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凤凰卫视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钱学森蒋英音乐会回忆怀念追思 |
分类: 直击大头条 |
2009年3月,在凤凰卫视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的颁奖典礼上,终身成就大奖就颁给了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先生,那一天,当我们为钱老感动自豪的同时,我们也认识了这样的一位老人,她代钱老上台去领奖。在伟大的科学家背后,她是默默奉献的、无私的妻子,然而在另外一个,属于她自己的音乐的舞台上,她早已经名扬国际,她,就是中国最杰出的声乐教育家和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蒋英。而这,也是蒋英与凤凰卫视结缘的开始。
之后3月28日,在《中国记忆》栏目中播出了《蒋英的音乐人生》,让我们了解了她为音乐不懈追求的一生;9月4日晚,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和凤凰卫视主办的《桃李满天下·音礼答恩师——蒋英教授九十寿辰学生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那一晚她的惊喜和感动,我们至今难忘;11月4日,钱学森去世后,蒋英会见了前来吊唁的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一行,感谢各界朋友对她及家人的关爱。
2012年2月5日惊闻蒋英老师去世的消息,那些曾经与她有过交集的凤凰人,用他们最珍贵的回忆,串联起了无限的追思和怀念。
主持人许戈辉:真正的大家风范
前天,在翻看报纸的时候,我的目光被上面蒋英的照片吸引了,我在想,之前我曾经担任过她《桃李满天下·音礼答师恩——蒋英教授九十寿辰学生音乐会》的主持,是不是蒋英又有新的作品或者她的学生又要举办音乐会了?但是,这个念头只在我脑中一闪就过去了,因为我注意到,照片是黑白色的。想到这儿,我马上看文章标题,原来,她真的走了。
那场音乐会,已经过去两年多,很多细节随着时间的流逝开始慢慢模糊,但我至今记得当时见到她的第一感觉,真的是学养很深的大家闺秀,而用“大家风范”来形容她,那是再恰当不过了。
音乐会现场热烈的气氛,令我记忆犹新。在我看来,一方面大家是为了钱先生和她为了报效祖国,回国的这种爱国人士的尊敬;另一方面是她在音乐界那么多年,付出和贡献的一种致敬,再加上音乐会的主角都是她的学生,所以,我眼中的这场音乐会,是一场特别有真挚情感的音乐会,就连台下的观众也是一群热爱音乐的人,所以现场气氛既融洽又热烈。
遇到一位好老师,让人终身受益。对于蒋英老师的学生来说,她是带领他们在艺术道路上探索、把握了人生大方向的人。她的学生们不管是演唱时表现出的投入,还是在讲话和给献花,都是非常的感念。
在音乐会结束之际,我走近她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她的激动和欣慰,她说话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流畅,但没有套话,在我看来那是一种特别自然和真情的流露。
如果说一场主持一定会有一个什么意义的话,一定是夸大了。但是每每和大家接触,主持晚会也好,名人访谈也好,它可以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人格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当时让你动容到的,而是春风化雨慢慢渗透的。这确实是可以伴随你一生的,当时不一定能显示出来,但一定能渗透到自己今后为人处世的价值观。它是会帮助一个人塑造他的人格的。所以我不想提及一场音乐会的主持有这么大的力量,但是我想说,就是和蒋英这些大家的接触,总会让你从他们的言语中,从他们的声音轨迹中找到这种人格力量。
人们都说,相伴相随好几十年的伴侣,要是到了老年,一旦一个人走了,往往另外一位时隔不久也会走。2009年钱老去世时,我们去看望过她,我觉得她的状态就不太好。有人说,世纪伴侣共赴天国是一种最大的幸福。所以,我想对她来讲,这也许是她的愿望和美好的归宿。
编导刘革非:三盘带子,一个半小时
得到采访蒋英的机会,很偶然。原本应该是由主持人陈晓楠来完成,但晓楠在采访当天刚好有其他的工作,于是我这个编导就临危受命上阵了。
一直在做历史文化方面的节目,在采访前,相对于蒋英,我对她的父亲——中国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蒋百里的了解似乎更多一些,但采访过程中,我被她丰富的人生经历深深吸引了,我发现,对于音乐,她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大师级的水准。
采访连续进行了一个半小时,一共录制了三盘带子。她的思维很连贯,也很有条理性,这对于90岁高龄的人来说,实在难得。除了有些重听,采访时,我需要距离她近一点才可以听到之外,我始终认为这是在我的采访经历中,精神状态相当好的一位老人。
蒋英去世的消息,我是从微博上面看到的。看到的时候,回忆起那次采访经历,我很感慨。她是一位既有中国传统的家学,同时接受深厚西方文化教育、艺术教育,值得敬佩的知识女性,我对她深深敬仰和怀念。
公关高棉:仿佛那一株牡丹
仿佛一株牡丹,开放时雍容华贵、富丽端庄,令满园的花草都失却了芬芳与颜色,凋零时,却只在那一隅里独自守著春去的寂寞,不争那盛夏将来的繁华,对谁都不惊扰。这就是我对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女士的印象。这是一个有大爱的女人,会令你不由自主地深刻地“爱”上她。
第一次见到蒋英女士,是2009年春天,因那一年钱学森先生荣获凤凰卫视2008年度影响世界华人之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大奖,我们跟随老板及吴小莉一起来到钱老的家中,将近90高龄的蒋英,尽管不时需要助听器的帮助,以及护理阿姨的“翻译”,但是,精神矍铄,谈吐大方,让我们得以见识到这位伴随了钱学森先生一生一世的名媛的美丽风姿。由于钱学森先生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已住院多时,那一回,凤凰录制了蒋英女士代表钱学森先生发表的荣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之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大奖的感言。蒋英女士坚持不要照着念钱学森先生的感言,而是很自然地代表钱学森先生说出来感谢之意。可是,毕竟上了岁数,总是会临时“忘词”,录了一遍又一遍,蒋英女士每一次都认真地准备,一字一句地重复着钱学森先生的心声。那一份执著与认真,令在场的人为之动容。
第二次见到蒋英女士,仍旧是2009年春天,《中国记忆》节目组采访蒋英女士,我有幸见证了整个采访过程。她在镜头前面,说起来自己的青春时代,和钱学森先生的传奇爱情,从事美声声乐教育的她,即便在说话时,都充满音乐的美感。早春的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与拍摄的灯光相互和应着,有些光彩迷离,她的银发在光线的映射下显示出好看的光泽,如同一幅静谧温暖的油画,让你流连忘返。
第三次见到蒋英女士,是2009年的秋天。那场《蒋英教授九十寿辰学生音乐会》演出结束后,蒋英女士和学生们簇拥着,站在舞台上留影。看到她的身姿站在宽大的舞台上,从来未曾有机会看到蒋英女士演唱表演的我,忽然间有了点错乱的感觉。我想象起那个曾留欧学习西洋声乐的蒋英在舞台上展开自己的美妙歌喉的情景,记起来她曾经很深情地说过“我热爱舞台”,也记起来她说起来年轻的时候七八次返场谢幕时候的兴奋……
2009年10月底,距离成功举办音乐会不到两个月,钱学森先生去世了。记得那一年的雪,出人意料地降得很早,还应该是深秋的季节,却早早地落了一场小雪。去钱学森家中吊唁的时候,不曾见到蒋英女士,之后的两年多里,也没有机缘再见到蒋英女士,但是我常常会在内心里想起这个美好的老人,甚至会想象到她在送走了自己的挚爱之后内心深沉的忧伤。人生无常,繁华如梦。我一直期望她能够长命百岁,也让我们这些红尘中翻滚的人们能够感受到真善美距离我们一点点都不遥远。然而,忽然间,2012年2月5日,蒋英女士去世。有人说,蒋英女士这一去,会和钱学森先生在天堂里续写他们的传奇爱情故事。
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