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望《中国江河水》

(2010-12-07 16:11:26)
标签:

凤凰卫视

中国江河水

节目组

绿色中国

年度人物

长江

环保电视节目

分类: 潜伏小探班

11月25日,“第一届全国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暨“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北京展览馆剧场隆重举行。当晚最耀眼的明星当属41个大比武获奖个人和集体,以及16个2008、200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获奖个人和集体。在2008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凤凰卫视《中国江河水》节目组赢得了广大网民和评委的敬意,获颁2008年度“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

回望《中国江河水》

站在领奖台上,跟随节目一年,一路走来的编导张小玲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说,她最高兴的,是《中国江河水》节目组集体获得这一殊荣。由于节目组没有固定的编制,一些同事跟随节目拍摄一年,一些同事仅仅在后期为节目剪过几次片子,不管怎样,这其中都凝结了他们辛勤的汗水,能得到这样一个奖项,是对他们一年多来辛苦拍摄的最大肯定。

回望《中国江河水》

在生态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让我们再次回望《中国江河水》,回望节目组沿着长江、淮河历时一年一路走来的艰辛路程。

 

崇明岛:启程

2008年新年伊始,细心的观众发现,继《穿越风沙线》《寻找远去的家园》等大型公益性节目之后,又一个大型人文环保电视节目《中国江河水》在凤凰卫视与大家见面了。这是2008年推出的一档全新大型电视纪录片,它不仅讲述了中国江河水的源远流长,还以恢宏的气度,广阔的视野,展现江河湖泊千百年来形成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并透过一口井、一户人、一个村庄讲述着江河两岸人民建设家园、美化家园、保卫家园的动人故事。节目从2008年1月1日开始播出,12月31日结束,历时整整一年。

回望《中国江河水》

在节目中,观众跟着胡一虎、徐刚走进唐模古镇,并发现唐模古村的独轮车比汽车好用。通过镜头,观众看到了“长江二十四矶之首”板子矶上的守矶人、“淮河第一迁”的小岛移民,也领略了芜湖老街上的童趣。同时,观众知道了在徐村水比油珍贵、生活污水渐渐成了长江的一大“毒源”。同时,观众还和吴小莉一起在九江干堤回忆九八抗洪的场面……这一个个镜头、一幅幅画面,都在以生动、亲切、自然的风格告诉观众江河水的环境变化,讲述着长江的变迁,并提醒民众对长江流域环境问题的关注。

回望《中国江河水》

崇明岛,是长江入海口,在这里长江水沿着岛的两侧分成两股水道,从崇明岛的东滩汇流入海。2007年12月20日下午,《中国江河水》节目组就从这里出发启程。

回忆起那一天的情景,编导张小玲至今记忆犹新,“那天天气很不好,风很大,但是不论我们节目组还有前来为节目组送行的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李昌鉴,还有国家水利部、环保局、林业局的官员以及台里的领导都准时赶来了。到了岛上之后,当地负责接待的同志都觉得吃惊,因为他们以为如此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我们很可能放弃上岛。”

伴随着震天的锣鼓,在人们深情的目光注视下,十多名凤凰卫视《中国江河水》节目组成员仰首饮尽长江水,探访母亲河的征途启程了。

 

西南一线:地震前后的震撼

节目组和环保作家徐刚一起沿着长江一路前行,抵达中部的江西、湖北和湖南。一路上,在拍摄过程中,节目组都遇到了当地不同程度的阻挠,节目组采取各种方式,积极和有关部门协调,他们一方面希望能如实地反映当地的生态情况,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的片子能够给当地治理环境问题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其实一路上很感激当地政府的协调和配合,其中给节目组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江西省的有关部门,他们一直都在尽力协调地方一些关系,让我们的采访和拍摄能够顺利进行,”编导张小玲说。

回望《中国江河水》

2008年4月,节目组抵达四川都江堰,从这里出发开始西南路线的拍摄。到达都江堰的那天傍晚,刚好下起了雷阵雨,雨点淅淅沥沥的落下,重现了杜甫《春夜喜雨》中描绘成都春天夜间细雨纷飞而清晨戛然而止的独特气候特征。“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第二天清晨在都江堰的岸边,看着春季碧绿色的岷江水在鱼嘴处分流,进入内江,流向了成都平原。对面玉垒山上,茂盛的植被郁郁葱葱,几处山花正在烂漫,“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这样的诗句一下子就映入节目组同仁的脑海。千年之后,这座古堰仍然留存,造福于民,面对此情此景,大家都不由得赞叹起来。然而时隔不久,5月12日,这里就发生了大地震,节目组一些同事被临时派到灾区采访。再次来到这里,再次回忆当时的场景,很多人都唏嘘不已。

 

长江源头:八月里的羽绒服

2008年的7月,节目组一行抵达青海,开始长江源头澜沧江流域部分的拍摄。在玉树,他们和电影《可可西里》的主演多布杰、民间环保人士汪永晨一起,走遍了玉树州的六个县。

回望《中国江河水》

7、8月的青藏高原,天气已经转凉,编导们里面穿着羽绒服外面又套上冲锋衣,才不会觉得冷。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玉树,最艰苦的还是摄像师们,他们不仅仅要扛着沉重的机器,还要克服第一次上高原,由高原反应带来的痛苦。

回望《中国江河水》

很多时候,节目组拍完片子就直接就地搭帐篷露营。一天,节目组刚刚结束拍摄把帐篷支好,大雨就如期而至,大家连忙钻进睡袋里,就这样在雨中的帐篷里面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五点钟,节目组又早早起床,继续新的一天的拍摄。

回望《中国江河水》

从杂多县城到扎青乡,节目组翻越了此行最高的垭口,海拔高达5700米。崎岖的山路使得车队行驶缓慢。扎青乡是澜沧江的发源地,节目组在这里树立了江河水的环保碑。多布杰、汪永晨和乡上的干部一起为石碑敬献哈达,两位活佛为石碑念诵佛经。

回望《中国江河水》

对于编导张小玲来说,2008年一年的辛劳,都会成为她脑海中最深的记忆。她说,如果有可能,如果还有机会做这样环保题材的纪录片,她还会再次背起行囊,再次出发。黄河、海河、辽河、松花江、珠江,这些都会是他们新的目标。那么,就让我们期待,他们环保之旅的再次启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