出国经历,这还是第一次。”早上六点钟出发,上午十点半到达老挝,移交仪式完成之后不到两个小时,随后就乘坐公安部的专机一起回京。出差时间虽然很短,但是报道任务可一点不轻。在一个多小时内,要用最快的速度完成采访拍摄,满足直播的需要。“之前很担心赵玮带来的海事卫星会不会出问题,最后发现不管怎样,信号还能应对我们的传输要求。”

和钟明亮之前想象的不同,糯康在整个押解过程中,表现的十分冷静。“担心他的毒瘾发作,在专机上准备了一些药物。同时,为了防止他有过激行为发生,在专机的洗手间镜子和门上都装上了靠垫。而在他的座位旁边,有六个特警守护。整个押解过程中,他只问了一个问题:飞机要飞到什么地方去?吃了一些三明治喝了一点水。”

凤凰摄像师钟明亮:香港人在北京
    钟明亮:每次和赵玮合作都有高质量的工作照
 

在三个人的通力合作下,报道任务再次圆满完成。做电视,需要的是团队的齐心协力,这一点,钟明亮感激自己有两位好搭档。身为北京记者站首席记者,胡玲的专业素质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多年合作的结果是,在采访拍摄过程中,不用多说什么,一个眼神就能传递彼此之间要表达的内容。技术支持赵玮,不仅在专业上过硬,同时,还是个拍照的高手,同事们很多宝贵的工作照,都出自他之手。

 

半个北京人

凤凰摄像师钟明亮:香港人在北京
    见证国庆六十周年


    在北京,在凤凰,在新闻的路上,一晃马上就要进入十年。十年间,钟明亮说,他面对的困难很多,面临的挑战也很多。因为每一次都会去到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遇到不同的困难。但经历过的一切,都会如同影像一般,深深烙印在脑海中,久久不能忘怀。

从刚开始用蹩脚的普通话和周围的人交流,到现在满口儿化音和别人侃大山。即将过去的十年,钟明亮觉得已经很知足。能在凤凰,抵达别人到不了的地方,看别人一辈子都可能没有机会看到的风景,拥有这样的经历,足矣。

“很多人都问过一个问题,从香港来到北京,有没有后悔过?坦白说,真的没有,我觉得自己其实是个适应环境能力的人。现在,最感谢的还是我媳妇儿,如果不是她当初的决定,我也不会有机会有这样的人生经历。不过,还是会抽空回香港看看,走亲访友的同时当然也不会落下香港的美食了。”说这话的时候,自称半个北京人的他字正腔圆,找不到一丝香港人的语言痕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