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凤凰卫视记者陈开南沙采访点点滴滴 |
分类: 记者再报告 |
深圳新闻部记者/陈开
8月13日,中国解放军南海舰队镜泊湖舰从湛江军港出发,前往南沙执行第二期补给任务,对中国在南沙群岛驻守的所有岛礁进行补给。长达半个月的补给过程中,凤凰卫视记者陈开与同事黄宸、林逸生随舰采访,走遍了南沙大大小小的岛礁。南沙归来,他挑选几个片段,作为这次南沙之行的点点滴滴,以飨读者。
90后新兵小谭
你最喜欢的明星是谁?“周杰伦,S.H.E,甄子丹也不错~”谭树立顺口念出几个名字。说完不好意思地笑着,黝黑的面孔上一排白牙在太阳底下闪闪发光。谭是一名随舰前往南沙某岛礁换班的新兵,和我们这些第一次走进南沙的媒体一样,他也是首次去南沙,不过不同的是,我们只是看客,他却要在那个地方呆上几个月。出生于1989年的他,很抵触别人把他称为90后,但是言辞间却又不自觉地为90后辩护,他说他刚当兵的时候,总是习惯的把手放到口袋里去找MP3,说起流行与时尚的元素,他也永远有着自己的见解,对南沙,对海洋,这个生长在内地的年轻人有着极大的好奇,以至于一上礁他就到处看,连宿舍都找错。
但是当我问他,如果在南沙,你真的面临生与死的选择,你会怎麽办。小谭并没有训练有素地喊出各类口号,而是把目光越过我,看向远处的海洋,过了一会,慢慢说道,真有那天,估计我也没时间想这些,只能凭军人的本能来做出反应,而且那个时候,一个男人的血性,也不会容许自己做出其他的选择。过了一会,他又补充道,不过,我希望不会有这么一天。
守礁二十多次的老兵老罗
另外一名军人,罗晓生就比小谭要淡定很多,他守了二十多次岛礁,在上面呆了好几年,当大家问他以前有多苦,他总是轻描淡写的说不算什么,现在条件好多了。
一天晚上,我们来到他的宿舍,开始聊他家里的一些事情,他不经意的说起,有一年,父亲不小心摔断了手臂,家里只有老母亲在,儿子远在南沙,又很难通上消息。当他说到回家后,看到母亲蹒跚着照顾着同样年迈的父亲时,这个一直都显得从容的男人,眼角突然滑落几滴眼泪。老实说,在之前我所看的一些材料中,类似的例子在南海比比皆是,境遇悲惨过他们家庭的也不在少数,但是在那一刹那,我觉得所有报导中的例子,都没有我眼前这位流着泪水,身材瘦削而挺直的男人来的震撼。在我们这个越来越强调个人价值,质疑为集体利益付出一切的社会,他们依然在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们习惯把这些付出看成理所当然,因此所带给自己的伤痛,只能深埋,却无法忘记。
几天后,我们跟他一起来到他换岗的岛礁,老罗悄悄的把我拉到一边,说陈记者,你们这些节目,能不能告诉我哪里能看到视频?一边说,一边还目光有些躲闪,显得不好意思,我突然觉得,罗晓生这个形象,是我们这几天看到,最真实也是最可爱的。
不速之客小海龟
在南沙守礁的日子,偶尔也会有不速之客造访岛礁,他们是一些受伤的海洋生物,但是这时候军医就会临时客串,尽可能的对海中生物进行救助,他们说保护岛礁的同时,他们也想维护好这一片蔚蓝的海洋。
在南沙很多的礁盘区海水都是呈现出一种透彻的碧绿,而且我们可以看到海水非常的清澈,很多守礁的老战士就告诉我们,他们经常可以透过水里,直接看到水里面的海鱼,而在他们守礁的过程中,也会有造访他们的不速之客。在永暑礁采访期间,我们遇到了一只造访永暑礁的小海龟。据军医介绍,这只小海龟是战士在执勤的时候发现有一团漂浮物一样的东西,把它打捞起来发现是一片残留的渔网,小海龟混在里面,它上来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了。军医说经过小手术,海龟嘴里面的鱼钩已经取出来了,现在它的伤势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但是不敢马上放回去。小海龟在池中不断触碰着四周的墙壁,看上去有点归心似箭。
在岛礁上,除了海龟,还会看到一些海鸟,守礁的士兵说,他们不时也会发现一些海洋生物,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都可以给予救治,等恢复正常之后再放归海洋。
我们的祭奠
某个深夜,我们无意间得知,舰艇上的海军将会自己搞一个小型的祭奠仪式,慰藉深眠在这片蓝色海洋的战友。于是我们几个出去跟拍,拍完后,我们三个人自己点了几根烟,点燃摆在甲板上,把几罐啤酒倒下海中,肃立时,摄影师黄宸把手放在左胸,低首不语。
这次南沙补给途中,我们在岛礁上的时间很紧凑,摄影师黄宸要跟着我抓拍采访对象,香港的工程师林逸生就被抓了壮丁,去拍空镜。十几天干下来,大家都黑了一圈,我们开玩笑说,这要是混到越南去当渔民,都不用化装了。十多天的航行,大家也从兴奋到沉默到期盼,士兵说,你们也相当守了次礁了。后来由于补给舰临时执行任务,我们一直在海上航行,具体归期迟迟未定。当8月25号得知返航的最终日期后,摄影师黄宸先是高兴的眉飞色舞,然后转身拎起机器就出去了。我喊了一嗓子,你干嘛去,他一边收着脚架一边说,要回去了,有点舍不得,今天再多去拍点镜头。晚上,他一个人窝在床上,过了半个多小时,递给我一个本子,上面画着我们航行中看到的海鸥,海豚,还有鲸鱼。他说,这些画,是要回去给他宝贝女儿当教材的。这时,香港同事林逸生唠叨了一句,唉,不知道我家的那些猫咪现在怎样了……
这次南沙之行的报导,很多笔墨都着力在体现军队的变化,以此反映目前中国海军的战力。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想起南沙守备部队的政委说的一句话,国富才能兵强。在离开南沙一个岛礁的时候,我把一张《南京、南京》的光碟留给了一位军人朋友。我想,这部电影,留在南沙,比在我手上有意义的多。