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凤凰卫视中国上海新闻中心环球金融中心记者邓凌莉记者站探班 |
分类: 潜伏小探班 |
他们,是凤凰卫视的一线记者,驻守在全球各个主要城市,从今天开始,他们将带领您参观位于世界各地的记者站。凤凰情报站特别策划“跟凤凰记者看全球记者站”,首站目的地——坐落于中国内地目前第一高楼环球金融中心的上海新闻中心,首站“导游”——邓凌莉。
环球金融中心的现在
在参观前,先跟随“导游”了解一下上海新闻中心的过去和现在吧。
凤凰卫视中国上海新闻中心前身为凤凰卫视上海记者站,2001年1月1日同凤凰卫视资讯台一同诞生。作为凤凰卫视设立在中国内地的三大记者站之一,自成立以来,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地区,重点报导全球华人各类的时事新闻和财经资讯。2011年,凤凰卫视上海记者站正式迁址至上海浦东陆家嘴的地标建筑——环球金融中心,并正式更名为凤凰卫视中国上海新闻中心。
2012年1月19日,凤凰卫视中国上海新闻中心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楼内举行隆重的揭牌仪式。作为凤凰卫视落户后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揭牌仪式上,凤凰卫视与首个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签署了合作协议。
“从面积上来看,我们的办公室建筑面积三百多,使用面积两百多平米,比以前宽敞多了。”
“从设备上来看,搬家后,演播室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的所有设备,全部为高清。其中一台摄像机,更是可以由1300公里以外的香港总部直接遥控,推拉摇移,而上海新闻中心的所有办公编辑设备也都通过网络与香港总部直接连通传送节目;在办公设施方面,配备了全新的苹果电脑,同时网速也提高了很多,工作环境更好,效率也更高了。”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现在到了陆家嘴,因为浦东本身就是上海金融中心建立的核心功能区,陆家嘴就更是中国内地金融机构最密集的区域,很多金融机构就在我们附近,为我们的采访提供了地理位置上的便利。另外,一些高级别的经济、金融论坛也会在此举行,有好几次都在楼里面遇到之前的采访对象,真是很有意思。”
有凝聚力的团队
很难想象,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新闻中心,全站成员只有十人。由于采访任务相对较多,记者们之间没有明确分工。“要是分工太细,反而会漏掉新闻,大家都很默契,比如说各自常联系的,就继续联系,要是有新的任务,大家就再协调。”
但就是这样一个团队,在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从世博筹备,到开幕举行,到闭幕后续,一共完成了三十多场大型世博直播,完成了日常新闻外几十位参与世博的外国政要的独家采访;而在采访和节目制作外,出色地完成了公司各部门有关世博的各类公关要求;解决了无数世博报道和公关难题,体现出全站人员的韧性和激情。鉴于他们的出色表现,在2010年度凤凰节目工作会上,他们被授予“最具团队精神大奖”。
回忆起上海世博会报道,我们的“导游”可谓是印象深刻,在那184天当中,她早出晚归,偌大的世博园,背着机器设备,从一个馆到另一个馆,交通基本靠走。采访过程中,她和摄像相互配合,最后算下来,从欧洲议会议长、世贸组织总干事、瑞典副首相、美国助理国务卿、以色列部长等等,她一共成功专访到各国政要29位。
与欧盟结缘是从欧委会主席巴罗佐开始。巴罗佐到访世博园,凌莉在众多警卫和记者的包围中,挤到巴罗佐身边,抢到独家采访。而且当时为避免她被警卫推开,巴罗佐边握紧凌莉的手,边对着凤凰的话筒回答凌莉的提问。这次采访给欧盟驻华新闻官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之后在他的安排下,凌莉顺利获得了欧洲议会议长、欧盟贸易委员、欧盟卫生与健康委员、欧洲央行董事等多个独家专访的机会。
“然而,政要的采访毕竟是难得的机会。尽管事先会全力争取,也常常会有失望,有时甚至还有眼泪。”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出席国家馆日活动,是她卸任前最后一次访华。那天,不巧的是凌莉被一个新上岗的警卫盯住,几次在凌莉接近采访对象的时候都被他拦开。而在凌莉再一次递上话筒提问的时候,他一把把凌莉推开,凌莉手中的道具菲律宾国旗和包撒了一地,她也险些被推倒在地。尽管事后,在她的抗议下,警卫专门向她道歉,但是终究还是失掉了采访机会。从菲律宾馆往回走的路上,正好又遇上大雨,凌莉浑身被淋透,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
变与不变
办公环境和技术手段都得到大改观之后,2012年1月,凤凰卫视中国上海新闻中心在新闻报道的基础上,特别开设了一档周播,长达40分钟的财经类专题栏目《中国深度财经》。
新节目,新挑战。在节目主持人同时也是站长张彤的带领下,大家的工作更加紧张和忙碌了。很多时候,午餐都是靠外卖来解决,而每天中午短暂的午餐时间,也被大家拿来做头脑风暴,很多好的点子就在不经意间迸发出来。
站在环球金融大厦29层的办公室向外眺望,凌莉有时会回忆起自己2005年刚到凤凰工作时的情景。四五个人,两三杆枪,就是当时工作的真实写照。而现在,在中国的第一高楼里,关注全球风云,眼界更开阔了。但在凌莉心中,有些东西还和当初一样,那就是上海新闻中心同仁们不变的新闻热情。“不管环境和设备怎么变化,我们心中最原始的拼劲和冲劲是始终不变的。”
新的一年来了,凌莉也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和目标。那就是,尝试做更具纪录性,更深入的新闻片。“在上海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城市中,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他们面对日常或非常生活时所做的选择、付出的热情、体验到的欢乐或痛苦,集中地反映时代变化的特质和矛盾,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变迁的鲜活标本,关注并记录他们非常有价值。”之前仅仅是想法,而现在,因为有了总部领导和中心领导的支持,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可能会用一两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与拍摄对象在一起,记录他们的生活,希望今年可以做成一个或两个片子,拆成短的系列新闻可放在正点新闻中播出,集合成完整的片子,可以在《时事特区》节目中播出。”
带着不变的冲劲,带着新的目标,2012,我们的“导游”邓凌莉和崭新面目的上海新闻中心一起,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