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地》:戏里戏外皆是情

(2011-07-26 16:39:37)
标签:

李幼斌

中国地

萨日娜

阎建钢

清风岭

娱乐

分类: 潜伏小探班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7月23日,抗战史诗剧《中国地》重磅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一段发生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传奇故事、一部血染的民族精神史诗徐徐展开。从2010年9月开拍到今天登陆荧屏的《中国地》,戏里充盈着凛冽悲怆的国殇之情、难舍难分的夫妻之情、爱恨交织的骨肉之情,而戏外也同样凝结着浓到化不开的情义。

 

《中国地》:戏里戏外皆是情

豪情:“中国地”里一声吼,关东也要抖三抖

    抗战史诗剧《中国地》由赵冬苓编剧,阎建钢执导,李幼斌、萨日娜领衔出演,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清风岭上的铁骨硬汉赵老嘎带领全村民众浴血奋战,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一个嘎头嘎脑的东北农民,带领着一帮腔子里淌着热血的老爷们儿、老娘们儿,土夯夯、硬生生、响铮铮地坚守家园14年,而这片八公里的清风岭也成了傲然屹立在伪满州国里的中华孤岛,被日本关东军称为“中国地”。

 

《中国地》:戏里戏外皆是情

    如同历史中描绘的“中国地”,电视剧《中国地》本身也是一个奇迹。在读完了原型故事后,编剧赵冬苓只用半年时间就一气呵成完成了《中国地》剧本,而导演阎建钢用了三个月时间拍摄、四个月完成剪辑精编,各自都创了职业生涯里的奇迹。

 

《中国地》:戏里戏外皆是情
2010年9月18日,《中国地》剧组在辽宁省朝阳市外景地举行鸣枪仪式

 

    阎导说赵大编剧让他重拾自己对电视剧的情怀,他们心里都有一种英雄情怀,而这种情怀是当代很多男人失传的基因,“如果说《中国地》是一部献礼剧,那就是向民族献礼、向中国献礼。一个山村、一群没文化的农民,普普通通、朴朴素素地正过着日子,有人来烧我房子、杀我的人,我肯定跟你死磕。这就是中国人!每个人都有家,每个家都有国,把家和国连在一块就是国家。《中国地》讲的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的爱国精神,一个人不爱国就不配做中国人。”

 

激情:李幼斌萨日娜荧屏“三婚”,演戏基本靠气场

    《中国地》是李幼斌和萨日娜在电视剧《闯关东》、《沧海》之后的第三次荧屏携手,连李幼斌也纳闷自己和“老萨婆子”的缘分匪浅,很多演员彼此熟识却一二十年未必能在戏里碰面,他和萨日娜三年之内就在三部大戏里婚了三次。

    聊起《中国地》里的赵老嘎和赵妻,李幼斌、萨日娜还真像老夫老妻一样异口同声:“这对夫妻绝对不一样。”一个是脾气像嘎头一样倔、心却像面团一样软的清风岭老爷们儿;另一个是家里围着灶台转的贤内助、家外能扛着枪打鬼子的东北老娘们儿。

 

《中国地》:戏里戏外皆是情

    “演戏的人都爱激动”,这是一贯给人严肃印象的李幼斌每次真情流露时最爱说的铺垫。第一次拿到《中国地》的剧本时,李幼斌就激动了。他一口气读到夜里两点,读完第八集时拿起电话就砸给阎建钢,不停嘴地聊了一个多小时直到阎导手机没电才作罢。李幼斌觉得自己就是赵老嘎,而“老萨婆子”就是活脱脱的赵妻。等开机之后,李幼斌也常常为戏动情:“《中国地》里面有很多地方是很感动的,很多人都牺牲了,包括戏里老头老太太的几个孩子为了跟日本人打仗全都死了。有的时候我们在现场看了很激动,虽然也不会弄得泪流满面,但还是经常会稍稍的有一点激动。”

 

《中国地》:戏里戏外皆是情

 

    《中国地》是一部历史大戏、战争大戏,也是一部激情大戏,对大国小家的激情蔓延其中。在演绎老夫老妻的激情时,李幼斌和他的“老萨婆子”往往没有一句台词,只是用眼神、用姿态、甚至是有时是用一个停顿在表达内心里满满的情。

 

《中国地》:戏里戏外皆是情

 

 

    全剧杀青前的最后一场戏,赵老嘎即将带着老少爷们儿去杀敌,赵妻则要领着村里的女人孩子躲进山里,她心里非常明白这可能是男人和自己的诀别。在赵老嘎即将转身跑去时,赵妻轻声叫了一句:“老头子!”,但又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于是长久的嗫嚅后突然说:“那个啥,枪子不长眼睛,你躲着点。”萨日娜对这场戏印象深刻到不足以用“深刻”二字来表达,她说:“当天很多现场演员,所以用双机拍。我和李老师实际上是并排站着,俩人谁也看不到谁的表情。我们拍戏时有一种默契,我不用看到他,感觉他的呼吸和气场就够了。”

 

甘苦情:我们是一群以苦为乐的轴人

《中国地》是一部苦戏,环境苦,戏也苦。

    在辽宁省朝阳市山沟沟里拍戏的一个多月,剧组条件极为艰苦。每天从住地要往返三个多小时车程,而且沟里温度低,水滴成冰。道具师为了给大家带来些许温暖,特意给“老赵家”砌了一个火炕,可演员们大多还没在炕上坐热乎,一场戏就过了。连台词功底极硬的萨日娜也被“冻得嘴瓢,词也说不溜了”。堪称苦中苦的肯定要数李幼斌,90天连拍600场戏,很多战场戏还要在山坡上摸爬滚打、在炸点里躲避穿梭。硬汉李幼斌也说:“疲惫,确实非常疲惫,基本是在玩命。冬天天气非常冷,白天出着太阳可能还好,到了晚上确实非常难熬。有一次我和阎导拍完戏回去,下车都是捂着腰下去的。”

 

《中国地》:戏里戏外皆是情
耳套可不是戏里的道具,它是老萨的抗寒法宝

 

    剧组吃饭也常常遇到郁闷的情况,导演和演员刚坐到桌前,忽然刮来一阵风,工作餐就只能就着黄土和沙子吃了。尽管是这样,每天组里都少不了欢乐,以阎建钢、李幼斌、萨日娜为首,总是抓住一切机会给剧组团队打气逗乐,天冷但是心里热乎。

    除了拍戏,《中国地》剧组里的另两大成就就是扫除了李幼斌的短信盲和培养出了萨日娜的微博控。多年来,李幼斌一直用着自己花299块钱买来的手机,连短信都不会发。在转场休息时,大家就开始对短信盲进行密集培训,又撺掇他花“大价钱”买了部新手机。据剧组人员小道消息,李幼斌的第一条短信发给了他的姐姐,收到弟弟的信息,短信那头的姐姐相当震惊和兴奋,连回“你终于会发短信了!”

 

《中国地》:戏里戏外皆是情
两口子研究“爱疯四”,老李手里正攥着他那299块的手机

 

    李幼斌OUT,老伴萨日娜可IN多了,不但在阎建钢的“导演”下开了微博,还自编自导自拍《老萨小报》,每天在微博上直播各种款型的剧组工作照。在拍戏和编发小报的空档,萨日娜还经常一显她“母仪天下”的风范,要么熬一锅鱼汤犒劳“孩子们”,要么就是忽然从大棉袄里变出暖暖包和姜茶给大家御寒,每个人见她都要腻腻地叫一句“萨妈”。连在《中国地》剧组担任场记的编剧赵冬苓的儿子,也被收编做了“萨妈”的干儿子,急得赵大编剧醋意大发。

 

《中国地》:戏里戏外皆是情

 

    清风岭上《中国地》的甘与苦,就像《老萨小报》总结的那样:“我们是一群以苦为乐的轴人!人总在追问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想,也许人生本无意义,只有在向着目标迈进的历程,才使我们的人生充满了美好,人生也便有了意义!”

《中国地》从7月23日起重磅登录央视一套,而《中国地》剧组的主创人员也于近日做客《鲁豫有约》爆料更多的幕后甘苦,敬请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